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牡蠣蝦
1,學名:斑節對蝦
2、俗稱:雞爪蝦、紅蝦、沙蝦、厚殼蝦。
3、形狀:小,很少超過10 cm,但是味道很清新。
4.產地:其野生產量很高,尤其是膠東半島的延慶圍水域。
5.價值:這種蝦除了食用,主要用來做蝦皮。用爪蝦制成的蝦皮稱為“金鉤蝦皮”,以威海榮成的“龍須金鉤”和青島沙子口的“沙子口金鉤”質量最好。
第二,中國蝦
1,學名:中國明對蝦。
2、俗稱:對蝦、大蝦、肉蝦、黃蝦(雄性)、青蝦(雌性)、大蝦。
3、外形:身體長大,側面扁平。女性體長18 ~ 24厘米,男性體長13 ~ 17厘米。殼薄,光滑透明,雌體藍色,雄體棕色。通常,雌蝦比雄蝦大。對蝦全身由20節組成,其中頭部5節,胸部8節,腹部7節。除了尾段,每壹段都有壹對附肢。頭胸甲前緣中心突出形成前角。前角的上下邊緣呈鋸齒狀。
4.原產地: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黃海、渤海和朝鮮西部沿海。中國遼寧、河北、山東、天津沿海是對蝦的重要產地。
5.價值:蝦肉鮮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鮮食可以搭配油燜大蝦、炸蝦、走蝦段、琵琶蝦、炸蝦等。加工成蝦米、蝦皮等上乘海產品。中國對蝦是中國水產品出口的主要產品。
第三,脊尾白蝦
1,學名:脊尾白蝦
2、俗稱:白蝦、五須蝦、青蝦、絨蝦、春蝦。
3、外形:體長5 ~ 9厘米。額角扁平細長,基部有1/3雞冠狀突起,上下邊緣呈鋸齒狀,上緣6-9齒,下緣3-6齒。尾部的末端是尖而多刺的。體色透明,有藍色或紅色小斑點,腹部後緣較暗。死後,屍體是白色的。
4.產地:產於中國所有沿海地區,尤其是黃海和渤海。每年4月至10可捕,近年開始人工養殖。
5.價值:脊尾白蝦是我國沿海重要的經濟蝦,產量僅次於中國蝦和中國對蝦。它的肉鮮嫩可口。除了新鮮的食物。它的卵可以做成蝦籽,也是極好的海鮮幹。
四、蝦
1,學名:中國毛峽。
2、俗稱:毛蝦、紅毛蝦、蝦皮、水蝦、小白蝦、苗蝦、小白蝦。
3、外形:體小,側扁,體長2.5 ~ 4厘米。外殼很薄。額角短,側面略呈三角形,下緣斜而略彎,上緣有兩齒。尾段很短,末端圓形,無刺;側邊的後半部分和末端邊緣是羽化的。只有三雙腳,而且是小鉗子。體無色透明,僅口器和觸鞭紅色,第六腹節腹面略紅。
4.產地:分布於我國沿海,尤其是渤海沿岸。主產區為遼寧、山東、河北、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地區。
5、價值:因其殼小、肉薄、嫩,適合加工成蝦皮或蝦醬。市面上的蝦皮都是蝦加工而成的。家裏有很多簡單的吃法,比如蝦皮炒雞蛋,水煮冬瓜,烤白菜或者蘿蔔,炸丸子,餡和湯都很好吃。
五、口服蝦
1,學名:口蝦蛄。
2、俗稱:皮皮蝦、蝦耙、蝦公駝。
3.形態:頭腹部前四段愈合,背部胸甲、胸段明顯。腹部有七段,邊界也很明顯,但比頭和胸更大更寬。第壹對內肢頂端分為三條鞭狀肢,第二對外肢有鱗。胸部有六個部分。前五節附肢有鰓,第六對腹肢發達,與尾節形成尾扇。這種蝦是雌雄同體的,雄性在胸部末端有壹個連接器。
4.產地:口蝦蛄是壹種沿海近海岸物種。魷魚喜歡生活在淺水沈積物或礁石縫隙中,在我國南北沿海都有分布。口蝦蛄是渤海灣的特有物種,產量很大。據1982至1983調查統計,年產量約2500噸。資源量約5000噸以上。
5.價值:口蝦蛄是沿海人民喜愛的美味低價水產品。現在,它已經成為沿海城市酒店和餐館餐桌上的壹道流行美食。
六、新對蝦的數量
1,學名:斑節對蝦。
2、俗稱:馬蝦、虎蝦、花虎蝦、泥蝦、刀額新對蝦、沙蝦、紅爪蝦。
3.形態:體淺褐色,新疣螈體長壹般為7.5 ~ 16 cm,額角上緣有6 ~ 9齒,下緣無齒。無中央溝,第壹觸角上的鞭約1/2頭胸甲術,1 ~ 6腹節背部有縱脊,尾節無側刺。第壹對行走足有座關節刺,最後壹對行走足沒有外肢。
4.原產地:主要分布於日本東海岸、中國東海及南海、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及澳洲。廣東沿海的河口海域產量很高,目前廣東已經開始養殖。可以在香港上市兩個月左右。
5.價值:新對蝦是壹種中小型經濟蝦。捕撈成活率高,耐運輸。是珠江口漁民向港澳出口活蝦的重要品種。營養價值和其他蝦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