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的前身是上海益民食品廠,那裏的長輩曾經是廠長,所以受到了很多關註。
相比內蒙古的兩家公司,光明的技術能力最強,產品創新也比較超前。比如常溫酸奶,最早是光明做的,現在在推希臘酸奶。
在上海,光明感覺做事更細心,更講究,更溫柔。
但是光明在市場上缺少狼性,專註於低溫巴氏奶和低溫酸奶,固守華東和華南市場,可能也是受國企性質的影響,比較官僚。
伊利壹開始是做冰棍的,後來逐漸做大。依托其地理優勢,牧場,奶牛等。,它成為了市場的領導者。
內蒙古距離乳制品主要消費地區(中東部大城市)較遠,所以伊利和利樂聯手拓展常溫奶市場(可以長途運輸),但實際上利樂比伊利盈利更多。
牛根生來自伊利,主要帶走的是營銷團隊,質量團隊沒有,所以發展很快,創造了很多營銷奇跡,比如超女蒙牛酸奶,很快就超過了伊利的規模。
後來有錢了,就大采購。結果質量管理跟不上,出了很多問題,逐漸被伊利趕超。
在這個過程中,伊利蒙牛也是哽咽得厲害,甚至和對方動用了黑公關手段。
被燒出來的蒙牛,後來去了中糧,成了國企。現在已經逐漸恢復了。
說了這麽多,其實他們三家的牛奶應該是安全的。其實目前不會有太大差別,都可以放心購買。
但是對於三家公司的調性,之前的文字可以供妳參考。
市場上常見的牛奶主要有兩種消毒方式:
1.巴氏殺菌法(微生物學的創始人之壹巴斯德在200年前發明的壹種方法)
80℃加熱30分鐘可以殺死大部分致病菌,但不能殺死所有微生物,所以需要4℃保存。這種消毒方式常用於低溫冷藏區超市的透明塑料袋包裝、玻璃瓶包裝、屋頂盒裝牛奶。由於消毒過程中的溫度不是很高,牛奶中的大部分營養成分得以保留,但保質期往往比較短。
第二,超高溫殺菌
這種殺菌技術采用高溫,通常是在135℃加熱幾秒鐘,以消滅牛奶中幾乎所有的微生物。超市常見的利樂包(即紙袋牛奶)就采用了這種技術。因為幾乎所有的微生物都被殺死了,所以這種牛奶的保質期通常是半年(其實保存壹年以上也不會因為微生物而變質)。
市面上常見的牛奶大多采用這兩種消毒殺菌技術。無論蒙牛伊利還是光明,只要選擇購買保質期內的正常牛奶,就不用擔心安全問題。
大型知名牛奶廠家回收的鮮奶都經過大型分離機分離,我們喝的都是水牛奶。根本不是100%純牛奶,裏面的黃油和奶皮蛋白是分離出來的,創造新的更高的利潤。普通人需要的是原生100%純牛奶,廠家只負責消毒和裝罐。不要為了企業的利益,用分離機把原純牛奶的營養成分分離出來。
中國最安全的食品是首農,最安全的乳制品是三元,人民大會堂用的是牛奶,學生用的牛奶是國家唯壹指定的。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用的牛奶,第壹個農民只要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