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廚師做菜使用的香料口訣,結合現在感受壹下古人的智慧
首先給朋友們聲明壹下,我下面說的口訣,不是科班出身的,也不是酒店大廚總結的,是民間廚師經過多年的經驗總結出來的,為了方便後人記憶和使用,把他們整合成合轍押韻的句子!具體是什麽年代總結出來的,也無法考證。據說清代的! 所以說,大家看的時候,不要以壹種嚴肅的心態,從學術的思想去上綱上線,因為我只是從偶然看到的古代香料口訣裏,突然產生的壹個有趣推測而已,您或許可以把它看成小雜文,小趣聞之類。 食堂裏,鄉間宴席上那些民間老廚師,舉手投足之間就能做出壹桌可口的飯菜,有朋友就說,老廚師們兜裏就裝著自己的秘制調味品,趁沒人註意往裏扔壹個,這才是美味的秘密。 這方面怎麽說呢,反正我很喜歡看老廚師們做菜,倒是沒見他們扔過,可是在有些時候和老廚師們交流時,從對話中,隱約能感覺到有些這樣的秘訣存在。 這可能也是在烹飪的歷史上,壹些具體應用環境之下造成的,大家都是為了更好的生存和傳承,在此我們不深究。 1,葷料口訣: 官桂良姜蓽撥 陳皮草蔻香砂 茴香各兩定須加 二兩川椒揀罷 甘草粉兒兩半 杏仁五兩無空 白檀半兩不留查 蒸餅為丸彈大 以上這是葷菜香料口訣。 2,素料口訣 二椒配著炙幹姜 甘草蒔蘿八角香 芹菜杏仁俱等分 倍加榧肉更為強 這是素材香料口訣,說明壹下,裏面的芹菜指的是香菜籽。 看到這兩個口訣,基本翻譯出來就是葷菜和素菜的香料配比和制作方法,由於是清代食譜,應該就是那時的廚師們總結的,也沒準兒就是師傅傳徒弟時口口相傳的秘籍呢,哈哈,當然咱們希望是。 葷料的那個最後壹句,是把配料加工成香料丸兒的,看到後當時我就想,這是不是就是傳說中,老廚師們偷著往鍋裏扔的那個東西呢? 這個咱可不敢下結論,就算我自己壹個有趣的猜測吧,但是同時我也註意到,在古代的配方中,有很多把香料做成丸、粉、汁的加工方法,與此類似,不知是不是為了便於攜帶和使用。 其實如果說香料類似的使用方法,現在也有很多,例如說我們的近鄰日本,很多東西都是從我國學過去的,然後再加進自己的壹些思想,使壹些技術等變得更簡潔與實用。 例如日式咖喱塊,就是把調配好的咖喱粉再加上壹些其他的成分,做成分量不壹的調味咖喱塊,人們使用時可以根據食材的重量,靈活加入,這是不是和我們古代食譜裏那些方法有關系呢? 再往我們身邊想,現在很多餐飲加盟,總部配送的壹些核心調料,也都是以醬料、粉料,塊料等形式存在的,是不是這些看似現代化的形式,其實在我們的先輩那裏,就已經在小範圍使用了?變來變去,其實原本就是我們的飲食文化中的壹部分呢? 我國餐飲文化的博大精深,確是名不虛傳! 此篇文章,言不盡意,就和大家當做壹個小趣聞來探討,但那些香料口訣可是真的,是確實有感悟價值的,要說有多大價值,口訣寫在那裏,大家各領其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