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海洋大學(原名湛江海洋大學)的辦學特色是理、工、農、文、經、管、法、教協調發展。優先發展本科教育,加快發展研究生教育;以應用學科和基礎理論學科見長的多學科海洋大學,是廣東省重點建設大學。2007年,學校被教育部評為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優秀學校。
學校的前身是廣東省高級水產職業學校,成立於1935。是廣東近代海洋漁業教育的鼻祖。至今已運行73年,培養了7萬多名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成為推動南海經濟發展和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學校分為三個校區(不含寸金學院校區):主校區、霞山校區、海濱校區。主校區位於湛江市西郊世界地質公園湖光巖風景區旁,環境優美,是求學成才的理想之地。
二級學院18,包括水產學院、食品科技學院、農學院、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航海學院、信息學院、軟件學院、理學院、文學院、法學院、中國歌曲藝術學院、外國語學院、政治與行政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職業技術學院、體育與休閑學院、寸金學院(獨立學院)。本科專業60個,高職專業2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農業推廣碩士學位點1個,省重點學科1個,省重點支持學科2個,廣東省名牌2個,教育部高校專業建設點1個。
現有科研機構18個,包括廣東省海洋發展研究中心、廣東省水產動物病原生物學與流行病學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水產深加工重點實驗室、珍珠研究所、海洋經濟研究所、南海海洋環境研究所、海洋資源與環境監測中心等。
學校條件不錯。校園占地面積4911畝。教學樓、科技樓、圖書館、博物館、學生公寓、空調學生食堂、文化廣場、運動場、標準遊泳池等基礎教學生活設施壹應俱全。校舍總建築面積63.6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654.38+0.76萬冊,教學科研設備價值近654.38+0.7億元,固定資產價值約654.38+0.3億元。學校現有教學實驗室63個,其中國家認可的計量認證機構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7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校內外有201實習基地,包括水生生物博物館。水生生物博物館展出近3000種標本,是國內高校中保存水生標本最多的博物館。
學校現有教師1031人,其中教授95人,副教授269人,博士116人,碩士493人。廣東省“千百工程”培訓6人,13人獲得政府特殊津貼,7人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等稱號。全日制學生***18318(不含寸金學院),其中本科生15491,專科生2465438(高職高專),研究生417;9名國際學生;成人高等教育學生11000。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勤奮、求實、敬業、創新”的校風和重視應用研究、技術推廣的優良傳統。
學校堅持“人才強校、質量立校、學術興校、特色興校”的辦學理念和“規模擴張與質量提升相結合,註重質量提升;外延擴張與內涵充實相結合,以內涵充實為主;綜合發展與強化特色相結合,註重強化特色”,通過優化學科結構、加強專業建設、實施素質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學校面向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充分肯定。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自2004年以來,在“挑戰杯”等各類課外科技文化藝術體育競賽中,我校學生共獲得國際獎項5項,國家級獎項84項,省部級獎項754項。2006年和2007年,我校學生應邀在上海合作組織成立5周年和香港回歸10周年演出,受到文化部和解放軍總政治部的高度贊揚。
科學研究取得長足進步,學術水平不斷提高。三年來,學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項目等科研項目810項,其中國家項目37項,省部級項目115項,研究經費總額7300萬元。獲得各級科研獎勵53項,其中省部級15項。“華南對蝦產業高效技術”項目獲2006年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壹等獎,“海灣扇貝養殖技術研究與推廣”項目獲2006年國家海洋科技創新成果獎二等獎。蝦苗繁育與養殖、珍稀海水魚類種苗繁育與養殖、海水魚類病害防治、珍珠貝繁育與珍珠養殖技術、水產品加工與貯藏技術、海洋藥物開發、雜交水稻育種等技術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壹大批魚、蝦、珍珠方面的科研成果得到廣泛推廣應用,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南方水產養殖業的蓬勃發展。目前,僅湛江的海水珍珠產量就占全國的三分之二,對蝦產量占全國的六分之壹。學校自主研發的雜交水稻新品種“博ⅱ優15”已在廣東、廣西、瓊三省推廣700多萬畝。我校主辦的《廣東海洋大學學報》是我國科技類核心期刊。
該校多項成功的聯合辦學實踐,引起了省內外的廣泛關註。廣東海洋大學中國歌曲藝術學院與國家歌舞團共建,廣東海洋大學WTO研究中心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世界貿易組織駐華研究院共建。前者被全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原教育部副部長周教授譽為高等教育的創新。
學校廣泛開展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與海峽兩岸的另外兩所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和臺灣省海洋大學簽訂了聯合辦學協議。我們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及香港、臺灣省的相關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壹批國內外著名學者被聘為名譽教授、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中國未來的發展肯定會更加依賴海洋。南海占中國海洋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海洋資源極其豐富,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21世紀中國最重要的資源接替地,是中華民族參與國際經濟競爭最重要的戰略高地之壹。作為南海沿海唯壹的海洋大學,廣東海洋大學肩負著培養高層次海洋科技人才、推動海洋科技創新、服務南海資源開發利用的歷史使命。緊緊抓住海洋世紀的機遇,繼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強管理,開拓創新,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壹所特色鮮明、優勢學科水平高、適合我國海洋事業和廣東經濟社會發展、在國內外具有壹定地位和影響的多學科交叉的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