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是大腸癌最早、最常見的表現。輕者僅表現為偶發性少量出血,重者可表現為粘液血便、粘液膿性血便或血便,常被誤診為痢疾或痔瘡出血而延誤診斷。腹痛:部分患者以定位不準為首發癥狀或癥狀突出的持續性鈍痛,部分患者僅出現腹部不適或腹脹。當大腸癌並發糜爛、梗阻或繼發感染時,由於腸道蠕動和痙攣相應增加,可出現明顯的腹絞痛。部分患者表現為不完全性腸梗阻引起的典型腹痛,即疼痛為陣發性絞痛,持續數分鐘,有意識地有氣體通過疼痛逸出,繼之以排氣,然後疼痛突然消失。當老年人出現這種癥狀時,應首先考慮結直腸癌。
2.左半結腸癌的癥狀
由於乙狀結腸腸腔狹窄,與直腸成銳角,容易發生狹窄和進行性腸梗阻,頑固性便秘多,偶爾排便次數也可增多。由於梗阻多在乙狀結腸下段,嘔吐較輕或無,而腹脹、腹痛、腸鳴音及其腸型明顯。當癌癥破裂時,血液或粘液可以在糞便外染色。由於持續的膨脹、局部缺血和缺氧,近端腸的阻塞可導致潰瘍、穿孔和大量血液以及腹部膿腫。
3.直腸癌的癥狀
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大便變稀,帶血或粘液,並伴有尿急,繼而沈重。因為癌癥會侵犯骶叢,會引起劇烈疼痛。如果累及膀胱,可出現尿頻、尿痛、尿急、血尿等癥狀。癌癥侵入膀胱並可形成膀胱輸尿管瘺。直腸癌也會引起腸梗阻。
4.右結腸癌的癥狀
主要表現為消化不良、乏力、食欲不振、腹瀉、便秘,或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腹脹、腹痛、腹部壓痛、腹部包塊、進行性貧血。腫塊的位置隨著病變的位置而變化。盲腸癌腫塊位於右下腹,升結腸腫塊位於右下腹,肝曲腫塊位於右上腹,橫結腸腫塊位於肚臍附近。此外,還可能出現發熱、消瘦以及穿孔和局部膿腫等並發癥。此時,病變已進入最晚期。
5.大腸癌潛伏期的癥狀
糞便形狀變化,如由粗變細;糞便轉黑或暗紅色,糞便變稀、粘稠;排便次數增多,但糞便無法排出;反復痔瘡,不明原因貧血,體重下降;不明原因的腹痛。大便有膿液或粘液血絲,排便習慣改變,排便頻繁或腹瀉便秘交替。
結直腸癌並發癥
1,腫瘤梗阻
隨著腫瘤的增大和癌細胞的增多,當腫瘤擴大到相當大的體積時,可引起腸腔狹窄,腸腔變小,腸內容物通道受阻,導致腸脹氣,體液丟失,電解質紊亂,感染和毒血癥。
2.腸穿孔
根據臨床觀察結果,大腸癌患者常有腸穿孔。壹般患者朋友會表現出典型的急腹癥,引起腹肌緊張、壓痛、反跳痛。x光平片顯示橫膈膜下月牙形遊藝機沒氣了,可以初步診斷。
3.腸梗阻
大腸癌由於腫瘤逐漸增大,容易使腸腔變窄,會對腸內容物的通過形成障礙,導致機械性腸梗阻。但在臨床上,腫瘤引起的急性腸梗阻並不是腫瘤增殖完全堵塞腸腔所致。很多情況下,在腫瘤引起嚴重狹窄的基礎上,誘發局部炎性水腫、食物阻塞或腸道內甘露醇制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