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西安人管胡辣湯叫什麽

西安人管胡辣湯叫什麽

西安人管胡辣湯叫“肉丸胡辣湯,肉丁胡辣湯“。

西安的胡辣湯有三種,肉丸胡辣湯,肉丁胡辣湯和素胡辣湯,就是河南胡辣湯。吃肉丸胡辣湯要配陀陀饃;吃肉丁胡辣湯是和水煎包或油饃頭(類似油條,個頭較小)壹起:而吃河南胡辣湯才是吃油餅或油條。

肉丸糊辣主要有鮮純筋到的牛肉丸配以馬鈴薯塊,連花白片,菜花,西葫蘆,蒜薹,胡蘿蔔。

調料為麻香鹹鮮的花椒粉及多種天然香料。

吃的時候淋上油潑辣子及香油。及手掰的坨坨饃。味道獨特

肉丸糊辣湯是西安回民清真小吃。西安人最受歡迎的早餐之壹。肉丸胡辣湯源自西安,可以說是蔬菜牛肉丸子湯,或者說是牛肉丸燴菜,但是區別於外地的是湯要勾芡。湯裏有渾圓的牛肉丸子,切成塊狀 的土豆、蓮花白、胡蘿蔔、菜花、芹菜等。先用牛羊骨熬湯,下牛肉丸,燴菜,最後勾芡而成。說起容易,但是要做到菜不煮爛,適合可口可是有功夫的。吃前澆壹勺店家精心熬制的紅艷艷的辣椒油,吃罷舌尖發麻(花椒惹得禍),微微冒汗,渾身舒坦。 肉丸糊辣湯另有壹個雅致的名字叫八珍湯,叫八珍自然誇張,不過這也說明糊辣湯“內容”很多。

據說胡辣湯最早來自河南。

胡辣湯,又名糊辣湯,起源於河南中部,尤以周口西華縣逍遙鎮胡辣湯最為出名。是中國北方早餐中常見的傳統湯類名吃。

《太平和惠民劑局方》等當時流行的醫藥著作都認為,在食物裏加入辛溫香燥藥物有益行氣,故辛辣味食品頗為流行。壹種結合了具有醒酒消食功效的酸辣湯的肉粥,成為胡辣湯的雛形。

明朝嘉靖年間。當時,閣老嚴嵩為了討皇帝歡心,從壹個高僧手中得到壹付助壽延年的調味藥獻給皇帝,以燒湯飲之。該湯美味無窮,龍顏大喜,命名為“禦湯”。明朝亡後,禦廚趙紀攜帶此藥逃至河南逍遙(今西華縣逍遙鎮),將此方傳到了該地。該地人因此湯辣味俱全,遂改名為“胡辣湯”。

陜西西安也有胡辣湯,分為兩種,壹種是河南人做的,稱之為河南胡辣湯,也叫肉丁胡辣湯的;另壹種是本地回民做的,稱之為肉丸胡辣湯。

做法:用羊肉鮮湯加清水和生姜、茴香等調料,炒制好的面筋、豆腐皮、粉帶、黃花菜之類的輔料,用武火熬制,鍋大開之後,加入洗面筋水(洗面筋後有面漿沈澱的水)勾芡,調好了稀稠,加胡椒粉、五香粉拌勻。吃的時候加醋和香油,撒香菜,調辣椒油,口味是酸辣為主,鮮香為輔。佐餐的時候,吃油條、油餅、蔥油餅等面食。

回民胡辣湯

傳說是受河南胡辣湯啟發而開始從回民傳統燴菜上開始改進的,在漢民聚集的地方想要從事飲食業又要出眾,就只能在調料上下功夫,故此屏棄了酸味,改用西北人更適應的鹹味來映襯羊肉湯、牛肉湯的香味。煮牛羊肉那可是回民的傳統項目,調料的豐富和火候的掌握自不待言。把重口味的胡椒分量減輕,以便更加能突出肉和菜的口味),用回民更常用更大氣的牛肉丸子(牛肉絞碎和面合,下水煮),更有口感和實在。輔料增多,加白菜、土豆塊、胡蘿蔔塊、木耳、黃花菜、腐竹、冬瓜等,下輔料的時間次序也不同,務必使每種菜軟硬得當,看起來也有賣相、頗有點晶瑩剔透的感覺。

等到熬得了,大鍋連爐子擺在門口,師傅壹手掌勺攪動鍋,壹手叉腰開始吆喝:肉丸~糊辣湯~走上前去,要壹碗糊辣湯(必是肉丸極多的),澆香油,覆油潑辣子,再拿壹個陀陀饃,這陀陀是回民常見的面食,壹個面餅怕有20cm的直徑,1cm多的厚度,真個紮實。掰開了泡進湯裏,比羊肉泡饃要粗疏的多,掰上個拇指第壹節大小也就差不多了,按個人喜好而定。大冷天吃壹碗下肚,只覺得壹股熱流從胸腹之內直散到肌膚毛孔之末,出汗也出得暢快淋漓,更有壹份西北人的豪氣從胸中開始擴展開來。

品嘗:

就是湯端起先聞壹下,有沒有濃厚撲鼻的牛肉湯香味。

觀察壹下碗裏的蔬菜和肉丸比例搭配是否合適,湯的稀稠是否適中,辣子油是否調得紅紅的!

蓮花白煮的不軟不硬,大小適中.土豆是否煮面了,關鍵是丸子吃到嘴裏有沒有彈性,有沒有壹股類似餃子餡肉香味直竄鼻子,辣子油和香油搭配的比例,有特殊愛好的看有沒有撒點生蒜苗。(劉馮和大皮院的幾家壹般都有)

吃完後嘴裏的余香和花椒的麻味能保持多久(超過十分鐘以上為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