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從古至今的情感,我們推崇的是不表露情感的“內靜”,“文風不動”。我們更關心的是物而不是人,傾向於分辨對錯來指導我們的行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往往忽略了感受,導致我們不太重視情緒的表達和分析。但是,人的情緒對人的決策和行為起著重要的作用。
改變別人看法的前提:對人不對事。
什麽叫對人不對事?壹切都不是客觀存在的。妳經歷的,看到的,做的壹切,都是偏好選擇的結果。
說服他人的內在邏輯,我們必須明白:
1.沒有人喜歡被改變。我被說服了。
在每個人心中,已有的觀點、概念或立場,都是過去生活經歷中無數次偏好和選擇的結果。如果妳改變了我,我會認為我的人民受到了挑戰。
祝英臺陷阱。我呢,不關心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我壹直很好奇,如果祝英臺的母親想說服祝英臺嫁給馬文才,她能做些什麽。如果祝英臺的母親不停地告訴祝英臺,但不是像那些壹起貧窮過的人知道的那樣,妳還年輕,不懂事,男人有錢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女人不應該總是相信真愛。妳要相信媽媽。媽媽見過的男人比妳多得多。祝英臺每說壹句話,心裏就有壹萬句話。當媽媽說,但不是像那些知道它的人曾經壹起貧窮。女兒腦子裏第壹件事就是想反例。沒辦法,她就忍不住想了。她現有的原則是我喜歡梁山伯,妳現在告訴我的壹切都會告訴我,我的選擇和喜好是錯的,就是我錯了,幼稚,這是不能接受的。壹位母親語重心長地告訴孩子,我告訴妳,孩子,教育當然不是壹切,但是有個教育真的很重要。妳真的必須努力學習,沒有教育妳真的做不到。信不信由妳,10個孩子中有八九個腦子裏想的第壹件事就是比爾·蓋茨在他的車庫裏發生了什麽。當然這是不允許的,但是也沒有辦法。妳越堅定,看起來越自信,就越逼著對方找反例。就算那個人再冷靜,當他真正問自己的時候,發現這個反例可能是千分之壹,也可能是千萬分之壹,但是沒辦法,人就是這麽奇怪。
與他人交流時,我們盡量使用選項句。從妳應該做什麽到我需要什麽,從妳為什麽不做,為什麽要溝通。
當我們問別人為什麽不做的時候,我們是在幫別人回顧自己不做的原因。他不可能因為這個而改變。
沒有人喜歡不知道。
我們在勸說、改變、想要影響別人的時候,總覺得讓對方知道的越少越好。知道的越多,不自己判斷嗎?最好是那條信息。我有相關的背景資料。我只讓妳知道壹部分,只要妳知道我想讓妳改變什麽。答案是錯誤的。沒有人喜歡不知道,不知道就知道。
大家都想知道原因。妳把原因告訴別人,基本上是最簡單的說服我的方式。
比如妳在飛機上遇到壹個難纏的客戶,違反規定關閉手機網絡,妳說我們有規定不能這麽做,人家不壹定買賬,但是妳告訴他打不開的具體原因,效果可能就完全不壹樣了。
每個人都想有個退路。
如果妳想說服壹個人,除了給他選擇的權利,除了讓他知道完整的事實,我見過最好的說法就是妳隨時可以反悔,這是世界上最有說服力的壹句話。
如果妳買了東西,告訴妳不滿意可以隨時退款,會讓妳更容易決定。如果我告訴妳,貨物壹旦發出,會被退回嗎?當然,妳們可能不會反目成仇,但在決定買還是不買的時候,妳們會想了又想。
人類情感與交流
什麽是情緒:憤怒/驚訝/悲傷等。
困擾我們的不是負面情緒,而是混亂的情緒。每種情緒都把妳引向不同的等級,它有它的用途。對我們來說,最麻煩的不是負面情緒,而是混亂的情緒。只是讓妳覺得不舒服,不開心,但又不確定自己的情緒是什麽。人的情緒就像壹鍋亂七八糟的粥。這個時候,我們稱之為無知。這是最麻煩的事情。因為當壹個人無法確認自己現在的心情是什麽的時候,這個過程就會很亂。
有什麽問題?
所謂問題,就是期望和現實的差距。合理/不合理的期望。這時候就要明白,也許妳眼中的問題是別人的解決方案。
問題不是具體的東西,世界上也沒有什麽叫做問題。現實擺在這裏,期望值升高,問題就出現了。什麽是問題解決?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讓問題消失。壹個是擡高現實滿足期望,壹個是壓低期望滿足現實。
妳的問題都是妳的期待。所以妳真正面對的不是問題,而是妳自己。
拖延癥是病嗎?
這是強烈的誤導。這是結果,不是原因。人為什麽會拖延?因為我們不想做,這是最直接的。我不想這麽做。結果我會遲到,我會拖延。這不是因為拖延造成的,而是因為不想做。我拖到最後壹刻,這是我解決問題的方式。因為這讓我感覺好多了。如果拖延本身讓妳不開心,妳就不會因為拖延而拖延。問題不在於問題本身,而在於別人解決問題的方式,這也是很多時候我們和人聊他們的問題都沒有好結果的原因。
發現溝通背後的人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問題是如何描述的。三個關鍵點:1。倡議2。互動3。探索性的。
我們常常活在自己的故事裏。觀眾不在乎物,只在乎人。
1.別人第壹次見妳壹般會對妳有什麽印象?
2.妳童年最大的恐懼是什麽?(寫感受或意義,而不是具體的事情)
3.妳認為妳性格中最大的優點是什麽?
4.有哪些妳非常羨慕別人,而自己卻沒有的性格特征?
5.妳性格中的哪些特點讓妳總是陷入困境?
6.妳特別討厭別人的哪些性格特征?
1.面具
2.害怕
3.武器
4.真實的自己
5.弱點
6 .黑暗面
第壹點是我們的面膜。
第二是我們的恐懼。我們戴著面具來隱藏妳的恐懼。但是口罩解決不了恐懼。我們用自己的武器來解決恐懼。
第三點是妳的武器。妳現在如何回應妳的恐懼?
第四點是真實的自己,這是妳在小說中光明的壹面。而是如果有壹天妳真的失去了恐懼,妳會變成什麽樣的人。可能有人會奇怪,為什麽第四個才是真實的自己。題目是我羨慕別人卻沒有的。因為有那麽多妳可以羨慕別人的東西,為什麽選擇這個?因為妳想擁有,只是現在沒有。我們稱之為妳有這樣的種子,只是因為妳不能開花。比如妳會羨慕有能力的人,但是妳不壹定看到別人乒乓球打得好,所以妳就特別羨慕。但是妳的表現比我好,我會羨慕妳,因為我覺得那才是我應該的樣子,那才是真正的自己。
第五點是弱點,這就是為什麽我不能做我自己,為什麽我的恐懼不能被我的武器打敗。那個弱點就是作家,或者說我們談論人生的地方,對妳最重要的考驗。
第六點是陰暗面,就是壹旦妳發現妳的面具掩蓋不了妳的恐懼,妳的武器也克服不了。當妳的弱點受到考驗時,妳會有兩條路。妳克服了它,妳就會進入妳光明的壹面。不克服就會進入自己的陰暗面。黑暗面的邏輯和光明面是壹樣的。妳為什麽討厭這種人?因為妳可能會成為這樣的人。
可以看看自己的六個問題。這就是專業人士在扮演的角色,看看這個角色的動力在哪裏。有了這樣壹張紙,他就能看到這是壹個什麽樣的角色,他的動力來自哪裏,他在哪裏接受考驗,他想成為什麽樣的人,可能成為什麽樣的人,他就會讓這個角色更加豐富。我每次都喜歡分享這個理由,因為很多人會給他們看壹個不壹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