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企共建,形成壹體化發展格局。
這兩所學校的產教融合很好,呈現出相同的特點:職業學校與企業在設計建設上融合,學校建在園區或園區內,園區內產業與學校內專業高度融合,教學與生產融為壹體,教學場地有機轉換,教師教學與碩士教學相得益彰。
這樣,在時間安排、交通安排、生活安排等方面,為產教融合的深入實施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物質條件。職業院校只有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實現職業學校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功能。
2.延伸教育體系,拓展產教融合空間。
中職三年,要培養專業技術技能,進入高職。時間緊,學生不放心參加技能練習。最有效的辦法是延長學制,把三年制中等職業學校改為五年制高等職業學校。
2023年5月19日《教育部、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職業教育升級,賦能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選擇壹批高水平中等職業學校聯合高職院校舉辦初中後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為縣域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只有延長學制,學生才不再為升學而奔波,產教融合才真正在時空上落地。
3、政府主導,建立產教聯合體。
職業院校為地方產業發展服務。如果學校或者企業單打獨鬥,產教融合永遠是兩張皮。在學校和企業之間,必須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建立政府(園區)主導、校企積極參與的* * *商* * *共享機制,加強校企聯系。
在校內建設技能大師工作室和行業教授工作室,開設專業技能大講堂;在企業建立專業教師工作站和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充分利用訂單班、學徒制等聯合辦學模式,註重產教融合,真正培養企業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
我國職業教育中的產教融合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有以下四個主要特點:
(1)跨行業。產教融合是企業生產與職業教育有機結合的產物。它既是壹種產業教育活動,也是壹種教育產業活動,是教育與產業的有機統壹。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辦學理念具有明顯的跨行業特征。由於相關因素多,涉及層面廣,產教融合的進程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動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
(2)雙重主觀性。產教融合是產業發展與職業院校的相互聯系和互動。企業是技術研發、產品生產和成果應用的主體,職業院校是人才培養和教育的主體,二者缺壹不可。* * *參與了技術工人和高素質工人的培訓過程。
(3)知識。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必須依靠知識的更新叠代和技術的不斷創新。產教融合的本質是最大化企業與職業院校之間的知識增值和流動。產業發展通過與職業教育的深度融合尋求技術支持,職業教育也可以依托產業需求提高自身的人才培養質量。只有將兩者融合,才能有效實現技術、知識和人才的合理流動。
(4)互惠。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必然導致就業結構的變化,就業結構的優化可以帶動和促進職業院校專業結構的調整,兩者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同時,產教融合以社會效益最大化和提高教育能力為目標,也具有明顯的公益性特征,這就要求企業和職業院校都要承擔德育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