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鍋的米飯,白白胖胖還冒著熱氣,加壹勺豬油,倒幾滴醬油,拌壹下,晶瑩油潤,又香又鹹,真是人間美味。
蔡瀾先生有壹篇談吃的文章巜豬油撈飯》,說得就是讓我念念不忘的豬油拌飯。
對我來說,豬油拌飯真是好久遠的回憶。小時候,常常看到媽媽買回來豬板油,切成小塊,在鍋裏熬豬油,看著白白的板油粒在鍋裏漸漸變成金黃色,豬油就快熬好了。油渣撈出來趁熱拌點鹽,就很好吃,或者留著明早下壹碗青菜油渣面,也是很美味的。豬油過了壹晩上就會凝結成雪白的豬油膏。
豬油膏可以放好久,那個時代的飲食沒有象現在這麽豐富,普通人家通常都是粗茶淡飯,要是用豬油炒壹碗青菜,生活就仿佛滋潤了許多,而壹碗充滿著飯香醬香和油香的豬油拌飯更是瞬間激發出了舌尖上的味蕾。
我成年以後,基本上就沒吃過豬油拌飯了,壹個人在外,怎會費心思去熬壹瓶豬油,再說,如今的人們大多營養過剩,吃得素點,少油清淡的飲食仿佛才是最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殊不知,我們也因此錯過了許多美食,有些食物離開了豬油,就不好吃了。就好象豆沙,要用豬油炒制才香,又比如陽春面裏淋上去的如果不是豬油,就是完全不同的味道,清蒸小黃魚裏加壹勺豬油,會更加鮮香可口。蔡瀾先生說:"每個饕客心中,都有壹塊豬油膏!"
是啊,許久未嘗豬油拌飯了!我都以為忘記它了。偶爾回壹趟娘家,媽媽也不會做這個給我吃,那樣不是顯得太隨意了?媽媽做壹桌她能想出來的最好吃的飯菜,我也吃得心滿意足,哪裏還會去惦念豬油拌飯?
媽媽走了以後,常常懷念過往的點滴生活樂趣,如今能吃壹碗媽媽做的豬油拌飯竟成了世上最奢侈的念想。正如文中所寫的那樣:
看小林薰演的《深夜食堂》,有壹集是《黃油拌飯》,熱乎乎的米飯加壹塊黃油,滴二滴醬油,攪拌壹下,看上去很美味的樣子。我試了壹下,口味有點怪異,遠沒有豬油拌飯來得香。據說舊時上海的紅房子西餐廳沒有黃油,就用豬油代替黃油制作西式的面包點心,別具風味也很好吃。
香港元朗大榮華酒樓把豬油拌飯做到了極致,用上等的老豬油,頭抽,上等絲苗白飯,上桌後讓客人隨自己喜好添加豬油和醬油。但我以為豬油拌飯要在家裏做,在家的裊裊暖意裏,吃自己鐘情的食物,品人生百味。
如今家裏卻很少熬豬油,女兒就從沒有吃過豬油拌飯,有壹回在壹家小飯館吃飯,菜單上有壹道飯叫小時候的醬油飯,就點了壹碗,其實是豬油炒飯,隔夜的米飯加了蔥花和醬油用豬油炒了壹下,全然不是我小時候的味道,女兒卻吃得津津有味。
是呀,想吃就去吃吧,人生就該任性壹點!
於是,我想著,等哪天得空了,我也要熬壹瓶豬油,炊壹鍋好飯,用心做壹碗讓人感激流淚的豬油拌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