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興
記得那是1967年的冬天,我和父親還有同村的幾個村民壹起渡過黃河來到開封。
俗話說,江不在咫尺。雖然老家的老村和開封只有壹河之隔,但我們還是早早起床,帶上幹糧,匆匆上路。
臨近中午,我們到達了黃河渡口。渡口坐落在遼闊的黃河灘上,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郁郁蔥蔥的草叢中,陶濤黃河邊壹片白帆聳立,壹艘破舊的木船蜷縮在沙灘上。
“萬裏那條河喲,九十九道彎,這最後壹條是在咱封丘縣...黃河水,藍天喲,長河落日滾滾圓,我家住在河邊,海浪陪我睡個好覺……”
這首粗糙的曲子,是那個肩膀上扛著鐵錨的30歲男人吐槽的。這個人有壹只正常的眼睛和壹只白色的眼睛。在寒冷的冬天,這個男人光著兩只腳。地上的冰碴在他腳下發出“哢嚓,哢嚓”的響聲,他的腳後跟發黑開裂,腳上的血痂斑駁。
那人在船頭“砰”的壹聲放下肩上的錨鏈,然後站在上翹的船頭上,望著天空中湧動的、被漂浮物包裹的渾濁河水。
“時間不早了,該裝船了。鯰魚頭!帶酒來!”老擺渡人向這個人打招呼。
鯰魚頭快步上前,遞給老擺渡人壹個黑色玻璃碗。“華……”老擺渡人倒滿了壹碗酒。高高舉過頭頂,喃喃自語,再舉起手,酒漿飛向腦後的黃水。第二碗酒,老擺渡人灑在破損的船舷上。第三碗酒被老擺渡人壹飲而盡。然後,瑪拉撅著嘴喊道:“冼——船——!”
老擺渡人的聲音降低了,但當他看到不知從哪裏冒出來的十幾個大漢時,他們跳上了船。
寒冷的冬日清晨,蒼白的太陽在灰霧中飄蕩,像壹個軟軟的蛋黃和凜冽的北風,蹂躪著遼闊的黃河灘上幹枯的蘆葦和菖蒲,霸道而霸氣。
我們幾個人拿著細細的稻草去竈鍋賣酸湯丸子。我們壹人買了壹大碗黑色的酸湯,裏面飄著幾個丸子,喝了船驅寒。
“兒子冷嗎?”爸爸問。
“冷。我不怕。”我說。
“好兒子,妳就別怕了。”爸爸表揚了我。
“船會不會翻?”我問爸爸。
爸爸瞪了我壹眼:“沒有,沒有”。偉大的領袖保佑我們的人民!"
所以,我放心了。
爸爸跟我說:孩子家壹會兒就上船,妳別瞎說。特別是不能說歪、翻、沈、漏等不吉利的話,切記。船夫聽了會把妳扔到河裏的。
我點點頭,心裏害怕得直跳。
就在這時,碼頭上傳來壹聲叫喊:“過河的旅客就要露出船來了!人三毛,自行車四毛,架子車五毛!船上每個人都帶著兩句主席語錄。”
“毛主席教導我們,要爭取私修...毛主席教導我們,我們都來自五湖四海……”乘客們在嗡嗡的朗誦聲中慢慢登船。
壹個老太太不會背語錄,所以她在撓頭。我自告奮勇替她扛了壹段,老太太上了船。
太陽從薄霧中出現,黃色的。兩個船夫慢慢拉出蹺蹺板,其他船夫拿起長竿,船舷兩邊各站著四個船夫。隨著擺渡人的號角聲,八個船夫肩靠著篙柄,腳踩著船舷,壹起用力,木船開始緩緩移動。然後船夫們邁著整齊的步伐在船邊來回走動。木船緩緩駛向茫茫灰河。
“萬裏那條大河喲,九十九道彎,這最後壹條是在我們封丘縣...黃河水,藍天喲,長河落日滾滾圓,我家住在河邊,海浪陪我睡個好覺……”船夫們壹唱壹和,七人壹和,舷號淹沒了咆哮的河風。
在乘客中間的甲板上,兩個盲人說書人,壹男壹女,盤腿而坐。兩個盲人漫無目的地仰望天空,無所事事。
“餵,說書的?來壹會兒!為大家解解悶。”壹個船夫說。
“來吧。妳沒付船錢。”所有的船夫壹起鼓勵他們。
“在!在!中間!”瞎子答道:“老少爺們,只要大家不介意,我們就在這裏丟人。”盲人向妻子打了個招呼,卸下肩上的樂器。
盲人用他的黑手“丁丁,敲,吱,扭”給黑仔調音,而盲人婦女則握著壹串脆脆的“劈,撞”和“敲!敲門。在小紅鼓上敲了幾下。
“別磨蹭了,打開書!”夥計們都很匆忙。
“新媳婦睡覺了,慌龜?叫我清嗓子。”瞎子說。
“別說清楚了,又不是寶寶。”有船工辱罵陶。大家砰的壹聲笑了。
"女士們,先生們,今天我們要說什麽?"瞎子自問自答。“什麽都行!”觀眾以為他在征求大家的意見。
“嘿,嘿——妳說的是:‘妳騎不了墻上畫的馬,駱駝拉不了驢,下雨了,地滑了,大姑娘往後倒。’先說以上四首詩,聽我慢慢唱——
“啊-啊-/小黑仔拉,我張嘴/召集所有客人,說書人認真聽/吃了壹百頓飯,酸甜苦辣。有了這張嘴/說書人,不知道是什麽味道,也不知道姓李還是姓王還是姓吳。
乘客們在盲人的歌聲中,在“嘿喲!嗨喲”在船夫的號角聲中,或逆流而上,或隨波逐流。海浪拍打著船舷,泡沫不時濺到甲板上,散落在人們的臉頰和脖子上,像天上落下的細雨。
在悠揚的二胡聲中,太陽漸漸升起,漸漸落下。所有的乘客都靜靜地坐在甲板上聽盲人唱歌,忘記了浩瀚的黃河上洶湧的波濤和河上刺骨的寒風。
突然,船在河中央變淺了。擺渡人喊道:“不要慌。河小,擱淺是常有的事。講故事的先生,請隨意談論妳的書。把我留在船上,船夫會把它推進河裏的!”擺渡人的話壹停,船夫們紛紛放下了扁擔。
“誰有姐姐和妹妹,不能。女嘉賓都回臉了!”船夫漫不經心地說。
“夥計們,我花了別人的錢——拓展(起飛)!”船夫們笑著脫衣服。有的光著屁股,有的全裸。他們咧嘴壹笑“在李拉哈面前——”,卻毫不猶豫的下到冰冷的河水中。
直到深夜,渡船才在船夫們“嘿嘿”的聲音中緩緩啟動。而那兩個盲人壹直為我們和跳進冰冷河水裏推船的船夫唱著這首優美的黃河歌謠。
午夜時分,渡船停靠在壹片廣闊的荒地前。黑暗中,乘客們互相牽著手,沿著長長的黃河沙灘搖搖擺擺地走著。直到天亮,旅客們才爬上黃河南岸的大堤。大家互相說了句保重,然後就各奔東西了。
那深沈的夜,那無邊的河,那蒙蒙的北風,那低沈的二胡,那船夫的號角聲,那孤帆的遠影,把那遙遠的冬天和臘月的記憶定格在了我的腦海裏,那是壹群陌生人渡過黃河的時候。
作者簡介:孫興,河南封丘縣人。1982畢業於河南大學中文系。1981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使用過孫興、白婷、黃池仁等筆名。著有散文集《驀然回首》、《文化感悟》、《草根雜記》、小說《天上的雲》、《戲曲人物傳》、《封丘藝苑英語集》等。現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豫劇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