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鱔魚的夏季養殖

鱔魚的夏季養殖

夏季是養殖黃鱔的黃金季節,但是這個季節天氣變化大,晴雨天氣交替,水溫變化快,池底腐敗物多,水體自凈功能差,自我平衡作用失調,從而水質會嚴重惡化,因此會出現缺氧、應激、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現象,導致黃鱔上草,白色魚浮頭,甚至中毒死亡。針對這些現象,養殖戶必須要把好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黃鱔對高溫的最大適應限度不超過28℃。夏天烈日曝曬可使池水溫度迅速升高,黃鱔容易發生中暑甚至被燙死,因此,控制好池水溫度極為關鍵。

主要降溫方法有:1.在池頂搭建遮蔭棚,覆蓋遮陽網。2.在養殖池水面投放適量浮水植物,如水葫蘆、水浮蓮、浮萍等遮蔭。3.灌水降溫。把池中水位加深至25~30厘米,並采取灌水更換池內表層水來平衡池水溫度。有條件的養殖戶,可采取終日微流水的方法降溫,效果更佳。 黃鱔不僅為席上佳肴,其肉、血、頭、皮均有壹定的藥用價值。據《本草綱目》記載,黃鱔有補血、補氣、消炎、消毒、除風濕等功效。黃鱔肉性味甘、溫,有補中益血,治虛損之功效,民間用以入藥,可治療虛勞咳嗽、濕熱身癢、痔瘺、腸風痔漏、耳聾等癥。黃鱔頭煆灰,空腹溫酒送服,能治婦女乳核硬痛。其骨入藥,兼治臁瘡,療效頗顯著。其血滴入耳中,能治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滴入鼻中可治鼻衄(鼻出血);特別是外用時能治口眼歪斜,顏面神經麻痹。有人說“鱔魚是眼藥”,過去患眼疾的人都知道吃鱔魚有好處。常吃鱔魚有很強的補益功能,特別對身體虛弱、病後以及產後之人更為明顯。它的血還可以治療口眼歪斜。祖國醫學認為,它有補氣養血、溫陽健脾、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等醫療保健功能。

性味:味甘,大溫,無毒。

功效主治:補益血,治療口中唾液過多。補虛損。婦女產後惡露淋瀝、血氣不調、消瘦均可食用。另可以止血,除腹中冷氣腸鳴及混痹氣,驅除十二經的風邪。患有風惡氣、體虛出汗、食肉後消化不良的人,可以食用。另外治各種痔、瘺、瘡瘍。

功效主治:用以治療疥癬及痔瘺。治口眼歪斜,用少量麝香調勻,左歪塗右,右歪塗左,正後就洗去。

治耳痛及鼻衄,分別滴數滴入耳、鼻。

性味:味苦,性平,無毒。

功效主治:燒成灰後研成末服用,止痢疾,治療消渴癥,除內臟冷氣,及消化不良、食物積滯。

同蛇頭、地龍頭壹起燒成灰後用酒服下,治小腸癰。將它燒成灰研末包好塞耳,能治療蟲類入耳。

鱔魚血清有毒,但毒素不耐熱,能被胃液和加熱所破壞,壹般煮熟食用不會發生中毒。民間用鱔魚血治病,是否為血中毒素的作用所致,尚待深入研究。

黃鱔的血液有毒,誤食會對人的口腔、消化道黏膜產生刺激作用,嚴重的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使人四肢麻木、呼吸和循環功能衰竭而死亡。

歸經:肝;脾;腎經

中藥化學成分:食部每100g含水分80g,蛋白質18.8g,脂肪0.9g,灰分1g,鈣38mg,磷150mg,鐵1.6mg。

功效:益氣血;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

主治:虛勞;疳積;陽痿;腰痛;腰膝酸軟;風寒溫痹;產後淋瀝;久痢膿血;痔瘺;臁瘡

食物相克:

鱔魚不宜與狗肉、狗血、南瓜、菠菜、紅棗同食。

鱔魚+菠菜——腹瀉

鱔魚+狗肉——易上火、易使舊病復發

鱔魚+金瓜——性質相克 黃鱔肉、骨、血均可人藥,具有補虛勞、強筋骨、祛風濕之功效,主治顏面神經麻痹、下痢膿血、痔瘺、中耳炎、濕疹、頑癬、鼻衄黃腫、小兒疳積、氣虛脫肛、子宮脫垂等癥。它不僅藥用,而且是美味佳肴,可以食用。黃鱔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據分析,每百克黃鱔含蛋白質18.8克、脂肪0.9克、鈣38毫克、磷150毫克、鐵1.6毫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黃素0.95毫克、尼克酸3.1毫克等。正因為如此,民間流傳“小暑黃鱔賽人參”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