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白蕓豆的療效和副作用

白蕓豆的療效和副作用

白蕓豆是壹種很多人都喜歡吃的食物,因為它的營養價值很高。妳知道白蕓豆有什麽作用嗎?以下是我與妳分享的內容。讓我們來看看!

白蕓豆的功效是1,白蕓豆的味道是甜而平的。具有溫中降氣、益胃止嘔、益腎補元的作用,是很好的滋補食療佳品。

2.白蕓豆還有鎮靜作用,對虛寒呃逆、胃寒嘔吐、跌打損傷、喘息咳嗽、腰痛、神經痛有壹定療效。

3.白蕓豆也是高鉀低鈉食物,非常適合心臟病、動脈硬化、高血脂、厭惡鹽的患者食用。

3、白蕓豆能有效配合減肥者的食療,讓自己吃飽,消除饑餓感,飯後不發胖。在白蕓豆的精華裏?-澱粉酶抑制劑通過胃腸道排出體外,不需要通過血液循環,不作用於大腦的神經中樞,食用後不會出現腹瀉、疲勞、厭食、體重增加等癥狀,完全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的減肥原則。

白蕓豆的副作用白蕓豆沒有毒副作用,壹般人群都可以食用。非常適合心臟病、動脈硬化、高血脂、厭惡鹽的患者食用。

生吃白蕓豆會產生毒素,所以不管是哪種吃法,白蕓豆壹定要煮熟了再吃。壹次不要吃太多,以免脹氣。

白蕓豆1號栽培技術。栽培技術

1.選種:選擇生長中前期收獲的種子,壹定要用籽粒大、無病斑的種子。播種前應將種子幹燥1-2天,以打破種子的休眠,使其有序出苗。

2.播種:由於品種類型和地區差異,適宜的播期通常為3月上旬至4月中旬,播種深度為2.5-4.0厘米。為了增強植物的抗旱能力,播種深度(4-5厘米)是合適的。為了防止地下害蟲,播種前應進行拌種。

3.施肥:白蕓豆應以有機肥施肥為主。根據土壤肥力,整地時應施腐熟優質農家肥,每畝1,500-2000公斤,草木灰每畝1,5438+0,500公斤,或生物鉀肥每畝1公斤,鈣鎂磷肥每畝50公斤。

4.田疃管理

(1)旱地追肥,管理好中耕。白蕓豆需要大量的肥料。苗高20-30cm時及時松土除草,同時每畝追施碳酸氫銨20-30kg作為苗肥,初花期至盛花期每畝葉面噴施1kg磷酸二氫鉀和0.2kg硼砂,以增加結莢率和光澤度,促進粉粒飽滿,對提高產量有較好的作用。

(2)及時立架,安排株型:白蕓豆出土30厘米時,要及時插入架內,穿上藤蔓,做到壹池壹桿,桿高2米以上。白蕓豆喜光,盛花期要去掉壹些側枝和底葉,避免相互遮蔭,影響結莢率。壹般植株高到2、5米時,就必須封頂,這樣才能集中供應營養給莢果,種子才能飽滿成熟。

第二,疾病控制

1,白蕓豆炭疽病

癥狀葉片發病時,病斑沿葉背葉脈呈多邊形或三角形蔓延,逐漸由紅褐色轉為深褐色。子葉有病,病斑圓形,褐色,幼莖上病斑褐色,細條狀,縱向裂開。豆莢發病時,由褐色小斑擴大為圓形病斑,中心凹陷,遇濕有粉紅色粘稠物質溢出。13-27℃易發病,地勢低,排水不暢,多雨,露,大霧,天氣冷。連作、種植過密、土壤過重均有利於發病。

防治技術:(1)播種前用200倍福爾馬林溶液浸種30分鐘;(2)噴施75%百菌清600倍液、80%炭疽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苗期噴施1-2次,結莢期噴施1-2次。

2.白蕓豆根腐病

癥狀主要表現在根和莖基部。前期癥狀不明顯,植株矮小。開花結莢後癥狀明顯。病株下部葉片發黃,從葉片邊緣開始枯萎,但不脫落。病株拔出後,可見主根上部和莖下部變褐色,病株部分略凹陷,有時開裂或深入皮層。根切片時,維管束紅褐色,病部側根少或腐爛。當根部腐爛時,植物枯萎死亡,當潮濕時,受影響的區域會發生粉紅色的黴菌。山東省壹般5月初開始發生。

防治技術:(65,438+0)播種或種植時,用70%甲基硫菌靈或50%多菌靈按藥土65,438+0: 50的比例配制藥土,施於穴內或溝內;(2)噴灑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6000倍液或70%雙氯芬酸松粉劑1500倍液,每株灌250毫升,然後在7 ~ 10天灌1次,或用50%多菌靈。

3.白蕓豆細菌性疫病

癥狀葉片發病,斑為深綠色水浸小斑,後逐漸擴大為不規則形狀,褐色幹燥,薄而半透明,周圍有黃色暈圈,溢出淡黃色膿液。幹燥後,它們顯示白色或黃色的生物膜。當它們病重時,斑點連在壹起,整個葉子枯萎。幼葉受傷時會扭曲、枯萎和脫落。莖蔓感染,產生紅褐色潰瘍狀條紋,稍凹陷,莖圍1周後枯萎死亡。病莢圓形或不規則,紅褐色至褐色,中央有淡黃色的菌膿,嚴重者全莢萎縮。種子的癥狀和豆莢是壹樣的。又稱燒葉病、火病,氣溫24 ~ 32℃時,細菌易侵入,多雨、多霧、潮濕時病情更重。蟲害嚴重,肥水不足,植株長勢旺盛,田間雜草叢生,都容易發生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