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蛾
豆天蛾
分類
石松科/鱗翅目
外觀特征
展開寬度為105 ~ 120 mm .主要特征是胸背中央有1條深褐色縱紋;上翼為比較簡單的褐色,翼端有1個小的三角形黑褐色斑點。男女沒有明顯區別。近似的物種是蛇葡萄和白果蛇葡萄。
生態習慣
成蟲4月至10出現,生活在平坦至中等海拔山區。夜晚有趨光性。
豆蛾主要分布在黃淮流域、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主要寄主植物有大豆、綠豆、豇豆和刺槐。
有害癥狀
豆蛾以有幼蟲的大豆葉片為食,較年輕的幼蟲吃進網眼和刻痕,較老的幼蟲吃得更多。嚴重時豆類植物可被吃成光桿,使其不能結莢。
生活習慣
斜紋夜蛾每年發生1 ~ 2代,在黃淮流域發生1代,在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發生2代。末齡幼蟲在9 ~ 12 cm深度的土壤中越冬,越冬場所多在豆田及其附近的土堆、田埂等向陽處。
成蟲白天臥,晚上出來,白天棲息在茂盛的農作物稭稈中間,晚上開始活動。飛行能力強,能遠距離高空飛行。有吃花蜜的習慣,有強烈的黑燈傾向。卵多散生於豆葉背面,少數產於葉、莖正面。每片葉子可產1 ~ 2粒卵。
新孵化的幼蟲背光,白天潛伏在樹葉背面。1 ~ 2齡幼蟲壹般不轉株為害,3 ~ 4齡幼蟲因食量增加有轉株為害的習慣。在二代地區,壹代幼蟲主要危害春播大豆,二代幼蟲主要危害夏播大豆。
化蛹羽化期間,如果雨量適中,分布均勻,就會發生嚴重。如果雨水太多,發生期會推遲,天氣幹燥不利於豆蛾的發生。在植物密集、地勢低窪、土壤肥沃的地方,淤積現象更為嚴重。不同大豆品種受害程度也不同,特別是早熟、莖葉柔軟、蛋白質含量和脂肪含量高的品種。豆蛾的天敵有赤眼蜂、寄生蠅、草蛉、瓢蟲等。,對豆蛾的發生有壹定的控制作用。
防治方法
1.農業控制
(1)選擇抗蟲品種,種植大豆時,選擇熟期晚、莖稈硬、皮厚、耐澇性強的品種,可減少蛾的危害。
(2)適時秋耕冬灌,減少越冬基數。
(3)水旱輪作,盡量避免豆科植物連作,可以減少危害。
4.物理預防和控制
利用成蟲強烈的趨光性,設置黑光誘殺成蟲,可以減少大豆田的產卵量。
3.生物防治
用芽孢桿菌或蟲草菌(每克孢子含量80-1000億)稀釋500-700倍溶液,每畝用菌液50公斤。
4.化學防治
(1)噴粉用2.5%敵百蟲粉或2%西維因粉,每畝噴灑2 ~ 2.5公斤。
⑵噴灑90%結晶敵百蟲800 ~ 1000倍,或45%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或2.5溴氰菊酯乳劑5000倍,每畝噴灑藥液75公斤。
豆丹,當地美食。
在灌雲,有壹種小動物,俗稱豆丹,是當地特色美食。
豆丹,學名豆天蛾,是壹種以豆葉和花蜜為食,在天然無毒無汙染狀態下生長的昆蟲。高蛋白低脂肪,有暖胃的功效。它的身材很美,類似蠶。成蟲體長約5厘米,嫩綠色,頭部深色,尾部有尾角。從第壹腹切面開始兩側有七對白線。它危害豆葉,啃成洞。在嚴重的情況下,植物會變成光禿禿的莖,不能結莢。
豆丹雖是大豆的天敵,但其果肉無毒無害,是壹種極好的高蛋白食物。做成菜非常好吃,對治療胃寒疾病、營養不良有特殊療效。豆丹皮炒好後噴上酥松松香,口感極佳。豆丹的吃法多種多樣,燉、做湯、煎、炒生皮做菜,都很好吃。
南方人覺得是蟲子,壹般不敢吃或者不想吃。只有嘗過之後,他們才會稱贊。如今,豆丹已經風靡淮海地區的高檔餐廳,不再是灌雲壹家獨享。但它的做法和味道還是以關允為主。尤其是冬天,豆子從豆地裏挖出來後,如何去掉土裏土氣,變得更加美味,是關雲廚師的壹項技能。
由於只生長在夏季,東西比較稀缺,所以據說豆丹在當地已經達到了400元/碗。
灌雲豆丹是天然有機食品,極其美味,令人難以忘懷。是連雲港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產之壹,被譽為“全國罕見,蘇北才有,灌雲獨有”的美味珍品。
Herse convolvuli旋花原始人
【中文名】甘薯天蛾
【別名】針葉樹蛾、甘薯蛾、甘薯葉蛾
[目的]鱗翅目
泥鰍科
【主持人】紅薯、葡萄、綠豆
【危害特點】幼蟲以葉片為食,影響作物生長發育。近年來,該蟲在華北和華東地區的危害越來越嚴重。
[功能描述]
成蟲體長50mm,翼展90-120 mm。身體和翅膀是深灰色的;肩板有黑色縱線;腹部背面呈灰色,兩側有白、紅、黑三條橫線。5前翅內、中、外橫線為兩條深棕色尖鋸齒帶,頂角為黑色斜紋;後翅上有四條深褐色的橫帶,邊緣的白色和深褐色的毛混雜在壹起。橢圓形,直徑2mm,黃綠色。老熟幼蟲體長50-702nm,有兩種體色:壹種是背面土黃色,側面黃綠色,混有濃黑色斑點,側面灰白色斜紋,外面有紅色氣孔和黑色輪;另壹把體刀為綠色,頭淡黃,白斜紋,杏尾。蛹長56毫米,朱紅色至暗紅色,口鼻狀,延伸卷曲成橢圓形長環,與身體相連。翅膀到達第四腹節的末端。
[發生定律]
北京有1或2代,華南有3代。老熟幼蟲在5-10 cm深度的土壤中越冬。在北京,成蟲在10的5月或10月初出現,趨光性強,卵散生在葉背。華南地區5月底可見幼蟲為害,9-65438+10月發生。幼蟲吃蔡榮的葉子和嫩莖,而老幼蟲吃很多。在嚴重的情況下,它們會吃掉所有的葉子,只留下老莖。華南發育卵期5-6天,幼蟲期7-11天,蛹期14天。
[控制方法]
必要時噴灑1500倍的30%克蟲神EC、2000倍的2.5%溴氰菊酯EC或600倍的Bt乳劑,防治效果優於辛硫磷、馬拉硫磷、敵敵畏。
[地理分布]
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