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視力模糊水腫?胰島素註射十大常見問題壹下子就能解決!

視力模糊水腫?胰島素註射十大常見問題壹下子就能解決!

長期以來,胰島素以其優異的降血糖效果壹直占據各類降血糖藥物的首位。然而,在實際臨床中,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不到65,438+0/3,許多患者在服用胰島素時臨陣退縮。

原因不僅僅是認知的問題,還有對胰島素註射的恐懼和誤解。現在,HEHO君就來說說胰島素註射的常見問題及應對措施,希望能壹掃患者對胰島素註射的恐懼和抵觸情緒。

1.註射痛

很多病人害怕打針,壹看到針就心顫。其實目前註射胰島素都是用專門的註射筆,配套的針頭都很細,註射的時候幾乎感覺不到疼痛,所以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但特別重要的是,如果針尖出現毛刺、彎曲、倒刺,可能會導致註射部位疼痛。

對策——選擇短而細長的針頭,盡量減少針頭的重復使用,避免在皮膚有硬結的部位註射。

2.低血糖癥

低血糖是胰島素治療過程中最常見的副作用,輕微癥狀可引起心慌、出汗、頭暈、手抖、無力;嚴重的會導致恍惚、精神異常、行為怪異、昏迷甚至死亡。其原因與胰島素用量過大、註射後未及時進食或進食過少、加大運動量但未及時加餐等因素有關。

對策——協調飲食、運動、用藥的關系,生活規律、定量,不要隨意加大劑量;學會識別和處理低血糖。壹旦發生低血糖,要立即補充含糖食物或飲料,嚴重者要靜脈註射葡萄糖。身邊要經常帶壹些含糖的零食或飲料,以備不時之需。

增加體重

有些患者經過胰島素治療後體重會增加壹點,因為胰島素可以促進組織對血糖的吸收和利用,減少尿糖的流失,將多余的糖轉化為肝糖或脂肪儲存,會導致壹定程度的體重增加,但也說明臨床治療是有效的。

對策——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應配合飲食和運動治療;或者,與醫生討論後,選擇對體重影響不大的胰島素類型。

4.胰島素過敏

胰島素過敏在臨床上較為少見,主要表現為註射部位皮膚瘙癢、紅斑、皮疹和皮下硬結等。這種情況多發生在使用動物胰島素的患者身上,可能與動物胰島素和人胰島素的結構差異以及制劑純度低有關。

對策——改用高純度人工胰島素,其化學結構與人體內源性胰島素完全相同,雜質蛋白含量極低,幾乎不會引起過敏反應;另外,註射部位要經常更換;適當使用抗過敏藥物。

5.皮膚感染

主要表現為註射部位出現紅點或發紅,糖尿病患者皮膚感染的原因有很多:壹是糖尿病患者組織中的高糖分為細菌繁殖提供了溫床;其次,註射部位皮膚消毒不嚴格;第三,重復使用壹次性針頭,使用過期、變質的胰島素;此外,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和恢復能力差,容易使感染進壹步擴散。

對策——註射前洗手,徹底消毒註射部位皮膚,註意註射時的無菌操作,盡量壹次換針。

6.皮下脂肪增生或萎縮

有些長期註射胰島素的患者,註射部位會出現皮膚隆起或凹陷,即皮下脂肪增生或萎縮。相比較而言,皮下脂肪增生比萎縮更常見。無論是增生還是萎縮,都會影響胰島素的吸收,從而導致血糖波動。壹般認為,這兩例都是由於長期在同壹部位註射和使用不純的胰島素造成的。

對策——盡量選擇高純度胰島素;註意註射部位要經常輪換,除了腹部,其他註射部位還有上臂外側和大腿外側。

7.皮膚出血或擦傷

這種情況往往是針刺傷皮下毛細血管造成的。

對策——針越細越不容易出血。所以建議糖友盡量選擇更短更細的針頭,註射後按壓註射部位5 ~ 10秒,防止出血。

8.視力模糊

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胰島素治療開始後不久。原因是血糖快速下降影響了眼睛晶狀體和玻璃體的滲透壓,晶狀體中的水溢出導致屈光度降低,引起遠視和視力模糊。

治療措施——壹般不用治療,2 ~ 4周即可自行恢復,或避免低血糖速度過快,可預防這種情況。

9.胰島素引起的水腫

這種情況多發生在胰島素治療早期,主要表現為面部和下肢水腫。這種由胰島素引起的水腫是暫時的,大多不嚴重,通常會在壹兩周內自行逐漸消退。

治療對策——低鹽飲食,水腫可自行消退。個別水腫嚴重的患者可酌情口服利尿劑或停用胰島素,改用口服降糖藥治療。

10.胰島素引起的神經痛

這種情況在臨床上比較少見,在治療初期會出現,表現為四肢和/或胸腹壁疼痛,癥狀出現的比較快。壹般認為與應用胰島素後血糖迅速下降有關。

對策——降血糖時,要根據病情掌握合適的降血糖速度。血糖穩定後,癥狀會逐漸自行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