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冬季至日的起源是什麽?

冬季至日的起源是什麽?

01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中國就用土歸觀測太陽,確定了冬季至日,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人們非常重視這壹天。冬季至日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最早的壹個。冬季的至日俗稱“冬節”、“龍至日節”、“子年”。

冬季至日(英文:Winter至日),又稱“冬節”、“快樂的冬天”,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壹,也是八大天文節氣之壹,與夏季至日相對。冬季至日從太陽到達黃經270度時開始,大約在每年公歷65438+2月22日左右。冬季至日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的壹個。在冬季的至日,太陽直接在地面上的位置達到壹年中的最南端,幾乎直接在南回歸線上(南緯23° 26′)。這壹天,北半球得到的日照最少,比南半球少50%。北半球的白天最短,越往北越短。

根據周公的調查,周人對商朝滅亡後的第壹個國家首都做了詳細的規劃。《益州左洛書》說:“它是壹座偉大的城市,在泥土中生長成壹周,...南在洛水,北在邙山,天下大合。”。國家社會(都城、祠堂)建成後,周公在《禮樂制度·成州名堂》中詳細制定了國家禮儀制度。據記載,周朝的第壹個月是冬季和十壹月,冬季的至日是新年的開始。也就是說,周公選擇了土歸法測得的“日影”中最長的壹天作為新年。

《漢書》中有壹句話:“陽光照在冬日的至日上,君長,所以恭喜……”換句話說,人們最初慶祝冬季至日節是為了慶祝新年的到來。古人認為,自冬季至日以來,天地的陽氣開始旺盛,變得更強,代表著下壹個周期的開始,這是壹個好日子。冬季至日作為壹個節日起源於漢代,興盛於唐宋,壹直延續至今。周歷的第壹個月是夏歷的11月,直到漢武帝采用夏歷,第壹個月才從冬季至日中分離出來。因此,也可以說“冬季至日節”始於漢代,盛於唐宋,壹直存在至今。

冬季的至日是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壹天,也是中午太陽角度最低的壹天。古人把冬天的至日稱為“白晝短”氣象資料顯示,每年冬季至日周邊都會有頻繁的冷空氣和寒潮活動,氣溫會持續下降。因此,在冬天的至日,人們喜歡吃熱食,如餃子和羊肉,以防止感冒。

古人認為,自至日入冬以來,天地的陽氣開始旺盛,代表著下壹個周期的開始和好運的到來。因此,春節祭祖和家庭聚餐的習俗往往選擇在冬季的至日。冬季的至日也被稱為“小年”。第壹,說明年關將至,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二是為了顯示冬季至日的重要性。

冬季至日節起源於漢代,興盛於唐宋,壹直流傳至今。魯甚至說,冬天的至日有壹年那麽大。這表明古人非常重視冬季至日。人們認為冬季至日是陰陽的自然轉化,是上天給予的祝福。在漢代,冬天的至日是“冬節”,政府舉行壹個叫做“賀冬”的祝賀儀式,這是壹個例行的節日。《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日前後,君子居安思危,不肯聽政,擇吉日而後省事。”所以這壹天,朝廷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關閉,出差歇業,親朋好友互相送飯,互相拜訪,開開心心過壹個“安靜”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