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網絡良莠並存,容易接觸不良網頁,如色情、暴力等。又因為學生常常容易受人影響、自控能力差、分辨能力弱,他們常常會因為網上不良內容而走上犯罪道路。
3.長時間上網容易造成大腦缺氧,從而造成精神萎靡、眼睛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容易造成近視。
4.壹些長期長時間上網的學生容易產生孤獨癥,整天沈溺於幻想中脫離現實,而當他真正面對社會和人群的時候,就會因為想像和距離的問題產生退縮感,不敢正常與人溝通。
5.許多中學生因為打壹些暴力遊戲使自己模糊了真人與遊戲對象的區別,常常無意識地模仿遊戲來對待身邊的人。
6.長期上網需要大量金錢,沒有錢的時候,自控能力弱的人會采取違法的方式,不擇手段地獲取金錢從而走上犯罪道路。
7.網吧這些上網的地方往往是無業遊民、癮君子、罪犯的藏匿地點,在這些地方逗留時間太久往往會出意外,或受人引誘。
8.互聯網中的不良信息和網絡犯罪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構成危害和威脅.
9.互聯網使許多青少年沈溺於網絡虛擬世界,脫離現實,也使壹些青少年荒廢學業。
10.青少年在充分享受著網絡時代的快捷與方便的同時,其身心也正承受著網絡負面效應的煎熬。信息網絡對於玩酷追星、宣展自我、極富好奇心和冒險精神的年輕壹代而言,是壹個“擋不住誘惑”的新奇世界。由於網絡技術尚存在著壹些不成熟、不完善之處,加之網絡管理、規範的相對滯後,信息網絡對青少年網民心理的負面作用也日漸凸現並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這是需要我們審慎對待的。
11.壹些青少年網民過分迷戀與網上的“ 人——機”式交往,爆炸般的網絡信息,會加大青少年的心理負擔和壓力,引發“信息汙染綜合癥”等心理障礙。
12.長時間的上網會使壹些青少年沈溺其中不能自拔,產生對網絡的過分依賴心理,成為“電子海洛因”的“吸食者”,染上“網成癮癥”等心理疾病。患者的行為與吸毒成癮類似,壹接觸因特網就興奮異常,沒機會接觸就寂寞難耐。可見,網癮問題的心理危害不容小視。
13.青少年的自制力、理性發展都還未達到成人狀態,所以很難控制自己,容易導致網癮問題的出現。
14.互聯網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構成潛在威脅。互聯網是壹張無邊無際的"網",內容雖豐富卻龐雜,良莠不齊。
15.互聯網使許多青少年沈溺於網絡虛擬世界,脫離現實,也使壹些青少年荒廢學業。與現實的社會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網上面對的是壹個虛擬的世界,它不僅滿足了青少年盡早盡快占有各種信息的需要,也給人際交往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而且不必承擔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和責任。虛擬世界的這些特點,使得不少青少年寧可整日沈溺於虛幻的環境中而不願面對現實生活。而無限制地泡在網上將對日常學習、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荒廢學業。
16.互聯網中的不良信息和網絡犯罪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構成危害和威脅。當前,網絡對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兩點,壹是某些人實施諸如詐騙或性侵害之類的犯罪;另壹方面就是黃色垃圾對青少年的危害。據有關專家調查,因特網上非學術性信息中,有47%與色情有關,網絡使色情內容更容易傳播。據不完全統計,60%的青少年雖然是在無意中接觸到網上黃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於好奇或沖動而進壹步尋找類似信息,從而深陷其中。
17.據壹項調查顯示,不少的中學生成了小“網蟲”,沈湎於網上,將90%的時間用到網絡遊戲上,做了網絡的俘虜,為網絡所累,癡迷於“網吧”、 “聊天室”不能自拔。據2000年4月《廣州日報》報道,壹名15歲的中學生為了上網玩“隨心所欲”網絡遊戲,竟然殺害自己的表姐,以達到占有她電腦的目的。青少年沈浸到網絡的虛擬化生活空間中,容易患上“網絡上癮癥”,“網絡疏離癥”等新型的精神性疾病。壹旦回到現實社會就產生壹種孤獨感,成天高唱:網絡是我家,我的眼裏只有它。這樣對心理造成嚴重損害。同時在生理上小學生正處於快速發育時間,但是他們壹上網就是四、五個小時,不僅眼睛超負荷運轉,危害視力。對青少年的身體也有不良影響。
18.長時間進行網上交友聊天、網絡遊戲,瀏覽不健康的色情、暴力等內容,使得未成年人沈溺於虛幻的環境中而不願面對現實生活,造成心理焦慮、脾氣暴躁、性格扭曲,對其它壹切事物失去興趣;而家長嚴管時就極易使孩子走向另壹個極端,造成親子關系破裂和犯罪現象的發生。
19.絕大多數上網者,都是全神貫註,長期盯住屏幕,眼睛得不到休息,眼球離屏幕越來越近,導致視力急劇下降;身體長時間坐在屏幕前而得不到活動,尤其是長時間沈浸於極端緊張和刺激的超級遊戲中,導致廢寢忘食,夜不歸宿,進而四肢無力,精神恍惚,直至身體被徹底拖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