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桑葚是什麽,可以配合什麽中藥,中藥的功效是什麽?

桑葚是什麽,可以配合什麽中藥,中藥的功效是什麽?

中藥詞典:桑葚

拼音Sānɡ Shēn

別名有羌(爾雅)、桑葚(說文)、烏審(本草)、溫武氏(《蘇文病機與保命集》)、黑審(本草)、桑葚(生藥材)。

來源《唐本草》

來源是桑科桑樹的果穗。4-6月桑葚紅紫色時采收,曬幹或略蒸後曬幹。

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棲息地劃分產生。主產於江蘇、浙江、湖南、四川、河北等地。

幹穗長圓形,長1 ~ 2厘米,直徑6 ~ 10毫米,基部有梗,梗長1 ~ 1.5厘米。表面紫紅色或紫黑色。果穗由30 ~ 60個瘦果聚合而成;瘦果卵圓形,稍扁,長2 ~ 5毫米,外面有4個膜質苞片。胚乳白色。品質油潤,富含糖分。氣微,味微酸微甜。最好是大的,多肉的,紫色的,含糖的。

化學成分含有糖、檸檬酸、蘋果酸、維生素B1、B2、C和胡蘿蔔素。桑椹油的脂肪酸主要由亞油酸、硬脂酸和油酸組成。

水洗,去雜,去長梗,曬幹。

性質甘寒。

①唐代草藥:“味甘,寒,無毒。”

②《本草》:“微涼。”

③滇南本草:“酸甜。”

歸經入肝、腎經。

①《本草從新》:“入腎。”

②本草提要:“入足厥陰、少陰經。”

功能主要用於補肝益腎,熄風生津。治療肝腎陰虛,口渴,便秘,眼暗,耳鳴,淋巴結核,關節不利。

(1)唐代本草醫學:“偏食是解渴的主要途徑。”

(2)《本草補遺》:“益五臟關節,活血化氣,搗碎成粉,煉蜜為丸。”

③《本草》:“治熱口渴,振奮精神,熱小腸。”

④滇南草藥:“益腎固精,烏發久服明目。”

⑤《綱要》:“澆汁飲之,解酒毒,作酒衣,利水汽,消腫。”

⑥《玉蜀黍藥解》:“治癰瘰癧脫發。”

⑦本草求真:“清熱養陰止瀉。”

⑧生活情趣飲食譜:“滋補肝腎,補血,祛風除濕,健行,止虛風,清虛火。”

⑨《現代實用中醫》:“清涼止咳。”

⑩《中醫形態學經驗鑒別法》:“安胎。”

內服用法用量:煎服,3 ~ 5元;煮奶油、炒菜或泡酒。外用:泡水洗凈。

註意《本草經》:“脾胃虛寒者勿服。”

復方①治療心腎虛弱或習慣性便秘引起的失眠:鮮桑椹1-2兩,水煎適量。(《閩南民間草藥》)

(2)治瘰癧:文武者,黑熟者取兩杯,布袋取汁,煮成稀糊狀,點壹勺白湯,每日三次。(武文藥膏在蘇文發病機理和救命收集)

③治療陰虛腹痛:桑葚,裹絲,風幹,三伏天為終。每次去三錢,喝熱葡萄酒,出汗。(《排胡吉劍方》)

各派論述①《本草經》:“桑葚為涼血、補血益陰之藥,為內熱津液不足之解渴。五臟皆屬陰,故益陰則益五臟。陰虛導致關節血氣不通,血滿津液,陰氣長,血氣不饑。熱退於陰,肝心無火,則靈魂安寧,精神自平,精神清明聰慧,陰白不老。甘寒消熱,故解酒。”性寒,故利水,故利水汽,消腫。"

②《本草》:“武神益殷琦,必益陰血,血為水所化,故益陰血,亦益水。風和血臟,陰血益風。”

③《本經》遇歐:“本經以桑根白皮為主,都是講桑葚的功德,而宗雙雲的《本經》對桑葚講得很細,只留其果。”即湖之識尚未考據,其功德誤列根皮下,故世所用甚少,而用於萬壽酒。"

摘自《中醫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