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紀中期是亞歐著名大都市哈拉和林的鼎盛時期。
哈拉和林位於蒙古烏蘭巴托以西365公裏,前漢蓋省湖熟柴達木以南20公裏。壹般位於蒙古中部,西有杭愛山,東有二渾河,周圍是廣闊開闊平坦的草原。
1220年,蒙古汗國的建立者成吉思汗決定定都哈拉和林。此後五年間,成吉思汗壹直在中亞和南俄地區帶兵作戰,哈拉和林成為汗國的大本營和後勤基地。
1227成吉思汗死在去西夏的路上。1229年窩闊臺繼位後,在哈拉和和林建立了固定的行政中心。外墻建於1235。1241年,窩闊臺病死,蒙哥汗即位。1258年,孟離開南宋哈拉和,次年攻打四川賀州釣魚城時被殺。
1260年,位於哈拉和林的阿裏布格與位於開平郡(後為元上都)的忽必烈爭奪。不久,忽必烈親自簽下了哈拉和林。1261年冬,阿裏不哥戰敗,逃往西方。1263年,忽必烈改開平府為上都,取代哈拉、林。1264阿裏巴巴兄弟向忽必烈投降。1272年,忽必烈遷都大都(今北京),建立元朝。哈拉、林先後成為道(又稱和林中書省)和嶺北中書省的行署,至今仍是漠北重要的城市和交通樞紐。
1368年,元朝大部分地區被朱元璋征服,元順帝被迫逃亡。明洪武三年(1370),卒於應昌郡(位於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太子愛將裏達拉(元昭宗),定都哈拉、林,國號仍為“大元”(後改名)經過明將軍穆英、藍玉、明成祖在漠北的三次深度進攻,加上蒙古各部之間無休止的混戰,哈拉、林逐漸成為壹片廢墟。
1585年,喀爾喀蒙古阿巴岱汗在哈拉和林城址遺址旁修建了額爾德尼·趙,又名額爾德尼·趙,中文名稱為“廣賢寺”。。
1889年,俄羅斯學者H.M .亞德林采夫考察了哈拉和森林遺跡。1948 1949年,由C.B .吉謝列夫率領的蘇聯考古隊進行了發掘,為研究蒙古汗國的歷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哈拉和鶴林古城遺址呈不規則長方形,南北長約2500米,東西長約1300米。周圍有土墻和大門。這座宮殿遺址是在這座城市的西南部發現的。宮殿的墻是不規則的正方形,長255米,寬220,255米,有五個橋臺。中央橋臺高約2米,有面積55米和45米的大型寺廟遺址。根據花崗巖柱式基礎的位置,推測寺內共有75根木柱。地面用綠色釉面方磚鋪成。在寺廟的南部發現了壹個由花崗巖石板制成的門遺址。周圍的四個橋臺建築都面向中央大廳。類似於唐宋宮殿的布局。壹般認為這些宮殿建築是窩闊臺韓泰於1235年建造的萬安宮。在宮殿遺址下的地層中發現了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的佛教彩繪壁畫遺跡。市中心是商業和手工業區。建築遺跡集中在東西和南北大道附近。發現了冶鐵爐、陶窯等手工作坊,出土了大量鐵制農具(犁、犁、鐮刀)、武器和生鐵鍋。
城址出土了大量北宋錢幣、鈞窯和碰瓷,以及中國銅鏡和銅磚,反映了漢文化對當地的影響。
哈拉和林的額爾德尼·趙、烏蘭巴托的甘丹寺、色楞格河省的清寧寺是蒙古黃教的三大名寺。
元朝建立後,忽必烈把藏傳佛教推到了非常高的地位,藏傳佛教在蒙古得到了廣泛傳播。1586年,蒙古喀爾喀蒙古首領阿巴代汗用哈拉和林遺址的石頭建造了蒙古第壹座大型佛教中心額爾德尼·趙。
額爾德尼有100多座寺廟和房屋,最高峰時有1000多名喇嘛和僧侶。
1588年,阿巴代汗之子號召在額爾德尼修建四面圍墻,每面長約400米,圍墻上建有100座白塔。隨著藏傳佛教在蒙古的迅速傳播,於1799年在額爾德尼的招遠修建了藏式寺廟和白塔。新建的白塔上有8座白塔,加上周圍墻上的100座白塔,額爾德尼有108座白塔。
2004年,以哈拉和林為中心的“奧爾渾峽谷文化景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是蒙古國迄今為止唯壹的世界文化遺產。
參考資料:
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1986,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出版。
《鄂爾多斯研究》第3期,2010,鄂爾多斯研究研究會考察團,赴蒙古考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