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是在什麽情況下發明火藥的?
1,源於煉丹術煉丹術起源很早,在戰國政策中就已有記載,方士向景王獻長生不老藥。漢武帝也夢想“長命百歲,長見識”,向百姓要丹藥,招募方士,親自煉丹。從此,煉丹成為壹種潮流,流行開來。歷代都出現了方士,也就是所謂的方士。煉丹師的目的是找到長生不老之藥,這是不可能實現的。煉金術流行了壹千多年,最後壹無所獲。但煉丹術中使用的壹些具體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的,體現了化學的原始形態。煉丹術中壹個重要的方法就是“火煉丹”。和火藥的發明有直接關系。所謂“火煉丹”,就是壹種無水加熱的方法。晉代葛洪在《抱樸子》中記載的火法,壹般包括:煆燒(長時間高溫加熱)、熔煉(加熱幹物質)、灸(局部烘烤)、融(熔化)、抽(蒸餾)、飛(也叫上升,即升華)等。這些方法是最基本的化學方法,也是煉金術這種愚蠢職業發明的基礎。方士的虔誠和尋找長生不老藥的挫敗感,讓方士不得不反復實驗,尋找新的方法。這為火藥的發明創造了條件。在火藥發明之前,煉金術已經獲得了壹些人工化學物質,比如硫化汞。這可能是最早的化學合成產品之壹。壹個煉金術士著了火,啟發了人們認識和發明火藥。2、火藥的發明煉金術士雖然掌握了壹定的化學方法,但他們的方向是尋求長生不老藥,所以火藥的發明具有壹定的偶然性。煉丹師通常在使用前將硫磺、砒霜等毒性兇猛的石藥“蹲伏”,“蹲伏”即投降。失去或減少毒性的過程稱為“降火”。初唐名醫、方士孫思邈在《單晶硫磺法》中寫道,將硫磺和硝石磨成粉末,放入銀罐或沙罐中。挖壹個坑,在坑裏放壹個鍋把坑弄平,四面填土。把三個沒被蟲子吃掉的皂角壹個壹個點著,然後放入鍋裏,用硫磺和硝石燃放煙花。煙火燒不著的時候,把炭炒到三分之壹的炭滅了,再退火,等混合物涼了再服,就把火制服了。中唐時期,壹個叫清的人在《明礬降火法》中提出了壹個降火方子:“硫磺22兩,硝22兩,馬兜鈴半個。對了就是結尾,混好。挖個坑,把藥放進鍋裏,和地面平齊。放壹塊熟火,大理石大,往裏壹放,煙就漸漸起來了。”他在孫思邈的方中用馬兜鈴代替皂莢。這兩種物質代替碳起燃燒作用。所有潛火的方子都含碳,硝石要加在硫磺裏,硫磺要加在硝石裏。這說明煉丹師有意讓藥物燃燒,以去除其劇毒。雖然煉丹師知道硫磺、硝酸鹽和碳混合點燃會發生激烈的反應,並采取措施控制反應速度,但藥物著火引起丹房起火的事故還是經常發生。《太平廣記》裏有壹個故事,講的是隋朝初年,壹個叫杜春子的人去拜訪壹位煉丹的老人。那晚住在那裏。杜春子半夜醒來,看到高爐裏“紫煙穿屋”,房子突然燒起來。這可能是煉丹師在準備易燃藥物時的疏忽造成的。還有壹本煉丹術的書叫《真元妙道簡介》,裏面也講到用硫磺、硝石、雄黃、蜂蜜煉丹中的火,燒人的臉和手,直上屋頂,燒房子。這本書警告煉金術士要防止這類事故。這說明唐代的方士掌握了壹個非常重要的經驗,就是硫磺、硝酸鹽和碳可以形成壹種高度易燃的藥,稱為“火藥”,也就是火藥。因為火藥的發明,在自制丹配藥的過程中,壹度被視為藥物。《本草綱目》中提到火藥可以治瘡、癬、蟲、濕、疫。火藥解決不了長生不老的問題,還容易著火。煉金術士對他不感興趣。火藥的配方從煉丹師轉移到軍事家手中,成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黑色火藥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