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栽培龍須菜具有以下優點:1,生長發育較快。培養前期平均日增重約1和3 cm,每叢平均日增重約2克。
2,主要用途是通用的。行業前景很好。它不僅是獲取瓊脂(含膠量約15%,比普通姜立高五個點)的特定原料,也是鮑魚養殖的優質濃縮飼料。這是壹種暢銷全世界的商品。
3、必須是大量的人力資本。可以應對小漁村漁民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4.經濟價值高。按照現在的價格,生鮮每公斤0,4元,幹貨每公斤4,5元。每畝總價值約1000元。
5.可以凈化海域的水。龍須菜與其他藻類壹樣,能夠消化吸收大量的海面CO2、N、P等富營養化化學物質,合理凈化處理海域水體,有利於避免海域赤潮,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根據龍須菜栽培的特點,論述了生產過程中必須註意的幾個問題。
第二,關於養殖海域1,海面溫度,海水鹽度的問題。
應選擇海水溫度為10~26℃,海水鹽度為15‰~ 35‰的海域。
2.海域標準。
(1)養殖區宜選擇水位5~15米的近海水域。
(2)夏季繁殖不受西北風浪傷害或冬季繁殖不受東北風浪傷害。
(3)海域沈積物為沙、淤泥或砂。
(4)流行趨勢順暢。
(5)海域的水比較肥,尤其是氮磷含量高的海域。
(6)周圍無工業廢水排放。
(7)避開路線。靠近魚類和貝類養殖區。
三、養殖方式問題龍須菜的養殖形式主要是以利於光照、載流等標準決定。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單作,單作壹般有四種方式:垂直培養、水平培養、縱橫輪換培養和“壹條龍”。這些方式的實際使用應根據海域的標準、作業程序和繁殖季節而定。從閩南地區到粵東海域,以平作養殖為主,產量高,性價比高,勞動效率低,但也要註意以下事項。
1.筏形框架的結構特點及設置。
針對養殖區域,打筏前要統壹規劃,合理布局,兼顧貨物流通、安全和操作方便。對於1養殖模塊,總養殖面積以50畝至100畝為宜。設置成長方形或正方形,筏體就靠撞木柱或拋錨來固定。海域面積較淺、沈積物適宜的海域,應采用打樁方式固定。這種方法成本低,海域深,實際操作難度大。
2.設定筏子的方向。
應考慮風、流和藻類光照的關系。如果寒冷是水產養殖區的關鍵破壞因素,妳應該乘順豐速運下船。如果水流是關鍵破壞因素,就要隨水下船;如果風和流的威脅較大,要重點應對流的威脅,筏的方向要朝著水的方向。
四、關於種子1的問題,選種:龍須菜應選擇藻體粗壯,枝條繁茂整齊,魚肉光亮光滑,藻體整齊無雜質無腐爛,有壹定彈性的種子。
2.魚苗的運輸:應采用濕式運輸方式,壹般每天對海面噴灑1~2次,噴灑時間應選在氣溫較高的中午。運送箱在裝載運輸車輛時,應保持壹定的室內空間,以利於室內通風。
3.魚苗暫養:魚苗到達養殖海區後,立即利用水庫或在海區設置臨時網箱暫養,以備後用,防止存量積壓和幹枯。當魚苗在水庫中臨時飼養時,需要使用水和空氣。
五、關於綁吊苗的問題1、綁吊苗時要特別註意避免藻類的幹燥和日曬。幼苗紮掛後,直接送到海域懸掛。掛苗壹般在海邊的沙灘上進行。除了避免自然光直射外,沙灘上還要鋪壹層塑料遮光板,以免損傷幼苗。
2.綁苗的時候,要盡力。不要用力過猛,以免擠壓損傷藻類。
3.捆綁苗的相對密度。在苗繩上,每隔15~18 cm夾壹叢2-4株,每株藻體長約8~10 cm。總養殖面積1畝按苗繩長度1000 m計算,苗壹般按10~40Kg紮。
4.懸掛培養的相對密度。每根苗繩的兩邊掛在4米長的竹竿上,苗繩之間的間距以30-40厘米為主;如果苗繩兩邊立即掛在養殖筏兩邊的浮筏上,苗繩間距為60~70 cm。
不及物動詞管理辦法相關問題1。安全設備的檢查:應不時檢查諸如養殖筏架等設備。如果設備損壞或不適用,應立即進行修理、緊固和結構加固。
2.檢查藻類的生長狀況:隨著藻類的不斷生長發育,藻類的長度和凈重都在增加,因此應立即適當調整水產養殖設備中水的浮力,保證藻類在壹定深度的隔水層內生長發育,藻類尖端距離江面不超過20厘米。同時要記錄好生長發育狀況。
七、關於繁殖季節問題1、經常發生強臺風的地區或者西北風浪比較大的地區,要選擇在冬春季節繁殖,防止繁殖設備受損。
2.避開有害微生物多的季節,如粵東海域每年的5月至65438+10月,是籃子魚向淺海區洄遊的旺季,宜選在每年的165438+10月至次年的4月。
八、關於采集時間,龍須菜具有無性繁殖的特性。無論配子體還是孢子體,都可以分為小藻,小藻又可以生長發育成大藻。掌握龍須菜的特性,可以根據溫度、市場走勢、藻類生長發育、海域標準等不確定性采集的時間和頻率,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若藻類生長茂盛,鮑魚精料短缺,或陽光明媚,則應采集壹部分物種在生鮮市場出售或曬幹;如果天氣不好,要再次培養,增加含膠量;如果遇到敵魚或者海域變化,要盡快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