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占人體幹重的50%,除了水,蛋白質在體內所占比例最高。
什麽是優質蛋白質蛋白質是由氨基酸組成的,以氨基酸的形式在人體內發揮作用。不同氨基酸的排列組合構成了人體不同的組織器官,如皮膚、毛發、心臟、肝臟、脾臟、肺、腎臟等。
氨基酸分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人體不能自行合成,必須從外界食物中獲取的氨基酸。有九種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是人體自身可以合成的氨基酸,不需要從外界食物中獲取。有十幾種。
根據必需氨基酸的種類、數量和比例,我們把蛋白質分為完全蛋白質和不完全蛋白質。蛋白質中含有九種人體必需氨基酸,稱為完全蛋白質,也叫優質蛋白質,其余為不完全蛋白質或非優質蛋白質。
癌癥患者如何補充蛋白質癌細胞具有無限生長和無序增殖的特點,壹旦獲得足夠的營養,可能會比正常細胞生長得更快。所以我們經常聽說癌癥患者不能吃高蛋白食物。
癌癥患者的身體也需要蛋白質來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因此癌癥患者的蛋白質攝入應遵循以下兩個原則:
1.量不要太多:癌癥患者不需要吃太多蛋白質,但蛋白質的質量最重要。也就是說,癌癥患者攝入的蛋白質能滿足身體需要,不要吃太多。同時,蛋白質的攝入應盡可能以優質蛋白質為主。
普通人蛋白質攝入建議優質蛋白占總蛋白的比例為30-50%,癌癥患者優質蛋白比例可達50%以上,使機體充分利用,不會因攝入過多而引起代謝產物增加等問題,以減輕機體代謝負擔。
2.壹次不要吃太多: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壹次不要吃太多,以減輕身體的代謝壓力。每日需要量以1g-1.5g/kg體重為標準。
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來源優質蛋白質主要來自動物性食物,如肉、禽、蛋、魚、奶等。,但癌癥患者不適合多吃動物性食物,可以多選擇植物性食物。
來自蛋白質的優質植物性食物有豆制品、粗糧、菌藻、堅果等。妳可以在飲食中從這些植物中選擇更多的食物。
蛋白質是由荷蘭科學家GerPark Jung Su mulder在1838年發現的。他觀察到沒有蛋白質,生物就不能生存。Protein的英文是protein,來源於希臘語proteios,意思是“第壹優先”。蛋白質主要由氨基酸組成,由於氨基酸的不同組合和排列形成各種類型的蛋白質。人體內的蛋白質占人體幹重的54%。目前已發現並命名的物種超過2萬種。人體的生長、發育、運動、遺傳、生殖等壹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有20多種。不能在體內合成而必須從外界食物攝取的氨基酸稱為“必需氨基酸”,包括蛋氨酸、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纈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和異亮氨酸。能在體內自行合成的氨基酸稱為“非必需氨基酸”。人們通常把含有大量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質稱為“優質蛋白質”。
優質高蛋白含量的食物有:1。牛奶,如牛奶、羊奶、馬奶等。2.牲畜肉,如牛、羊和豬肉;3.禽肉,如雞肉、鴨肉、鵝肉和鴕鳥肉;4.雞蛋,如雞蛋、鴨蛋;5.魚蝦;6.豆子;7.幹果,如芝麻、瓜子、核桃、杏仁、松子等。上述人體所需的食物中的蛋白質可以分為兩類: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
癌癥患者應該如何補充蛋白質?
很多放化療的癌癥患者或晚期患者食欲不佳,吃得少,挑食,還有壹些患者似乎把粥當成了自己的日常主食。這是絕對不可能的。粥主要是碳水化合物,不僅空的快,能量也會很快耗盡。這個時候需要蛋白質和脂肪供能。如果沒有外界的食物供應,人體自身的脂肪和蛋白質就會被消耗掉,患者就會變瘦。因此,癌癥患者需要多補充優質蛋白質,尤其是魚、肉、蛋、奶等動物蛋白。
蛋白質攝入:《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推薦08-50歲成年人65438+,蛋白質65g,蛋白質55g。惡性腫瘤患者因為腫瘤消耗還是需要更多,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消耗1-2克。壹個60kg的癌癥患者,要攝入60-120g蛋白質,主要是優質蛋白質食物。
蛋白質烹調方法要註意避免蛋白質食物烹調時間過長,溫度過高,特別是煎、烤、炸等方法會使蛋白質更易受到傷害,壹般采用蒸、煮、湯等方法。
癌癥患者更需要的是均衡的營養。除了優質蛋白質的補充,他們還需要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所以在飲食中要補充蔬菜和水果。食欲不振的患者應盡量少吃多餐,改變菜肴的格局。市面上的蛋白粉多為蛋白質,不能代替壹日三餐。對於惡性腫瘤患者來說,“蛋白粉”的整體營養價值不如腸內營養液或腸內營養粉。
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占人體體重的16%~20%,是人體所有細胞和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機體的所有重要組成部分都需要蛋白質的參與。正常人每天蛋白質的攝入量,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為每天每公斤體重0.8-1.0g。比如壹個體重60公斤的人,每天需要攝入48-60克蛋白質。人體所需的蛋白質主要從食物中攝取。
哪些食物富含蛋白質?蛋白質主要有兩種,即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奶、畜肉、禽肉、蛋、魚、蝦等食物含動物蛋白較多;大豆、四季豆、黑豆等幹果如芝麻、瓜子、核桃、杏仁、松子、花生等含植物蛋白較多。大米、小麥、玉米等主食中也含有蛋白質。
優質蛋白質有哪些?我們來看看什麽是優質蛋白質。是指蛋白質模型接近人體蛋白質模型,有利於人體消化吸收,富含必需氨基酸,吸收率和利用率高。
公認的優質蛋白質是牛奶、肉類、魚類和大豆蛋白。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攝入量,如果我們每天平均攝入1盎司的肉、1盎司的蛋、1盎司的魚、半盎司的大豆和300克的牛奶,就可以保證我們身體所需的優質蛋白質的數量。當然,以上推薦量是根據普通成年人的平均體重推薦的。對於超重或肥胖的人,應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此外,處於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也應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
對於肉類、魚類等生鮮食品,最好采用蒸、煮、燉等烹飪方式,既能提高消化吸收率,又能殺滅其可能含有的微生物。煎、炸、烤等烹飪方法。,做出來的食物雖然好吃,但都容易使蛋白質或脂肪變性,產生有害物質,即失去營養,長期食用對身體有危害。
癌癥患者應該如何補充蛋白質?有些癌癥患者擔心吃得太飽會給癌細胞提供更多的營養,幫助癌細胞生長,所以故意挨餓,想把癌細胞餓死。這是不科學的。癌癥是壹種消耗性疾病,需要更多的營養。可以適當補充蛋白質,對身體有益。如果不註意合理營養,會導致免疫力低下,容易造成感動,甚至疲憊。
癌癥患者應根據蛋白質缺乏的具體情況選擇蛋白質。如果蛋白質缺乏嚴重,他們需要去醫院,通過註射蛋白質營養液來補充。如果蛋白質缺乏不嚴重,可以從食物中攝取,多吃瘦肉、牛奶、魚、大豆、蛋白質等食物。
我是黃誌彥醫生,致力於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復雜難懂的疾病知識,幫助妳管理好自己的身體。您的好評是我最大的動力!另外,如果妳的家人也在為補充蛋白質而煩惱,請把這篇文章轉發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