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補中益氣湯與多種現代疾病的治療

補中益氣湯與多種現代疾病的治療

吳文博 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院

補中益氣湯 《脾胃論》

組成:黃芪,炙甘草、人參、白術、當歸、橘皮、升麻、柴胡。

證型:所治證因飲食勞倦,損傷脾胃,以致 脾胃氣虛,清陽下陷 。脾胃為營衛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氣虛,受納與運化不及,故飲食減少,少氣懶言,大便稀溏;氣虛不能固表,陽浮於外,故身熱自汗;氣虛下陷,清陽不升,故脫肛、子宮下垂等。李東垣說:“內傷脾胃,乃傷其氣;外感風寒,乃傷其形。傷其外為有余,有余者瀉之;傷其內為不足,不足者補之。”“惟當以辛甘溫之劑,補其中,升其陽,甘寒以瀉其火則愈。”治宜補益脾胃中氣,以退虛熱,升提中陽,舉其下陷。以甘溫之劑補其中而升其陽。

方解:方中重用黃芪,味甘微溫,入脾肺,補中益氣,升陽固表為君藥。人參、炙甘草、白術補氣健脾為臣,與黃芪合用以增強補中益氣之功。當歸養血和營,協調人參、黃芪以補氣養血;陳皮理氣和胃,使諸藥補而不滯,***為佐藥。用少量升麻、柴胡升陽舉陷,協助君藥以升提下陷之中氣為佐使之用。炙甘草調和諸藥亦為使。本方的配伍特點是:補氣健脾以治氣虛之本,升提下陷陽氣以求濁降清升。

功用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主治(1)脾胃氣虛證。飲食減少,體倦肢軟,少氣懶言,面色蒼白,大便稀溏,脈大而虛軟。(2)氣虛下陷證。脫肛,子宮脫垂,久瀉,久痢,崩漏等,氣短乏力,舌淡,脈虛者。(3)氣虛發熱證。身熱,自汗渴喜熱飲,氣短乏力,舌淡,脈虛大無力。

中醫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 本方為李東垣所創,是根據《內經》“損者益之”、“勞者溫之”、“陷者舉之”的立法原則而制定,是補氣升陽,甘溫除熱的代表方。以體倦乏力,少氣懶言,面色蒼白,脈虛軟無力為證治要點。

 2.使用註意 方中黃芪宜重用,升麻、柴胡用量宜輕,全方劑之總量亦不宜太重,否則味厚入下焦,不利升陽舉陷。對陰虛內熱,肝陽上亢者忌用。

3.隨證加減 若兼腹痛者,加白芍以柔肝止痛;頭痛者,加蔓荊子、川芎以止痛;頭頂痛者,加槁本、細辛以疏風止痛;咳嗽者,加五味子、麥冬以斂肺止咳;兼氣滯者,加木香、枳殼以理氣解郁;虛人感冒,加蘇葉少許以增辛散之力;氣虛下陷者,可倍用黃芪,再加枳殼更好;氣虛自汗者,加白芍、五味子以斂陰止汗;脾虛濕困,胸滿體倦者,去當歸,加蒼術、木香以健脾燥濕理氣;兼脅痛者,加郁金、香附以行氣止痛;若兼食滯,不思飲食,加焦三仙以消食導滯。

可治療現代疾病

1. 治療流行性感冒

2. 傳統染病之細菌性痢疾

3. 消化系統之胃下垂、胃粘膜脫垂、慢性腸炎、慢性肝炎、

4. 心腦血管疾病之心絞痛,低血壓、動脈硬化

5. 泌尿生殖系統之慢性腎炎、腎和輸尿管結石絞痛、慢性腎盂腎炎、尿道綜合征、乳糜尿,腎下垂、尿失禁、精子減少。

6. 血液系統之白細胞減少癥。

7. 神經系統之重癥肌無力、梅尼埃病、失眠、神經衰弱、血管擴張性頭痛、癲癇。

8. 婦產科疾病之婦女子宮脫垂、子宮下垂、崩漏、月經不調、帶下病。

9. 五官科之視網膜炎、視神經乳頭水腫、眼幹癥、鼓膜內陷、耳鳴、慢性鼻炎、慢性咽炎、頑固性復發性口腔潰瘍等,屬脾胃氣虛或中氣下陷者。

老年人常吃補中益氣丸益處多。補中益氣丸 對於體質虛弱的人效果特別好,可以有效地提升患者體內的中氣,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而達到祛病、補正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