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的是松子的性格嗎?接下來我從家庭、人際交往、事業三個角度具體分析壹下:
1.家庭的
松子作為家中的長女,有壹個弟弟和壹個柔弱的妹妹。他渴望得到父親的寵愛,卻得不到。即使放棄夢想進入文科大學成為壹名教師,他也無法得到更多的父愛。他的父親總是把妹妹作為重點關註的對象,導致松子的期望和現實有差距,他會認為妹妹奪走了父親的愛,從而產生嫉妒。
另壹方面,相關研究結果表明,非獨生子女的自我意識明顯低於獨生子女。對於壹個玩具或食物的獲得,非獨生子女會更多考慮兄弟姐妹的需求,而不是據為己有,會更加依賴對方。我不認為松子是壹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她壹定對弟弟妹妹有很深的感情,但最後卻不得不面對父親和妹妹去世的冷漠,弟弟把她拒之門外。這對松子無疑是壹個很大的打擊,產生了被拋棄的感覺。
2.人際溝通
2.1愛情
回顧松子的壹生,我們可以發現她與男性的交流遵循著同樣的模式。她容易相信別人,把其他男人當成自己的精神支柱,但可悲的是,幾乎所有的男人都背叛了她,這就是第二個期望和現實的差距。
2.2友誼
松子和阿輝的友誼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她與阿輝有著多年的交情,但松子為了維持與男友的關系,選擇了拒絕阿輝的幫助。當她看到年老後依然精力充沛的阿輝時,她心中的尊嚴和驕傲使她再次拒絕了阿輝的幫助,並扔掉了自己的名片,這也間接導致了她的意外死亡。但在松子的記憶中,責怪阿輝放棄她顯然是沒有道理的,這也說明了松子過於情緒化和敏感的弱點。
3.職業
如上所述,松子以自己所愛的男人為精神支柱,工作的動力全部來自於維持這種親密關系的欲望。所以這些男人的失望直接導致松子選擇放棄事業。比如她因為島津選擇成為理發師,最後放棄了這個職業;楊龍出獄後開始放棄的事實證實了這壹點。事業上的失敗又壹次讓松子產生了強烈的挫敗感和無力感,可以說是惡性循環。
最後,松子關於自己悲劇人生的問題可以說是相當經典:
可以說,在壹系列事件發生後,她始終專註於負面的結果,認為造成她壹無所有的是來自別人的惡意。這裏我想提壹下時間心理學中的時間觀理論。美國心理學家津巴多將個體的時間觀分為六類:消極時間觀、積極時間觀、宿命論時間觀、享樂主義時間觀、未來時間觀和先驗時間觀。
松子顯然屬於壹種消極的時間觀,專註於過去。對於這樣的人來說,過去就像壹個懸在空中的杯子。他們容易焦慮,總是充滿絕望,容易情緒失控,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比如文章最後松子獨自在公寓裏尖叫)。
所以我覺得松子的問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獨斷專行,建立人際關系的短視可以簡單概括。她不是那麽壞的女人。松子的人生壹定是相當悲慘的,但這壹系列的悲劇,既有環境的原因,也有松子自身的原因。在感嘆其不幸遭遇的同時,也要深入思考如何避免生活中的這些誤區,避免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