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為什麽黃瓜葉子會變黃,邊緣傾斜?

為什麽黃瓜葉子會變黃,邊緣傾斜?

霜黴病、炭疽病、細菌性角斑病都有類似現象。下圖為霜黴病、炭疽病和細菌性角斑病:

請根據圖片判斷。下面提供相應的預防和控制方法:

黃瓜霜黴病俗稱“飛奔幹”、“枯葉”,苗期即可發病,主要影響葉和莖,卷須和花梗受損較小。[1]?黃瓜霜黴病是保護地黃瓜栽培中最常見、最嚴重的病害。該病發病猛,病情重,傳播快。如果不及時預防,會對黃瓜造成毀滅性的損失。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及註意事項從事農業活動預防黃瓜霜黴病:預防黃瓜霜黴病應以預防為主,預防的時期視溫濕度條件而定。壹般在陰雨天到來之前以及連續陰雨天的情況下進行預防。方法噴灑防護劑或使用熏蒸劑和粉塵進行預防。壹般每公頃用量為3 ~ 3.75公斤,在棚內分4 ~ 5次施用。點燃後棚內悶,隔夜熏,第二天早上通風,每隔5 ~ 7天熏壹次。霜黴病壹旦發生,要用化學藥劑防治。藥劑以水劑為主,噴灑要均勻周到,葉面和背面都要噴灑均勻,重點是病葉背面的黴層。此外,上部健康葉片應進行噴霧保護。另外,要註意選擇抗霜黴病的良種;加強栽培管理,適當稀植,采用高畦栽培:少水灌溉,禁止漫灌,雨天註意防漏,有條件的地區采用滴灌技術,控制好病害;采收後徹底清除病葉,並拿到棚內和室外妥善處理;有條件的優先使用塵劑或氣霧劑進行防治;近年來,黃瓜炭疽病越來越嚴重,這是由於種子帶菌傳入造成的。春秋兩季均有發生,難以控制,對生產影響較大。黃瓜炭疽病從苗期到成株期均可發生,多數幼苗子葉邊緣有半橢圓形淺褐色斑點,上面有橙黃色斑點。成葉感病,病斑近圓形,直徑4-18 mm,灰褐色至紅褐色,嚴重者葉片幹枯;莖蔓感染葉柄,病斑呈卵圓形或長圓形,黃褐色,稍凹陷。在嚴重的情況下,病變是相連的,當植物繞過莖時就會死亡。瓜條感染,病斑近圓形,初為淡綠色,後為黃褐色,略凹陷,表面有粉紅色粘質,後期開裂。防治:從苗期開始,每隔5-7天噴壹次15kg蘇靜30ml。治療:50ml+蘇靜+65438大蒜油+05-20 ml水+05 kg噴霧,1次,3-5天,2-3次。2防治方法:1)選擇抗病品種,金燕4號抗病性較強。選擇無病害的種子或在播種前消毒種子。2)防止感染。無病土育苗,防止苗期感染。3)作物輪作。與非瓜類作物輪作3年以上。4)栽培和生態控制。用塑料薄膜覆蓋,降低田間濕度,及時放風,避免傷口。5)化學控制;3)高壟地膜覆蓋栽培,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鉀肥,噴施各種葉面肥,提高植物抗病能力。隨時清除栽培區內的病株殘體,減少病菌來源。耕作作業要在沒有露水的時候進行,不能損傷植物,雨後要及時排水。保護地栽培的黃瓜,上午溫度控制在30 ~ 33℃,下午和晚上濕度降到70%以下,可以抑制病害的發生;細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和瓜條。葉片受損,初期漬水淺綠色,後轉為淺褐色,由於葉脈的限制呈多邊形。後期病變呈灰白色,易穿孔。濕度大時,病竈上產生白色粘液。莖和瓜條上的病斑壹開始是漬水狀的,近圓形,後來變成淺灰色。病斑中間常出現裂紋,潮濕時產生膿液。果實後期腐爛,有臭味。

細菌性角斑病的初期癥狀容易與霜黴病、生理性灌水相混淆,應仔細區分。角斑病和霜黴病的主要區別是病斑小,顏色淺,後期穿孔;葉背患病部位明顯被水浸泡,產生乳白色膿液。觀察光線,樹葉有壹種透明感。生理飽水葉片背面出現多邊形水斑。這種現象主要發生在地面溫度高,氣溫低的時候,尤其是陰天,空氣濕度大,通風差,蒸騰受阻。細胞中的水分滲入細胞,導致葉子上出現水漬綠點或多邊形斑塊。太陽出來後,氣溫升高,斑塊消失,葉子上不留痕跡。弱小的植物,水漬不會在白天氣溫升高後消失。反復多次後,細胞死亡,葉片幹枯,或出現氣泡病癥狀,即葉脈間葉肉上升,葉冠灰白色,或灰棕色近圓形斑點,無穿孔。1.農業防治品種的選擇:選用金燕6號、夏青等抗病性強的品種。種子處理:將種子留在無病或無病植株上,防止種子帶菌。種子消毒應在發芽前進行。常用的方法有:用溫湯浸泡種子,用50℃的溫水浸泡20分鐘;用200 mg/kg的新疫黴菌溶液或50%代森錳鋅500倍溶液浸泡種子65438±0小時;或者用150倍的福爾馬林溶液浸泡種子1.5小時,然後沖洗加速發芽。2、栽培管理和2年以上輪作的非瓜類作物。用貧瘠的土地育苗。采用高壟栽培,鋪設塑料薄膜,減少澆水次數,降低田間濕度。保護區及時通風。雨季及時排水。及時清理田間,減少田間病菌。3.化控?使用86.2%挪威青銅大師、波爾多液、嘧菌酯、多菌靈、56%嘧菌酯百菌清、甲基硫菌靈等殺菌劑,每隔10-15天噴灑壹次,* * *三次,交替使用進行防治。最後,10 am之前和下午4點之後,控制效果比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