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作防寒服
冷大衣就是在彩紙裏放壹些棉花,表示是給死人的棉衣棉被。這種習俗在全國各地都有,但在山西北部發揚得最徹底。他們還會把五顏六色的紙分別做成各種款式的服裝、帽子、鞋子、被子。有些心靈手巧的人還會給死人做壹套紙房子,瓦柱分明,門窗分明。除了尺寸較小,這些紙工藝品看起來比真正的房子更精致、更漂亮。
2.包餃子
包餃子也是漢壹節的傳統習俗之壹,俗話說:“十月壹日,油唧唧”。每年十月的第壹天,人們會包餃子,為祖先準備壹些食物。這些東西都是重油食品,吃了之後經常覺得油膩,難免弄得手術室裏手和臉都是。
3.送冷衣服
在北方地區,寒衣節期間,很多人會站在路口焚燒寒衣,祭祀沒有後代的死者。有些地區除了準備禦寒衣物外,還會根據生前喜歡的戲曲或神話故事,制作紙包供冥界娛樂。
寒衣節前後的風俗習慣
北京1
老話“十月壹日,送寒衣”源於老北京。大概在明代,老百姓就有送寒衣的習俗了。每年天氣變冷,人們都會穿上保暖的衣服,也是時候給死去的親人送去禦寒的衣物了。因此,在每年的十月初壹,人們會用紙糊做成禦寒的衣服,在禦寒的衣服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和地址,燒給死去的親人。
2.山東
每年農歷十月初壹,山東人都會去給死去的親人上墳。他們會把自己的秋收交給死去的親人,把當年的豐收成果報告給祖先。除了這些,他們還會用彩紙剪出衣服給祖先燒,意思是“十月壹日,上墳燒寒衣”,給死去的親人送去冬衣。在山東淄川,除了祭奠祖先,晚上還會去野外的路口給沒有後代的人送寒衣。
3.山西
寒衣節是什麽意思?寒衣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在山西南部,人們習慣用五色紙做衣服,然後在紙裏加入棉花,意思是給死去的親人做壹些棉衣和被子,讓他們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天。在山西北部,人們註重用五色紙制作衣服、帽子、鞋子、被子等保暖物品。有的人還做了壹個有門窗的房子,非常精致漂亮。
4.南京
在十月的第壹天,南京人把各種顏色的紙粘貼到衣服、鞋子和帽子上。,並把它們放在壹個紅紙袋裏,寫上死去親人的名字和身份。晚上,他們提供紅色紙袋作為紀念服務,然後焚燒它,以顯示他們對親人的關心和祝福。有些人還會用收獲的糧食做些湯,讓親戚嘗嘗新東西。
5.洛陽
洛陽有句古話:“十月壹日,油鳴”。這句話的意思是,每年農歷十月初壹,人們會炒壹些食物來包餃子,用來祭祖。因為這些食物脂肪多,會讓它們“油唧唧”。在洛陽,有些地區的人不去掃墓燒寒衣,而是在家裏或路口燒寒衣。十月初壹的晚上,天快黑的時候,人們會抓壹把土,在家裏撒成壹圈,然後燒寒衣祭奠祖先。壹些熱心人還會去十字路口焚燒,給沒有後代的死者送去禦寒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