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蒿湯中有三味清熱藥材,其中主藥茵陳味苦,辛,性微寒,歸脾,肝,胃,膽四經,是清熱利濕和退黃的中藥材;梔子可以護肝利膽;大黃以“瀉”著稱,最能涼血瀉火,有清熱利濕,解積散滯,祛瘀解毒等功效,三種藥材結合用,可祛濕熱,去黃。
將18克茵陳,9克梔子,6克大黃用適量冷水浸泡15分鐘後,加沸水沖泡,加蓋悶15分鐘左右,待茶頻飲。有泄熱利濕,退黃解毒之功效,適宜於濕熱所致身熱,周身皮膚,雙目黃如橘色,口渴胸悶,煩躁不安,有頭汗出,別處無汗,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小便黃赤,短澀,大便秘結等癥調理。
註意:該藥方是由位寒的中藥組成,孕期女性不要亂用,最好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此外,濕重於熱的濕熱患者不適合用本方。
2 六君子湯補中除痰濕
六君子湯是由人參,白術,茯苓,甘草,陳皮,半夏組方而成。以益氣健脾,燥濕化痰為 主要功效;其中人參可大補元氣,健脾益肺,白術健脾胃,能補氣止汗,燥濕利水;茯苓滲濕健脾;灸甘草性溫,既能調補脾胃,和藥解毒,又能補三焦元氣,散寒除熱,益氣養血;陳皮理氣和中,燥濕止嘔;半夏則能和中健胃,散寒除熱,降逆止嘔。因此,這六味藥材組成的六君子湯對脾胃氣虛且有痰濕所致的食欲減退,倦怠無力等有效。
用法:取人參,白術,茯苓各9克,灸甘草6克,陳皮,半夏各3-5克,每天煎湯,分早晚兩次服用,1-2周為宜。
註意:六君子湯雖然有祛濕在回宮,但並非人人適宜,如陰虛體質的人就不宜,因為它的燥濕功能可加速體內陰津陰液的虛損,加重陰虛癥狀;另外,此方因有人參,以補氣為主要功效,所以要忌茶葉,蘿蔔等下氣食材,以免陰虛其功效的發揮。
3 二陳湯清痰濕,防濕熱襲身
二陳湯主要由半夏,陳皮,白茯苓,灸甘草,生姜及烏梅等配制而成,因為主藥半夏和陳皮以陳舊為佳,故名“二陳湯”,此湯以燥濕化痰,理氣和中著稱,對於痰濕內阻,脾胃不和所致的惡心,嘔吐,胸腹悶脹及頭眩,心悸,咳嗽貪多等癥有非常好的調治效果。
配方:半夏,陳皮各15克,白茯苓9克,灸甘草,生姜各5克,烏梅1個,每天1劑,煎水,分早,晚兩次服用,也可直接用半夏,陳皮各15克,烏梅1個泡茶飲。
功效:益氣健脾,理氣和中,燥濕化痰,降逆止嘔,適宜痰濕內阻,脾胃不和所致的惡心,嘔吐,反胃,呃逆,以及胸悶腹脹,頭眩,心悸,咳嗽痰多等癥調理。
註意:二陳湯具有性燥化濕的功效,在服用的時候要仔細辯證,如果是陰虛燥熱,或燥痰者,就要慎用,尤其是吐血,消渴及陰虛的患者要忌用。
4 夏枯草膏清肝膽經濕熱
夏枯草膏是壹種以中草藥夏枯草為主藥制成的膏劑,具有清肝瀉火,解郁散結,消腫利尿等功效,所以說清除肝經中的濕熱,並解郁散結, 是有很明顯的效果。夏枯草性寒,味苦,辛,可入肝,膽經,具有清肝瀉火,解郁散結,明目止痛,消腫利尿等作用。如果有上火,或心情郁結導致淋巴腫痛,乳房疼痛癥狀,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夏枯草膏。
配方:夏枯草200克,煉蜜或蜂蜜400毫升。
夏枯草先用冷水浸泡15-30分鐘,再倒入砂鍋中加水約800毫升,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煎煮2小時,倒取汁液,再加水煮水2次,將三次取得的藥汁合並在壹起,濾掉藥渣,調入煉蜜或蜂蜜攪拌成膏狀,待其冷卻,每次取9-10克,加溫開水送服,每日2次。
註意:夏枯草忌鐵,在煮制過程中,要忌用鐵鍋鐵鏟,以免破壞其藥效。另外,孕婦和感冒人群,身體虛弱的人都應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