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食用菌栽培基地及相關信息

食用菌栽培基地及相關信息

食用菌很多,這裏就不下載了。我只能下載壹個,可能對妳有幫助。

第二章雞腿菇

壹、概述?

雞腿菇又名雞腿菇、雞腿菇、雙孢蘑菇,屬於擔子菌的鬼傘科。?雞腿菇幼嫩可口,色香味不亞於草菇。?雞腿菇也是藥用蘑菇,味甘、性平,益脾胃,寧心,治痔瘡。經常食用可以幫助消化,刺激食欲,治療痔瘡。根據《中國藥用真菌圖說》等書,雞腿菇熱水提取物對小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別為100%和90%。另據報道,雞腿菇含有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成分。最明顯的效果是給小鼠每公斤體重2克雞腿菇濃縮液1.5小時後,降低血糖濃度。近年來,雞腿菇已在美國、荷蘭、法國、德國、意大利和日本成功栽培,其鮮菇、幹菇(切片菇)和蘑菇罐頭在國際市場上很受歡迎。?

為了開發這壹寶貴的食藥用菌資源,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山西省生物研究所、雲南省食用菌科技發展中心、遼陽市食用菌研究所等單位的科技人員對雞腿菇進行了調查、采集、分離和栽培,為其商品化生產做了大量工作。河北省和北京已種植成功,目前有少量供應市場,生產和市場潛力可觀。?

二、生物特征?

1.形態特征?

子實體叢生。萌芽期,菌蓋呈圓柱形,與柄狀火雞腿壹起,雞腿菇因此得名。後期帽形為鐘形,高9 ~ 15 cm,最後平展。帽體表面初期光滑,後期表皮開裂,變成扁平鱗片,初期白色,中期略生銹,以後逐漸加深;蘑菇肉又白又薄;柄白色,絲狀,纖維狀,長17 ~ 30cm,厚1 ~ 2.5cm,上細下粗,環乳白色,脆薄,易脫落。菌褶密集,與梗分離,寬5 ~ 10 mm,白色,然後是黑色,很快出現墨汁狀液體。孢子黑色,光滑,橢圓形,有孢囊。囊腫無色,桿狀,頂端鈍圓,稍彎曲,稀疏。?

2.生態習慣?

(1)春夏秋雨後在田野、花園、路邊甚至茅草屋頂上誕生的習性。子實體成熟後,褶皺變黑,邊緣液化。保質期很短,可食用,但少數人食用後有輕微中毒反應,尤其是配酒或啤酒食用時。?

(2)分布於世界各地。我國主產於華北、東北、西北、西南,河北、山東、山西、黑龍江、吉林、遼寧、甘肅、青海、雲南、西藏等地均有報道。筆者也曾在北京海澱區山區采集過。?

3.生活條件?

雞腿菇是壹種適應性很強的土傳真菌,其生活條件如下:

(1)營養雞腿菇可以利用廣泛的碳源。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麥芽糖、棉子糖、甘露醇、澱粉、纖維素和石蠟都可以使用。木糖的利用率比葡萄糖差,乳糖的利用率相當好,但不是最好的;壹些菌株對半乳糖和乳糖的利用優於甘露醇、葡萄糖和果糖。使用軟石蠟的能力很差。?

蛋白腖和酵母粉是雞腿菇的最佳氮源。雞腿菇能利用各種銨鹽和硝態氮,但無機氮和尿素不是最佳氮源。麥芽汁培養基中添加天冬酰胺、蛋白腖和尿素能使菌絲體生長更好。?硫胺素缺乏會影響雞腿菇的生長。在培養基中加入維生素B?1天然基質,如麥精、玉米、燕麥、豌豆、扁豆、紅甜菜、野豌豆、紅三葉草、苜蓿等綠葉,對雞腿菇菌絲體的生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雞腿菇可以深度培養。在麥芽汁培養液中,每升可產生25 ~ 28克幹菌絲體。雞腿菇菌絲體也能在僅含無菌水、磷酸鹽和碳源的培養基中生長。?

(2)溫度雞腿菇菌絲生長的溫度範圍為3 ~ 35℃,最適生長溫度為22 ~ 28℃。雞腿菇菌絲體抗寒性強,在冬季氣溫低於30℃時仍能安全越冬。溫度低時,菌絲生長緩慢,呈細、稀、蓬松狀;溫度高時,菌絲生長快,蓬松的氣生菌絲發達,基質菌絲變薄。當溫度高於35℃時,菌絲自溶。子實體的形成需要低溫刺激。當氣溫降至9 ~ 20℃時,雞腿菇的菇蕾會陸續破土而出。當溫度低於8℃或高於30℃時,子實體不易形成。在12 ~ 18℃範圍內,溫度低,子實體發育慢,個頭大,都像雞腿甚至手榴彈。20℃以上,菌柄容易伸長,開傘。人工栽培,溫度為16 ~ 24℃時,子實體數量最多,產量最高。溫度低,子實體生長緩慢,但菌蓋大而厚,菌柄短而結實,品質好,貯藏期長;溫度高時生長快,莖伸長,帽更小更薄,質量降低,易開傘自溶。?

(3)濕度雞腿菇培養基的含水量應為60% ~ 70%,發菌期間空氣的相對濕度為80%左右。子實體發生時,空氣相對濕度應在85% ~ 95%,菇蓋表面的鱗片卷回60%以下。濕度在95%以上時,菇蓋容易發生斑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