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韓國首爾政府因壹份“過時”的孕婦指南遭到民眾批評,引發不小爭議。
在首爾妊娠信息中心的網站上,這本孕婦指南詳細地將相關信息分為三個階段:妊娠早期(1周到12周)、妊娠中期(13周到27周)和妊娠晚期(28周到40周)。
有些內容乍壹看確實聽起來切實可行,比如預防突發的陣痛,把家裏的老大提前托付給親戚朋友;提前準備兩張名片,壹張家裏用,壹張孕婦隨身攜帶。
但壹些聽起來像是“給家人避免麻煩”、“生完孩子盡快恢復”的建議,無疑觸動了女性敏感的神經。
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有爭議的指導方針:
1.懷孕初期不要放棄做家務,因為不需要額外的運動就可以幫助保持身材。例如,清潔地板時向前伸有助於拉伸背部、肩部和手臂的肌肉。
2.臨近預產期,記得把冰箱裏過期的食物清理掉,避免家人誤食,提前準備好炸醬、咖喱、湯等快餐,因為老公肯定是“不擅長做飯”的。
3.生產前檢查家中是否有足夠的肥皂、衛生紙、牙膏等生活用品,以免給家人帶來不便。
4.幫老公儲備3到7天的衣服,保證孕婦生產出院後有幹凈衣服穿。
5.因為產後不能馬上洗頭,提醒孕婦記得買發帶或發圈,避免產後看起來蓬頭垢面。
6.孩子出生後,可以把小衣服掛在容易看到的地方。每當妳想暴飲暴食或者不想運動的時候,看看它們,督促自己。
事實上,這份孕婦指南已經在2019的政府網站上公布,其內容得到了韓國婦產科醫學會的認可,目的是“避免給家屬帶來不便”。直到最近才被上傳到網上,引起軒然大波。
壹本充滿性別歧視的指南也遭到了韓國各大媒體和網民的批評,因為它揭示了政府僵化的家務分工觀念:
“這是1970年代的人寫的嗎?”“我看到了什麽?真的是2021這壹年嗎?”
“買菜就好,家務老公操心就好,又不是不會或者沒有手。沒懷過孕的人很少在那裏裝懂。懷孕生孩子很累。賺錢比老公不容易,女人加起來更難。”
“真可笑。懷孕後期支撐身體很辛苦,讓孕婦打掃冰箱準備配菜。誰寫的太無知了?”
“她們還認為已婚女人是她們丈夫的保姆嗎?"
“政府試圖犧牲女性權益,想提高生育率卻忽視女性權益。”
“這其實是對男性的歧視。妳甚至不能自己做飯。怎麽能養孩子?是女人為妳做了壹切,所以才會有買賣婚姻,才會有單身到老。”
甚至有網友嘲諷政府“這簡直是在鼓勵單身”。
但也有人說網友的批評太過分了。
壹位最近放棄事業回歸家庭生活的42歲律師說,如果導遊的語氣不那麽像中年韓國男人或老年韓國婆婆,可能會更有用。
仍然心懷不滿的網民在青瓦臺發起了壹項由2萬多人簽名的請願書,要求首爾政府撤銷過時的懷孕建議,公開道歉,並懲罰負有責任的官員。壹些國會議員也跳出來批評這份指南。
活動家兼政治家Yong Hye-in在推特上尖銳地評論道,“壹個更好的策略是離婚,而不是嫁給壹個不會扔掉腐爛食物的男人。”
事實上,這並不是韓國政府官方指南第壹次引發爭議。2018年,當地政府發布的壹份《高中生性教育指南》提出“女生必須在外表上下功夫,男生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經濟來源”,才能找到完美的人生伴侶。
還指出,約會大方的男性要“補償”,否則有很大的“約會強奸”風險;如果女性在交通工具中受到性騷擾,建議她們假裝不小心踩到對方的腳,而不是責罵對方。
當時就引發了全網的批評,被攻擊是在帶頭破壞性別的概念。
雖然韓國已經成為經濟強國,但是從這本充滿性別歧視和性別刻板印象的孕婦指南中,我們可以看到整個環境對女性的不友好。
在韓國的傳統社會觀念中,孕婦不僅被認為“沒有能力”,還被認為是女性在家務和育兒方面的責任,承擔著家庭和職場的雙重負擔。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2017年的壹份報告,在37個成員國中,韓國的性別薪酬差距最高。職業女性的收入比男性低近40%。很多女性生完孩子就不工作了,通常是迫於家庭和職場的壓力。
電影《生於1982年的金智英》將韓國女性所遭受的社會壓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小時候要滿足父親對乖巧女兒的期待。
組建家庭,要滿足丈夫對賢妻良母、持家有方的期望;
做媽媽,要滿足孩子有壹個24小時全職媽媽的期望。
從小就被教育“男人的期望在不同階段都要先滿足”,但身邊的環境卻處處回饋著不平等。
學生的座位號是男生安排的,被男同學欺負是女生自己的錯,職場女性錄取率不到30%,職場性騷擾我們要忍。當我們以為這些只是影片的情節時,壹本充滿對女性歧視的孕婦指南卻將這些陰暗面推向了大眾。
無論是過時的孕婦指南,還是職場上的不公平待遇,公眾對它的強烈反應也說明了公眾的態度正在發生變化。
面對充滿性別歧視的不公平待遇,既有公開申斥的渠道,又有平等的權利意識,而不是像過去那樣讓女性默默接受“賢妻良母”給予的高期望,把“忍耐”和“付出”作為人生座右銘。
這壹代開明的父母,也可以通過言傳身教,向孩子灌輸正確的性別知識和平等意識,避免孩子學習到偏頗和錯誤的觀念。
實現性別平等的障礙很多,不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可能會提上日程。在整個社會中,妳、我、他同樣需要監督、討論和反思。
最重要的是,作為女性,要時刻保持清醒和自覺,尊重自己和其他女性,不要輕易接受別人給的性別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