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頓對他的指揮官們的第壹個指示是“每個人都應該在他適當的權限範圍內帶頭”,他自己當然也做到了。每當壹個城鎮被占領,巴頓總是冒著敵人狙擊手射擊和延時炸彈爆炸的危險,帶著第壹批部隊沖進去。
在歐洲戰場壹個多雨寒冷的下午,巴頓看到壹群士兵正在修理壹輛被敵人炮火損壞的坦克。他立即跳下吉普車,躺在泥濘的地上,鉆到坦克下面,待了25分鐘。最終,雖然坦克無法修復,但他身邊的官兵和機械師們看著他那身沾滿油汙和泥土的將軍制服,還是忍不住對巴頓佩服不已。兩棲作戰時,巴頓總是不等登陸艇靠岸就跳入水中,冒著持續不斷的炮火和士兵們壹起涉水上岸,並大聲鼓勵士兵們前進。
雖然巴頓對部隊的管理極其嚴格,但在他手下工作過的士兵都非常明白,將軍的嚴格只是表面的,他的內心是善良的。巴頓不僅知道如何激勵士兵勇敢戰鬥,也知道如何關心士兵的切身利益。他要求他的指揮官“始終關心士兵的福利和食物;妳必須對這個士兵了如指掌。如果妳有什麽疾病或者神經癥狀,他應該壹眼就知道。戰士的腳壹定要照顧好,保證鞋襪合腳,因為太松太緊的襪子會傷腳;我們必須預測氣候變化,並及時提出要求,以便士兵能夠獲得季節性服裝、鞋子和襪子。"
巴頓的原則壹直是“以美國人生命的最小代價換取敵人的最大傷亡。”他認為部隊的重大傷亡是指揮能力差的表現。為了減少士兵的傷亡,巴頓告訴指揮官不要節約彈藥,因為“浪費彈藥比浪費生命好得多。”制造壹個士兵至少需要18年,制造彈藥只需要幾個月。"
巴頓非常註重士兵體力的保存。他的原則是,士兵在戰鬥中只要有機會乘車,就不會讓他們步行。他知道“行軍累了的士兵,打仗的時候也不會體力充沛。”因此,巴頓盡可能使用卡車、坦克、裝甲車、大炮和拖車運送士兵。壹些將軍批評巴頓的行軍方式不雅觀,但巴頓認為這樣可以用最小的疲勞換取最快的進展。
每當巴頓的軍隊贏得戰利品,他總是盡可能地與士兵們分享。在法國,他的士兵在感恩節可以每人拿到七瓶白蘭地,還可以用德國冰櫃裏的牛肉做炸牛排、烤牛肉、燉牛肉湯,代替疲憊的幹糧。
每當檢閱中發現士兵受傷或立功,巴頓總是仔細詢問他們受傷和立功的經過。巴頓總是把在前線戰鬥中表現出色的士兵盡快授勛,把重傷的士兵授勛在床邊。巴頓堅信拿破侖的座右銘,“只要我有足夠的勛章,我就能征服世界。”當然,巴頓也很註意保護這些優秀的士兵。他曾下令,獲得榮譽勛章或優秀服務十字勛章的人不得再去前線,因為他發現獲得勛章的官兵“往往因英勇作戰而犧牲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