我曾在壹篇文章中寫道:當妳站在高黎貢山分水關,向東走壹步,妳就踏上了歐亞大陸,向西走壹步,妳就踏上了印度次大陸。
幾億年前,曾經有壹個汪洋,在歐亞板塊和印度板塊之間。科學家稱之為“騰沖古海”。中新世,兩個大陸向對方漂移,碰撞擠壓,於是高黎貢山從海底升起,形成山脈。
它發源於念青唐古拉山,縱貫南北,綿延600多公裏,跨越五個緯度,成為西南高原的屏障。高黎貢山以東是怒江大峽谷,世界第二大峽谷。
在高黎貢山的西面,有壹條從偏馬埡口南來的支脈,叫姊妹山。發源於姊妹山的大小山系貫穿騰沖,到達德宏州的梁河、龍川、盈江、瑞麗等地,形成龍川河、全英亭河、檳榔河三大水系。
高黎貢山,巨大的屏障,阻擋了印度洋的風雨,滋養了這片世外桃源。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用刀斧開墾了這片美麗的土地。後來,壹個古濮人“濮蠻”進入高黎貢山,並以此為家歇息。
在高黎貢山的東側,至今還保留著地名“普滿滿燒”,是幾千年前的普人留下的。德昂族是普人的壹個分支。在普滿哨的南面,有壹個德昂村的遺址和壹大片長滿苔蘚的茶林。最老的茶王已經壹千多歲了。
“高黎貢山”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羌族的壹個強大的後裔景頗族踏雪而來,並把它變成了他們的領地。“高黎貢”是景頗語中的地名。“高麗”,又叫“高日”,是景頗族的壹個姓氏,中國人的姓氏是排。“貢”又叫“* * *”,意為“山”。“高黎宮”就是高日家居住的山。
兩千多年前,南方絲綢之路的開通在高黎貢山留下了文明的足跡。因其險峻神奇,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印象。
舒曼有這樣的記載:高黎貢山,在永昌西。怒江旁,叫穹丘,湯浪,嘉萌居。草木未枯,有瘴氣。從永昌(騰沖)的道口,穿過這座山,壹個哨所在半山腰,壹個在山頂。朝怒江方向爬山,黃昏時到達山頂。
冬天山上的雪又苦又冷,秋天夏天又苦,湯又毒又熱。黃鶴賈科要找壹個被拘留回來的人,所以他說:“如果妳想在冬天回來,高黎貢會下雪。秋高氣爽,夏想歸來,無酷暑。如果妳想在春天回來,妳將永遠無法贏得和平。
南方的古絲綢之路至今仍盤繞在高黎貢山的懸崖峭壁和蒼藤古樹之間。古老驛站的廢墟,至今還記錄著這條商業通道遙遠而不完整的記憶。走在古道上,仿佛有壹個滇西的半裸男子與我同行。他挑著沈重的擔子,唱著古老的“高黎貢山謠”,粗獷蒼涼,穿越時空而來。
唐朝時,南詔王戈的羅豐“西進”,翻越高黎貢山,對包括騰沖、德宏、緬甸等地進行了襲擊和掠奪。葛羅豐的孫子義謀荀繼位後,興元元年(784年),效仿中原王朝封“五嶽”“四恥”。其中高黎貢山被命名為“西嶽”,怒江被命名為“四瀆”之壹。
在高黎貢山上,保存著最完整的烽火臺,講述著戰爭的故事。高黎貢山,矗立在中國西南的天然屏障,與歷次戰爭密切相關。元朝的緬甸軍隊經過這裏,有“重建高侖山紀念碑”為證。
明朝時,“三征入川山麓”的十余萬大軍經過這裏,兵部侍郎寫的《高黎貢山》詩為證:“高黎貢山花開,雲卷雲舒……”明朝萬歷年間,劉戈、鄧子龍的平叛部隊經過這裏,鄧子龍《過分水嶺》野猿悲,山鬼累旗。"
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朗路過這裏。在高黎貢山以東的磨盤石,發生了明清最後壹戰,終結了南明的小朝廷。清朝乾隆年間,大學士傅恒率領數萬大軍從這裏征緬。隨軍作戰的大詩人趙翼在《高黎貢山》壹詩中寫道:“人精填海劃天下,奇山被趕出中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遠征軍20軍6萬人反攻騰沖,在高黎貢山與堅持自然危害的日本侵略者決戰。
這是二戰時期海拔最高的戰場。高黎貢山上,綠草掩映著戰骨,鮮花環繞著貧瘠的戰壕,青藤攀上堡壘。走在高黎貢山的古道上,仿佛看到了飄渺的戰旗,聽到了金戈鐵馬的歷史回聲。
高黎貢山是迄今為止我們地球上唯壹保存有大面積濕潤熱帶森林向溫帶森林過渡的地區,也是世界上珍稀物種多樣性突出的地區。大自然在這片獨特的土地上孕育了生命的奇跡。4800多種植物爭奇鬥艷,2300多種動物繁衍生息。
因此,高黎貢山被授予了生物南北走廊、生命通道、珍稀動植物庇護所、物種基因庫、動植物王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各種稱號和榮譽稱號。被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列為A級自然保護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為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員。
高黎貢山以王者的氣度和風範,在藍天白雲之間擁有壹座引人註目的空中花園,有作家稱之為“上帝的花園”。
歐洲園藝界曾經流行壹句話:“沒有雲南杜鵑,歐洲園林就黯然失色。”20世紀初,英國生物學家喬治·弗裏斯特從1904-1932前往雲南西部從事采集活動,歷時28年。他在騰沖死於心臟病,葬在來鳳山上的“洋人墳”。
他為英國皇家植物園采集了10多萬份動植物標本和大量植物種子,稱高黎貢山為“杜鵑花的王國”和“鳥類的天堂”。並獲頒第壹張運回280歲杜鵑花王標本的證書。愛登堡皇家植物園說“我們現在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物種”在全世界引起了轟動。
但是,英國人沒有想到,現實世界的布谷鳥王還站在高黎貢山上。60多年後,中國科學家多次考察高黎貢山腹地,於1982年4月發現了世界罕見的杜鵑花群落。
在0.25平方公裏的面積上有40多株巨型杜鵑花。最大的壹棵,基徑3.07米,高28米,樹冠61平方米,樹齡500多年。
著名植物學家馮第二次進入深山老林,歷盡千辛萬苦終於見到了突然出現的國王。頭發花白,年近八旬的他,第壹個沖到樹杜鵑身邊,撫摸並擁抱著那顆歷經滄桑、長滿青苔的巨大樹幹。他忍不住哭了,感觸良多。真君能存,高黎貢山幸!
王高,壹只大樹杜鵑,捧著四萬多朵火紅的花朵,蠟燭照耀著遼闊的天空,向世人展示著壹個王者的風采。《光明日報》發表了著名作家高瑩關於尋找布谷鳥王的長篇報告文學,在全國引起轟動。然後,關於大樹杜鵑王的報道和圖片可以在各大報紙和電視屏幕上找到。全世界都在關註它,驚嘆它。
杜鵑花是自然創造,而高黎貢山山頂的禿杉林是人工奇跡。禿杉,也帶著王者的威嚴,稱霸植物之林。在天臺山的巖石縫隙流旁,遍布著世界各地的“活化石”。這片禿杉林面積33公頃,每畝蓄積量1154立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禿杉人工林。
這個世界奇跡是隱居山林的道士創造的。天臺山的道觀代代相傳,種植禿杉的傳統代代相傳,讓這個恐龍時代的古老物種在這片風水寶地煥發出勃勃生機。
高黎貢山是雲南山茶花的原產地,任何壹種人工栽培的山茶花都可以在這裏找到它的原始品種。
關於龍川江上遊的雲南山茶花,喬治·弗裏斯特是這樣描述的:“在30-40英裏的範圍內,這些灌木是最顯眼的。在山谷裏,綿延數英裏的地方長滿了片片雲南山茶花,它們矮2-3英尺,高65,438+00-20英尺。盛開的花朵從最淺的貝殼粉色和幾乎白色到最深的玫瑰色。
今天,我們很難找到喬治·弗裏斯特看到的山茶花的確切位置。毫無疑問,高黎貢山是雲南的茶花王國。
高黎貢山是雲南櫻花的發源地。在著名的生態旅遊景區櫻花谷,有多種不同季節開放的原始櫻花。
1992年,植物學家馮再次考察騰沖。他根據多年對高黎貢山的考察結果,題詞:“禿杉、紅豆杉、油茶、蘿蔔、杜鵑,天下第壹。”或許,高黎貢山孕育的世界之冠不止這些。在這個神秘而浩瀚的生物走廊裏,有許多自然和生命的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和解讀。
在這個星球上,高黎貢山向世界展示了壹幅人與自然合壹的壯麗畫卷。她是生命的搖籃,我們的樂土,也是壹位國王。在這座王者之山面前,我們和這裏的壹切生靈壹樣,都是她的子民,永遠崇拜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