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習性:是無毒蛇中生長最快、體型較大的蛇(蟒蛇除外)。棲息於山地、平原和丘陵地區,活動於河流、池塘、庫區等水域附近。蛇王敏捷,兇猛,爬行速度快,能爬樹。它是壹種雜食性的蛇,捕食青蛙、鳥、老鼠和蛋。當食物匱乏時,它甚至會吞食自己的幼蛇或同類。王蛇的肛腺能發出壹種奇怪的氣味,所以叫臭黃頜。
王蛇是無毒蛇中生長最快、體型較大的蛇(蟒蛇除外),但性情兇猛,敢與毒蛇中的尖吻蝮、眼鏡蛇相抗衡,有同類或其他蛇類相殘的習性。所以蛇只能單獨養殖,不能和其他無毒蛇混合在同壹個場地。飼養這種蛇時,即使餌料豐富多樣,也不定期投放壹定量的飼料蛇,如赤斑蛇、雙斑蛇、水蛇等,以滿足其吃蛇的“嗜好”,避免蛇與蛇之間相互吞食的現象。這是和其他蛇的主要區別。
王蛇的食量大於其他蛇類。壹條重約1,000 ~ 1,400g的蛇,壹次可吞下1 ~ 2只蟾蜍或2~3只雛鳥。飽餐壹頓後,它會爬回蛇窩,靜靜地躺著,消化時間大約需要7 ~ 65,438+05天。如果可能的話,最好定期投放壹些飼料蛇,滿足其吃蛇喜好,避免同類相食。另外,王金社也吃雞蛋或鵪鶉蛋,在食物匱乏時餵壹些以解燃眉之急為好。
蝮蛇為雙胞胎,產卵高峰期為每年6月底至7月中旬,每次產卵5~15粒。剛下的蛋表面有粘液,幾個經常粘在壹起。打開雞蛋,妳會發現雞蛋裏沒有蛋黃和蛋清之分,都是淡黃色的膠狀物質。蝮蛇的卵大,圓形或橢圓形,乳白色,每個卵重約40-55g,卵小者30-38g,孵化期約40-45天。據觀察,金蛇產卵後蹲伏在卵上,似乎有保護卵的行為。但人工養殖金蛇講究人工孵化。王蛇的孵化技術和其他蛇壹樣,只是孵化天數不同。大部分的蛇蛋都是在水槽中人工孵化的。蛇蛋孵化的最適溫度為20~30℃。溫度過低,孵化時間會延長;高溫可以縮短潛伏期,但容易形成畸形幼蛇。
5.剛孵出的幼蛇體長25 ~ 35厘米,有的可達35 ~ 45厘米。它們顏色較淺,頭上沒有“王”標記,常使人誤以為是其他蛇類。幼蛇枕上有兩條黑色短縱條紋,背部淺棕色,有不規則的黑色小條紋。尾巴背面至尾端有兩條細細的黑色縱條紋;背部和尾部兩側有1個黑點;腹面淡紅色,腹鱗兩側有黑點。從上面的介紹不難看出,幼蛇的花紋和顏色都沒有成年蛇,而且差別如此之大,第壹個飼養者很難相信這是王錦蛇的幼蛇,在眾多蛇中也是非常罕見的。
幼蛇在孵化後7~10天內第壹次蛻皮。對幼蛇的人工飼養,有條件的養蛇戶(場)可采用早灌晚活餌飼養的雜交模式。人工投餵時,壹開始只投餵新鮮的卵液,然後投餵壹些小昆蟲,如縊蟶、蚱蜢、黃粉蟲、蠅蛆等。,酌情添加到卵液中,為幼蛇今後主動捕食動物活飼料奠定了基礎。期間,壹些活著的水蛇、泥鰍、蟋蟀、蝗蟲、蚱蜢等。也可以餵食,幼蛇自動捕食。餵食時間以幼蛇在24小時內吃完為準,之後將幼蛇未吃完或殺死的食物全部清除。平時不要零星的放,這樣可以引起幼蛇的食欲,培養它們按時餵食的好習慣,激發它們主動捕獵的欲望,為以後正常餵食打下基礎。
7.壹般情況下,幼蛇壹旦主動飽餐壹頓,5天內就不需要再餵食了。它應該在5~7天之後開始餵食,然後每隔壹周左右餵食壹次。這種餵食的頻率可以保持不變,直到冬眠之前。但可以逐漸增加餌料數量,餌料數量必須達到幼蛇數量的4~5倍。比幼蛇小的飼料蛇要定時投放,讓他們從小養成不吃同類的好習慣。
8.壹般情況下,幼蛇變成成蟲的適宜溫度基本壹致,但幼蛇對溫度的適應範圍要稍高壹些。幼蛇8-9月出殼,周圍自然環境溫度能滿足其生活和生長的要求。如果溫度低於20℃,應采取保暖或提高溫度的措施;如果氣溫連續幾天高於35℃或高於32℃,應采取遮陽或降溫措施。因為幼蛇最適宜的飼養環境溫度是23~28℃,短時間的低溫或高溫不會對幼蛇造成太大傷害,但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聽之任之。
菜花蛇尋求收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