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栽培過程中,由於管理不及時,或者氣候異常、溫差大,容易形成壹些畸形菇、劣質菇(統稱菜花菇)。這些劣質蘑菇如果不處理,就會直接作為新鮮蘑菇低價進入市場,賣不出去。如果烤成香菇幹,不僅升值,還好賣。然而,壹些農民往往由於烘焙方法不當,同壹種幹蘑菇的價格相差數倍。
1.原材料處理。切開新鮮蘑菇的柄。切柄的長度要根據蘑菇的形狀、肉質、質量、表面來定,分為去糠、半腿切、平腿切三個檔次。壹般來說,對於菇面小、菇肉薄、菇腳長的蘑菇,可取去麩皮(保留整個菇腳);菇面大而圓、菇肉薄、菇質軟的蘑菇可作為其半足(即切去半個菇足),取值範圍約為1 ~ 1.5cm;蘑菇面又大又圓,蘑菇肉又厚又硬。取平足為宜,即切掉雙腳,留0.5厘米左右。根據菇面的大小、菇肉的粗細、菇面的圓度、蘑菇的質量,切割不同長度的菇腳,對成品幹蘑菇的價格和幹蘑菇的產量影響很大。
2.烘焙方法:關鍵是要掌握好烘焙過程中的溫度。香菇按不同長度切好後,卸在烘幹網上,將烘幹網推入烘幹機的烤箱內,關上門開始點火烘幹。脫水的起始溫度不應低於30℃,最好在32℃開始幹燥;40℃ ~ 50℃烘烤6小時;停火1小時,然後在45℃ ~ 50℃熱風溫度下脫水6小時;停火2小時,進行蘑菇檢查。最後在50-60℃下脫水至幹燥。烘烤時,溫度不能升得太快,每小時溫度不能超過3℃ ~ 5℃。溫度突然升高會使菇體急劇收縮,導致蓋向外翻,變黑,嚴重影響香菇幹的質量。在烘幹的過程中,菇檢也是壹個不可忽視的環節。由於蘑菇肉的厚度不同,其含水量差異很大,對烤制時間的要求自然也不同。因此,在第二次停火後,有必要逐壹檢查。如果發現幹的要撿起來裝進塑料袋,濕的要推進箱子裏繼續晾曬。這樣可以防止壹些蘑菇因為過度烘烤而變大,影響幹蘑菇的質量。
3.幹蘑菇
好儲存:蘑菇曬幹後,如果儲存不當,很容易逆潮。特別是在氣溫高、濕度大的雨季,更容易引起黴變和蟲蛀。因此,蘑菇曬幹後,應迅速分等級裝入塑料袋。為了防止水分的侵入,可以在塑料袋裏放壹小袋無機氯化鈉,防止蘑菇裏的糖分滲出變色,防止麥蛾產卵孵化。為了防止蘑菇、蛾子等害蟲,也可以在儲存前用二硫化碳熏蒸24小時,待殘余氣體排除後再儲存。[1]
幹藏:香菇吸水性強。含水量高了,容易氧化變質,也會發生黴變。因此,蘑菇必須幹燥後才能儲存。必須在儲存容器中放入適量的吸濕劑,如塊狀石灰或幹木炭,以防止受潮。
低溫儲存:蘑菇必須儲存在低溫通風處。如果可能的話,裝蘑菇的容器可以密封保存在冰箱或冷庫中。
避光儲存:光線中的紅外線會使蘑菇升溫,紫外線會引發光化學作用,從而加速蘑菇的變質。因此,要避免將蘑菇儲存在強光下,並用透光材料包裝。
密封貯藏:氧化反應是香菇質變的必經過程。如果切斷氧氣供應,可以抑制其氧化變質。蘑菇可以儲存在可密封的容器中,如錫罐和陶瓷罐,容器應內襯食品袋。盡量少開容器口,封口時將內襯袋中的空氣排出,有條件的話儲存在抽氧充氮袋中。
分開存放:香菇有很強的吸附性,必須分開存放,即存放香菇的容器不能與其他物品混放,存放香菇的倉庫不能與其他物料混放。此外,蘑菇不應存放在有揮發性氣味的容器或吸收氣味的容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