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楝樹。
植物名稱:苦楝。
生長環境:本品為落葉喬木。在山野,村莊和房屋通常是耕種的或野生的。粗糙的植物可以生長在肥沃,潮濕,貧瘠的土地或沿海堿性土壤。
分布:見於中國中南部各省,廣東各地均有栽培。
藥用部位:根、莖、二層皮。
收集期:全年。
自采地點:郊區山區。
性味:涼而苦。
功能:驅蟲消食。
療法
劑量和用法:
1,蛔蟲:幹二皮3至5元,水煎;
2.姚崇:用法同上。
藥方:(蛔蟲方)林木二皮3元,旱蓮草3元,瓜茶4元,清水2碗,煎成壹碗服。
(方傑)林木的第二層樹皮可以驅除蛔蟲,這壹點人們已經體驗很久了。用葫蘆茶可以清熱驅蟲,用墨旱蓮可以清肝瀉火。因為孩子患有蛔蟲病,每次出現肝火過盛的癥狀,甚至會發燒。使用本方具有清肝驅蛔的功效。
(方哥)消除堆積趕走五加皮,最適合小孩子偷吃減肥。葫蘆茶入墨旱蓮,蟲除積富。
附錄:(根)1,治胃痛:幹根5元至1兩半,水煎;2、氣痛:用法同上;3、小腸疝氣:用法同上。
(果)治腸氣痛:幹5元至1兩,水煎。
(葉)治外傷腫痛:用生葉4兩,搗爛取汁服熱酒,藥渣外敷患處。
(寄生)治胃痛:用1至2兩曬幹,清水煎服。
參考:中醫雜誌(1959.4)載印楝根(幹)皮對蛔蟲病有壹定療效,但根皮的作用遠高於幹皮,根皮用量不同療效也不同,而幹皮用量增加效果不明顯。根皮的療效不同於溫火和猛火。服用後有效率為12.38%,但從幹皮來看,服用3-4盎司溫火湯後療效僅為0.13-8.3%,而58例半斤幹皮湯強火服藥無壹例驅蟲,印楝根皮用量為7-18歲。有些病例反應不壹,壹般不需要治療。除了脾胃虛寒,沒有什麽禁忌。
中國婦產科雜誌(1959.3)介紹,苦楝根皮用於治療女性私處滴蟲,煎服27例,全劑量治療6例。經過1個療程的治療,效果非常顯著。三次檢測都是陰性,無刺激,無副作用,無異味。用法:將煎劑註入女性私處。
中國婦產科學雜誌(1957.1)載:從1955年5月到1956年4月,用印楝根皮驅蛔蟲230例,並對報告進行分析。它還可以驅除鉤蟲。服用後無需服用瀉藥即可驅蟲,無毒副作用,無嚴重副作用。除先兆流產或不完全流產外,不必急於驅蟲,避免各種刺激和中醫戲劇。它可用於任何婦科病人或產婦。
《廣東省中藥方劑交流匯編》載:治腐傷蟲方:印楝樹皮水煮水洗,其蟲立死。
《廣州中醫選方》第壹集載:治療羌族筋膜炎的方子:1兩林皮,生甘草半錢,煎服壹碗,分四次服有效。
合肥中醫驗方集(第壹集)介紹了治療脫發的方子:苦楝花42兩,放入陶罐中,密封埋於地下。60天後,將它們溶解成溶液,用溶液塗抹在脫發處。
江蘇中醫(5號,1960)載:川楝子蛔蟲合印楝根皮145例。1,103例使用印楝根皮煎劑,每3克最大用量不超過45克。與三毒念合用,有效率為54.4%。2、42例用印楝根皮煎劑,最大劑量不超過90克,有效率為80.5%。
《湖北藥方集》第壹集介紹了貴縣滅病蟲害的經驗:殺虱除蚤,席子下撒印楝葉。
功效:
1,林木可以治蛔蟲。
林木入藥後性涼味苦,驅蟲是最主要的功效,對人體蛔蟲的治療作用最明顯。在治療上,可以選擇三錢、南瓜的司前、墨旱蓮的三錢,加兩碗清水,服壹碗藥水喝,對蛔蟲有特別好的治療效果。
2.森舒能治胃痛、氣痛、疝氣。
林木具有消種驅蟲的功效,在中醫上對人體胃痛、氣痛、疝氣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處理方法並不復雜。需取約壹兩幹林樹根加水煎服,每日壹次,可持續壹周左右,對胃痛、氣痛有明顯止痛作用。
3.林樹果可以治腸氣痛。
桑樹的果實也是壹種中草藥。其最重要的功能是理氣止痛,對人體腸氣疼痛的作用最為明顯。發病後可直接用水煎服。此外,桑樹的葉子還可以入藥,對跌打損傷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可以消腫止痛。治療時可取鮮葉200克,碾成粉末,用熱酒送服,裏面的殘渣可直接敷於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