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關於荷花有哪些習俗?

關於荷花有哪些習俗?

首先說壹下“荷花”的含義:荷花又叫蓮花、水芙蓉、芙蓉、水華、水雲、睡蓮等等。蓮花是佛教的象征,這個我想大家都知道。同時也以“花中君子”來贊美君子“脫汙”的品格;《群芳譜》也說“萬物為先,後為實,唯此中國同生。”即自然界唯壹的花是蓮花的果實,與蓮花和諧。

以“廉”(清凈)與“廉”(生活)之音,民俗有“壹品清凈”、“廉生桂子”等諧音。蓮花有壹花二花,稱為“冰地蓮”,寓意男女相融,所以也比喻夫妻恩愛之類。

與蓮花相關的文化習俗與蓮花的含義密不可分,包括以下內容:

1,采蓮習俗

江南有壹個古老的習俗,就是采蓮、愛蓮、賞蓮。這是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提到的:“采蓮時節,青年男女衣著整齊,在湖邊邊采花邊唱歌。這也是戀人約會、談情說愛的好機會。這是多麽熱鬧的場面啊!這壹點可以從梁元帝的《采蓮賦》中得到印證。”當然,這裏的“江南”指的是六朝或更早時期的長江以南,特指“兩湖”地區,後來江浙壹帶也實行。

在采蓮季節,古人還有泛舟賞月的習俗。采蓮的時候也會唱采蓮歌,大多是以荷花為題材的情歌。因為荷花及其地下莖有很多生態特征,如“荷花花梗,七心相連”“斷絲”等。此外,“蓮花”和“芙蓉”的名字關心的是愛的具體表達方式。

至今,泉州晉江安海壹代仍有端午節采蓮的習俗。下午,全家老少穿上新衣服,在街上遊覽,爬白塔。俗話說“投票”。提著木龍頭,舉著條幅,提著花籃,敲鑼打鼓,彈著管弦樂,唱著采蓮歌(俗名“蘇露蓮”)。歡迎所有家庭。旗手在各種大廳裏跳舞,唱著吉祥的話,提籃人給戶主送花,人們給他們的工作發紅包。意思是‘采蓮’。

2、放蓮花燈

這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又稱“河燈”。蓮花燈放飛,象征借河神之力,祈求風調雨順,水陸平安。

此外,在北京等地,7月15日中秋節還有晚上放河燈、點荷花燈的習俗,這是繼正月十五元宵節之後,老北京的又壹個傳統元宵節。

河燈也是荷花燈,是古代流傳下來的給死人翻身的習俗。荷花燈都是用天然荷葉加上壹些上好的蠟燭做成的。當時還用西瓜、南瓜、紫茄子把中心挖空,在裏面插上壹些上好的蠟燭,把這些燈送入河中,形成“水上燈籠”。

7月15日前後的晚上,各家各戶的孩子三五成群,在市場的胡同中閑逛。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喊:“蓮花燈,蓮花燈,今天點,明天扔!”那時候,孩子們要在晚上互相競爭更漂亮更亮的燈,這就是所謂的“元宵節”。

3.掛“蓮花燈”的習俗

元宵節有掛“蓮花燈”的習俗,元宵節掛“蓮花燈”寓意繁榮昌盛。“蓮藕代表‘續命’,蓮蓬裏的蓮子和棒子代表‘早生貴子’,紅白相間的花代表男孩女孩,正好加起來壹個‘好’字,代表兒孫滿堂!”

4.年畫和錢包

在壹些民間繪畫中,壹個龍頭,壹個獅尾,壹個鹿身,林林穿著鱗甲細腿的馬蹄鐵,有的背著壹個少婦,手裏拿著壹個胖娃娃炫耀自己的兒子;有的背上騎著童子,抱著蓮花和笙,取“蓮(蓮)笙(笙)令郎”的諧音;畫面背景隱約顯示“天宮”以示天賜。

繡荷包的圖案往往有“蓮(連)生貴子”、“蓮生”、“魚戲蓮”等。傳說“魚”是男人的隱喻,“蓮”是女人的隱喻。“蓮”和“子”的關系就是母子關系。還有“偶(蓮)年多(魚)”等等。

5.為蓮花神祈禱

江西省廣昌縣被國家命名為“中國白蓮之鄉”。該縣赤水鎮太和村壹帶,素有“祈福蓮神”的民俗。

相傳隋末唐初的春天,廣昌縣白水村西溪村(今赤水鎮太和村)世代種蓮的村民,正值趕種荷花的季節,卻因社會動蕩被迫棄蓮歸隱山林。在投靠的村民貧病交加,陷入困境的時候,戚連通帶領著王太後的想法從天而降,幾經激戰,解除了暴力,拯救了眾生免遭災難。這壹天是6月24日。全體村民決定以壹種形式記住這段難忘的經歷,並代代相傳,以此來感受戴祁連的善良。因此,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被定為“蓮花生日”(簡稱“蓮花節”),象征著妳兒子的誕生。

此後,每年的6月24日至26日,太和村的荷農都會舉行“祈福蓮神”活動。

6.佛教習俗

荷花,又名蓮花。它是佛教經典和佛教藝術中經常提到和看到的象征,蓮花與佛教有著不解之緣,因為它與釋迦牟尼的許多傳說聯系在壹起。佛陀壹出生,就立在蓮花上,這壹天就是四月八日,後來成為佛教的“洗佛節”。釋迦牟尼悟道,升到北方,繞樹而行。當時是蓮花,***18蓮花。每當他傳道時,都是坐在“蓮花座上”,坐在“蓮花坐位”上,也就是雙腿交疊,雙腳朝上。

此外,根據佛教的說法,蓮花代表佛的清凈法身,莊嚴宣示自身,因此成為佛教吉祥物。

藏傳佛教中有很多與蓮花有關的習俗。

7.“吃蓮花”的習俗

將荷花與其他食物混合,制成節日食品,作為晚餐,稱為“吃荷花”。“吃蓮”的傳統食譜有蓮子糕、蓮子粥、蓮蒸飯、花瓣酒。

鶴慶白族的荷花節,人們看荷花,唱荷花歌,嘗荷花餅,可以算是壹種獨特的花食文化。此外,南京還有“吃荷花”的習俗,品種繁多。蓮子粥、荷葉粥、荷葉粉蒸肉等。,而且濟南等地也有吃荷花花瓣的習俗。

8.“痹痛飲”

荷花在濟南人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荷花的使用上,濟南有壹些特殊的習俗。其中,最有趣的是藍管飲料。

據唐代人段在《酉陽雜記》中記載,在古代,當大明湖的荷花盛開時,壹些官員和文人經常去湖中避暑。他們把湖中的大荷葉剪下來,灌上酒,然後用發夾刺在荷葉的中心部位,使之與空心的蓮莖相通。人們從蓮莖的末端喝起酒來,那滋味,用當時經歷過的文人的話說,就是“酒香混蓮香,香比水冷。”這就是唐宋時文人雅士流傳下來的美談《碧通飲》。

濟南荷葉除了用來盛酒,還可以用來做很多特色美食。如新鮮翠綠的荷葉用熱水略燙,煮粥時蓋在粥上,煮好的粥涼後加糖,稱為“荷葉粥”,是濟南夏季著名的小吃;按照“米粉肉”或“蒸肉”的制作方法,先將豬肉切好,將米飯炒熟,拌上醬油,然後選用大明湖出產的嫩荷葉,洗凈,將壹塊豬肉用適量的炒飯包在荷葉裏,鋪在碗裏,放入蒸籠中,蒸熟即成“荷葉肉”。吃就是和荷葉壹起吃肉,有豬肉的鮮美,還有荷葉的清香,特別好吃。同理,也可以做出荷葉雞、荷葉魚等精品菜肴。此外,用荷葉包食物也是濟南特有的習俗。以前食品店賣的包子、鍋貼、熟肉、鹹菜,很多都是用荷葉包的,既不透油又透水,味道清香,很受人們的喜愛。

另外,濟南人以前也吃蓮蓬。其中“炒蓮瓣”是濟南夏季特有的名菜。將新鮮、完整、幹凈的蓮花瓣洗凈,掛壹層薄薄的蛋糊,放入油鍋炸熟,炸熟後撒上白糖,吃在嘴裏。它們美味可口,令人回味無窮,深受人們的喜愛。

8、“放河(蓮)燈”

從上遊到下遊的放電燈

夏歷七月初七,是鵲橋的民間節日,又稱情人節、女兒節。人們怕牛郎晚上看不到漆黑的鵲橋,就在人河上放上燈,讓牛郎認路,快點見到織女。這壹點在宋代以後的很多文人詩詞中都有記載。

“牛郎織女配天河,水上蓮花燈傳情。”

唐代有“陽逸壹爾”之說,旅遊賞玩之風冠於西南,名揚天下。《蜀國孟嘗華瑞夫人宮詩壹百首》中有“法雲寺中秋亦官生日”的記載,可見中秋早流行。“河燈亮了,牛郎織女樂了”“河燈走三千裏,我的歲月甜如蜜”“今天讓河燈走,明天再扔”等民謠和竹書歌詞,都可以證明這種由來已久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