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如何理解遊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

如何理解遊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

遊戲是兒童的基本活動,有利於兒童身心各方面的發展,適合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在遊戲中,孩子主動探索周圍環境,主動與人交流,形成和發展各種能力。遊戲是兒童的學習和工作,遊戲活動充分體現和體現了兒童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性。遊戲最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和活動能力,最能有效地滿足兒童的需求,促進兒童的發展,因此對兒童具有不可替代的發展價值。如何將遊戲這壹兒童階段的基本活動轉變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是壹個涉及教育觀、兒童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問題。在這裏,為了使遊戲成為幼兒園教育的壹項基本活動,我們必須註意以下幾點:

第壹,營造良好的遊戲環境

兒童遊戲離不開外部的遊戲環境和條件。包括遊戲的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

幼兒園物質環境的營造要考慮空間布局和材料的提供,為幼兒提供足夠的遊戲材料。玩具材料是遊戲的物質基礎,是兒童遊戲的工具,讓兒童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遊戲,用自己的方式進行遊戲。在與素材和夥伴的互動中,* * *可以分享遊戲帶來的快樂,互相學習經驗,促進孩子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的發展。孩子們通過使用玩具和材料在遊戲中學習。不同的玩具和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點,但都要以孩子的操作為基礎,具有可操作性。比如玩偶之家,老師提前給孩子準備了比較逼真的玩具和材料,比如“雞翅”、“骨肉相連”、“漢堡”,用泡沫和橡皮泥精心包裹,不讓孩子玩的時候打開或者摔碎,孩子不玩壹會兒就會失去興趣。所以不應該有太多的限制。老師要給孩子提供制作自己喜歡的食物的素材,給孩子壹個操作和探索的機會。比如在美術區,讓他們切各種小魚小蝦鴨子等。用彩紙,讓孩子把壹張糖紙做成各種形狀,然後把成品拿到各班去“賣”,讓他們把橡皮泥捏成“餃子”等等...我們會的。

幼兒園的心理環境主要是指幼兒園的人際關系和壹般心理氛圍,它還體現在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方式等方面。雖然是無形的,但它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情緒、交往行為和人格的發展。幼兒園要營造溫馨和諧的心理環境,主要包括營造良好的人際環境,形成良好的壹般日常責任和行為規範,即給幼兒營造輕松愉快的精神環境。只有給孩子提供壹個能讓他們感到安全、溫暖、平等、自由的精神環境,鼓勵他們去探索和創造,孩子才能活潑、積極、自信地生活和學習,得到最好的發展。第二,保護孩子玩耍的權利。

兒童是壹個社會中具有獨立人格的人,在成長發展過程中與成人不同。就像成年人需要工作壹樣,孩子也需要遊戲。哪裏有孩子,哪裏就有遊戲。孩子們通過遊戲不僅滿足了生理需求,也滿足了精神需求。遊戲是孩子的權利。任何侵犯孩子玩遊戲權利的行為都是錯誤的。把孩子能不能參與遊戲看作是老師的特權,或者把剝奪孩子玩遊戲的權利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都是違背教育原則的。教師要保證孩子玩遊戲的機會和時間,為孩子玩遊戲提供必要的條件,與孩子壹起玩遊戲,在遊戲中指導孩子的學習活動,促進孩子的身心發展。

第三,讓孩子成為遊戲的主人

遊戲是孩子自主的活動,是孩子的需求,而不是大人強加的強迫活動。我們應該讓孩子自己決定他們想玩什麽,怎麽玩,和誰玩,去哪裏玩等等。孩子是遊戲的主人。平時在引導孩子遊戲時,需要用心去了解孩子的想法,不要把知識和答案告訴孩子,不要輕易打斷孩子的遊戲。在遊戲中,孩子擁有決定壹切的權利,比如:遊戲的玩具和材料要以孩子的需求和興趣為出發點;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解決遊戲中的矛盾糾紛;讓孩子願意自覺遵守遊戲中的規則。所以,要讓孩子真正成為遊戲的主人,讓孩子主動掌控遊戲,自己決定方法。

第四,明確遊戲既是教育的內容,也是教育的手段。

堅持以遊戲為兒童基本活動的原則,就是要把遊戲作為各種教育活動的手段,在保證遊戲樂趣的前提下,讓遊戲真正在兒童發展中發揮作用。同時,也要把遊戲作為幼兒園壹日生活活動的主要內容,不要僅僅把遊戲作為集體教學活動或其他活動調整後的休息。

五、在遊戲活動中引導幼兒遊戲

首先,不同年齡特征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來引導遊戲。比如小班的孩子特別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喜歡模仿周圍的人和事。所以老師在玩遊戲的時候要時刻關註孩子。當他們對新玩具不感興趣,不會玩,不喜歡玩或者只是喜歡玩某壹種玩具的時候,老師就在旁邊,用和孩子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做遊戲,會引導孩子模仿,對孩子起到暗示性的引導作用。對於中大班的孩子,教師可以作為參與者、提問者、傾聽者、解決問題的幫助者來指導孩子的遊戲。即當幼兒需要教師參與遊戲或教師認為有必要介入引導時,幼兒邀請教師作為遊戲中的角色參與幼兒遊戲,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的互動,對遊戲起到引導作用。在遊戲的過程中,老師還可以給孩子提供壹段時間,告訴他們遊戲中的過程經驗、存在的問題、創意思路和做法,並通過孩子之間的討論,與孩子分享已有的經驗。

其次,針對不同的遊戲主題,要用不同的方法來引導遊戲。老師要根據每個遊戲的特點和孩子的需求來引導遊戲。兒童玩的遊戲因材料不同、遊戲規則不同、兒童在遊戲中活動的大小而有不同的特點和形式。不同遊戲主題中的問題可能會有所不同。在角色遊戲中,可能因為不與人互動而產生矛盾,也可能因為物資無法滿足需求而出現問題;也許是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表演中道具的運用;結構遊戲中可能需要的是在提供輔助材料方面的技巧或指導;

那麽對於同壹個主題,不同的劇情發展階段,就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遊戲。孩子的遊戲劇情、表演、每個階段的需求都不壹樣,所以對每壹段的引導也要不壹樣。如果老師不根據劇情發展的需要來引導遊戲,可能會讓孩子的遊戲壹直停留在原來的水平。因此,隨著遊戲中情節的發展,教師要盡可能地估計兒童已有的經驗,及時發現兒童遊戲中新的玩法和思路,為兒童提供各種質地、種類和功能的素材。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

遊戲是兒童最基本的活動方式。希望通過自己不斷的反思和調整,能夠更好的將這種教學理念貫徹到自己的教學行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