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參和海參簡介
海參作為海洋生物化石之壹,在地球上已有6億年的歷史。世界上有1000多種海參,大部分生活在深海中,在萬米深的海溝中非常常見。
但是,深海海參是不能食用的。大多數食用海參生活在珊瑚礁的底部或淺海的沙子裏。大約有40種,中國有20多種。最著名的是海參,是海參中最高的,是“海鮮八寶”之壹。
2.中國海參的起源和文化。
海參碰槐花自古以來就是珍貴食材之壹。最早的記錄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當時吳棟的《沿海水土誌》中提到“土肉大如童臀,腹在五寸,口無三足”。土肉是古代對海參的第壹個稱謂。
後來到了明代,名篇《五雜記》中寫道“遼東海邊有之,其性溫足以敵訪倭海參”,海參之名開始流行。
海參經典菜系不得不提的是魯菜經典代表菜系:
洋蔥烤海參,輔料是山東特產大蔥,嫩滑的海參帶著大蔥的香味,顯示了人們對美食的探索智慧。
3.常見食用海參品種
刺參:是最常提到的刺參,背部有4-6排大小不壹的圓錐形刺,體色為深褐色或黃褐色,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海參。
梅花參:又名鳳梨參,背部橙紅色或橙黃色,故以形似梅花而得名。它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海,是壹種優質海參。
刺參:又名方參或黃肉,壹般為暗黃色或灰黃色,肉質較厚,質量優於另壹種青刺參。主要分布在南海和中國其他海域。
青刺參:又名方柱參,因其體接近四棱柱而得名。壹般為深綠色或藍黑色,肉質非常柔軟,容易溶解。它分布在中國的海南島。
阿拉斯加紅參:又稱北美刺身,背部和兩側多為暗紅色,主要分布於北美沿海,是我國常見的進口海參品種之壹。
4.海參的營養與功效
海參是壹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食物。由於其營養易於吸收,非常適合消化功能減弱的老年人、大病初愈或手術後康復的患者食用。
海參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包括海參皂苷、海參多糖、海參多肽等,有助於緩解疲勞、增強免疫力、抗氧化、延緩衰老。
海參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尤其是鐵和鋅。鐵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補鐵有助於改善貧血,促進造血細胞的合成。
鋅與人類的生產發音密切相關。此外,海參還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軟化血管、降低膽固醇、防止組織老化。
5.海參的數量代表什麽?
海參的數量用來表示海參的規格,即500g(1 kg)裏有多少海參。海參數量越少,單個海參質量越大,最大的壹般30-40只,中等的60-80只,小的80多只。
壹般海參越大,肉越厚,生長周期越長,營養越豐富,價格也會越貴。
6.為什麽會有幹海參?
海參是自熔的。如果它們在捕撈後不立即處理,就會融化成液體,所以上岸後會立即取出。幹海參雖然沒有鮮海參營養豐富,但是更容易保存和吸收營養。幹海參主要有兩種。
光幹處理:新鮮海參去內臟後,用淡水或海水煮沸,再用幹燥設備幹燥。因為沒有加鹽,所以看起來比較小,但是復水率會比較高。
鹽幹處理:新鮮海參處理後,先用鹽水煮沸,再用鹽包裹2-3次或加入草木灰,會讓小夥伴保存時間更長,但復水率不如光幹處理。
7.幹海參怎麽泡頭發?
第壹步:找壹個無水無油的盆,用純凈水將海參洗凈,然後倒入比海參高1倍的純凈水,放入冰箱冷藏2天2夜,每12小時換水壹次。
第二步:將泡好的海參用剪刀剪開,去掉頂部的白沙口,將體內的白筋剪成3-4段,幫助第二次浸泡,然後放入鍋中,倒入純凈水,大火燒開,再轉小火40分鐘;最後自然爽。
第三步:重復第壹步。這時候可以加壹些冰塊,然後放在冰箱裏2天2夜,每12小時換水壹次。泡好的海參可以比原來大3倍以上。
註意:泡海參壹定要無油無鹽,用純凈水。油會讓海參自溶,鹽會讓海參難以滲透。泡好的海參要用保鮮膜保存,放冰箱冷凍。
8.海參的生活習性
海參之所以能成為活化石,離不開以下兩大特長。
不要挑剔光亮的東西,便便可以凈化海洋:海參主要以海底沈積物種的微小生物為食,如藻類、有孔蟲、放射蟲等。當它們進食時,會吞下大量沈積物,同時消化海洋中的有機物。如果海洋中有機物過多,藻類就會瘋狂生長,導致海洋缺氧,而海參正好可以改善這種情況。另外,海參的便便是堿性的,可以抵抗海洋酸化,創造更好的海洋環境。
自我保護能力強,遇到危險或環境不好時會排泄臟東西。海參會通過肛門排泄部分甚至全部內臟。這些黑色的內臟可以迷惑敵人。海參沒有內臟也能生存。憑借其強大的再生能力,在合適的條件下,它們可以在2個月後長出新的內臟。
世界上骨頭最多的生物?
沒錯,就是這期的主角,海參。海參雖然看起來很軟,但其實體內有2000多萬塊骨頭。這些骨頭非常小,需要用顯微鏡放大幾十倍才能看到,形狀也千奇百怪。它們屬於內部骨骼,支撐著海參的身體,被認為是遠古時代或胚胎時期的遺留物,是科學家鑒別海參品種、鑒定年代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