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西西弗斯書店。我約好先看壹本書,然後給他買禮物。
我在室內看書,兒子看累了就在外面的露臺上玩。
過了壹會兒,他怒氣沖沖地進來:“外面有兩個大哥在拿樂高。我去看他們,他們不準,他們叫我——滾!”
說完神情沮喪,壹臉陰沈。
七歲的兒子是個開朗的孩子,願意和陌生人搭訕。我壹直以為這是他的優點,但是他幼稚的話不小心,經常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冒犯別人。
比如打擾別人休息,打斷別人聊天等。外向的孩子活潑好動,參與感強,但也很無知,惹麻煩。
問:“妳剛才是不是玩了別人的樂高?畢竟是別人的東西,不能私自動。”
“我沒有!我就走過去站著看,他們不讓,還把我叫出來!”兒子更委屈。
我了解我的兒子,我相信他。當然,別人也有拒絕觀看的權利,但畢竟罵人是不對的。
“嗯,妳呢?”
“我當然...不得不...什麽也不說。”兒子的聲音像螞蟻壹樣低,“當然”“不得不”。這些話都讓他失去了平時的開朗自信,露出了壹副神采。
2
嗯,當兒子被叫“滾”的時候,媽媽該怎麽辦?
無非三個維度:
1,面對沖突:找對方或家長講道理,道歉。
壹氣之下,我把兒子拖出來,讓兩個大哥哥批評教育他。或者找到對方家長,說實話,讓他們好好教育孩子,給兒子道歉。
2.避免沖突:私下批評妳大哥,對妳兒子寬容壹點。
只能寬慰兒子,“罵人是不對的!都是壞兄弟,好孩子不會學他們!”
甚至更進壹步,“社會上有好人也有壞人。當妳遇到壹些不講道理的人,妳完全不用和他們爭論。兒子,妳不理他們,妳做得對!”
3、懸掛沖突:買同樣的玩具讓兒子開心。
“這只是樂高玩具,有什麽大不了的?這不值得生氣。來吧,我去商場給妳買壹件壹模壹樣的。”
“妳壹個人玩,比他們強!”
三
這三個維度我該選哪個?
第壹維度:“熱處理”——“直面沖突”
把針對著麥芒,互相傾訴。
我想達到的教育目標是教育兒子明辨是非,大膽爭取自己合理的權利。這太棒了,不是嗎?還用反面例子教他說臟話很沒禮貌,男生做錯事要道歉,後果自己承擔。
但是,對方的父母可能不在書店。即使妳做了,他也會要求他的孩子。孩子闖禍後的第壹反應是為自己辯解,試圖推卸責任,找別人的理由。同壹個東西會變成各種版本,辨別真偽就成了壹件麻煩事。要不要書店調出監控?即使轉出,如果對方父母素質好,也會道歉;遇到不講道理的人,就得找個理由來指責妳。
從這個維度來說,雖然兒子的憤怒得到了發泄,但達到教育目的的概率並不高。當遇到更多不講理的父母的粗暴言行時,兒子對是非和社會的看法會更加“迷茫”。就算最後道歉成功了,我也有了壹下午的休閑時光,做了湯。
第壹維可執行星數:兩顆星。
達到教育目標的星數:壹星。
“冷處理”的第二個維度——“避免沖突”
不要和壞兄弟說話,要在背後批評他們。好孩子不學罵人,然後誇兒子無視自己的正確行為。
我想達到的教育目標是用同理心去理解兒子,讓他在批評別人和表揚兒子的時候化解情緒,不再生氣。同時,理解粗魯的言行,好孩子是不會做的。也知道社會不是壹張白紙。遇到壞人壞人很正常。妳不能用粗魯來回報粗魯。妳要學會調整心態。
這個教育目的,我很自以為是。
畢竟社會上的垃圾人越來越多,學會調節情緒,安全對待,是壹種自我保護。
但是,合適嗎?
這麽單壹的定義就認定他們是“壞兄弟”?對於幼兒來說,更多應該引入的是友誼和包容的情感基礎,而不是非黑即白的武斷判斷。況且他們只是罵人,遠不是“垃圾人”。我用他們的“錯”來對比和宣傳我兒子的“對”。這種對比難道不是壹種“護短”嗎?不就是壹種變相的“功利”教育嗎?
此外,我敢肯定我兒子的做法是肯定他的回避方式,“我不得不說什麽。”兒子明顯感覺被打敗了,不贊成他的處理方式。這種無力感和挫敗感可能會因為表揚而減少,但根源並沒有被切斷,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也會遇到無力感。
所以,避免沖突並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兒子的抑郁情緒,反而是對他的壹種坦然和膽怯的態度。可能他會郁悶壹下午,我們也沒興趣看書。
二次元可執行星數:三顆星。
達到教育目標的星數:兩星。
第三維度“常溫處理”——“懸浮沖突”
懸在空中,從來不提大哥罵人有錯,帶著兒子去商場買樂高。與其和大哥正面對抗,不如讓兒子通過買樂高轉移註意力和壞心情。
我想達到的教育目標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壹定有兩種:冷和熱。在積極和消極之間還有其他的思考方式,妳可以自己解決問題,不需要牽扯到別人。
這不僅解決了問題,也消除了他的負面情緒。下午,他玩得很開心,我可以悠閑地喝茶。
似乎這是最好的加工尺寸。
真的嗎?
兒子心中關於道德的“結”並沒有真正解開。他知道他大哥罵人不對,但是他很委屈,卻不知道怎麽處理。下次面對類似情況,他會模仿他大哥說臟話。還是還是要忍氣吞聲離開?這次沒有清晰的思路,下次他還是會很迷茫。
另壹方面,可以說他學到的是用錢解決問題,買玩具,而不是快樂。這種解決方案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在尋找另壹種方法方面也很巧妙,但讓問題懸而未決不是長久之計。更何況去商場買樂高,期間花費的時間金錢成本也是壹筆賬。
第三維度可執行星數:三顆星。
達到教育目標的星數:兩星。
四
那我該怎麽辦呢?兒子被罵“滾”了,媽媽該怎麽辦?
把兒子拉進懷裏,深吸壹口氣,我說:“兒子,妳只需要說,來書店的都是文明人!”
“他們會知道妳的態度。”
兒子似乎明白了。
沒關系,我不是讓他化妝,而是排練下壹次相遇。
“妳只說這句話,壹個字也不能多。”
妳必須表明妳的態度,表達妳的不滿。但是是以更高級的方式。
“然後呢?”兒子問。
然後呢。——我真的沒想那麽多。
我轉過頭,瞥見桌上有壹盒跳珠。呃,今天早上我從我的好朋友那裏得到了壹份禮物!
“妳喜歡玩這個嗎?”
他點點頭。
“早上我看好幾個同學也搶著玩呢?”
“當然,他們都喜歡。”
“嗯,那兩兄弟喜歡嗎——?”
兒子眼睛壹亮,猛地站了起來。“媽媽,我知道了!””他撿起來,像壹個跳躍的球壹樣跑了出去。
-多聰明的孩子啊!
他是怎麽邀請他的大哥玩玩具的?
我剛被罵了。我怎麽走過去說話?這需要多大的勇氣?
如果他們無視呢?
大哥覺得他煩,破口大罵,甚至推搡他怎麽辦?
身邊喝茶的大人會有幫助嗎?
……
看著這本書,我的心咚咚直跳,但我沒有動。
小子,讓他去“混社會”吧。
十幾分鐘,外面沒有動靜,我豎起耳朵,沒有聽到任何噪音和爭吵。最後我起身出去了。
看到兒子和比他高兩個頭的大哥在忙碌。
桌子上壹堆沒包裝的樂高零件,大哥跟他玩壹會兒樂高,嘀咕幾句,然後丟下,玩他的彈跳球,跟他嘀咕幾句。
好開心!走過去輕聲說:“謝謝哥哥,讓哥哥玩得開心。妳幾歲了?妳幾年級?”
我在空中的時候他低頭自己玩。
難怪是個“壞”哥哥。但此刻,我壹點也不生氣。
兒子怎麽搭訕?講和?
我很想知道,但我知道我不能問,因為他很可能忘了。
現在不要打擾他的註意力。
於是回去續茶看書,其樂無窮。
很快太陽出來了,外面很熱。他們也進來搬桌子繼續玩。
樂高組裝需要合作。兒子聲音很大,壹著急就大喊大叫。我大哥時不時提醒我:“小聲點!這是書店!”平時我也經常提醒他,這樣不行。現在他頻頻點頭,溫順如羊。
嗯,小男孩對哥哥有壹種天生的崇拜。
就這樣,他們玩得開心,我看書,兩桌相安無事。多麽愉快的下午啊。
五
樂高時間直到大哥父母請他吃飯才結束。
兒子也催我快點吃。“吃完後馬上回來。哥哥說要陪我玩。”
我暗暗高興。
之前他壹直在說給兒童節買禮物。太好了,忘了它吧。
因為他整個下午都玩得很開心,而且還有“同伴”——兩個哥哥!我能在哪裏找到它?也是免費的。
看,我存了很多錢!
不僅是買兒童節禮物,也是為了爭取時間,加上合理的話安慰他的情緒,或者找對方說壹波三折...各種麻煩都省了。他玩得很開心,我喜歡讀書,我們都以最喜歡的方式度過了壹個安靜的下午。
大哥?我也玩得很開心,但沒想到會玩兩種玩具。
孩子之間的矛盾有多大?
——頂破天,屁大點事。
眨幾下眼睛就忘了。
有時候我們成年人認為很重要的各種公理,道德,正義,對他們來說並沒有那麽重要。
玩玩就明白了。
玩壹玩,妳就會克服它。
玩弄它的是“輕舟已過萬重山”。
反而讓我意識到,融入圈子最好的方法就是交流。
用自己的“優勢”換取別人的“優勢”。
不是可憐兮兮的“乞討”,也沒必要隔著銀行遠遠的“羨慕”。平等交流,互相幫助,這樣我們就可以自然,平靜,快樂的在壹起玩了!
這是壹種雙贏的處理思維。
第四維度“破冰”——“雙贏”。
可執行星數:四星。
實現教育目標的星級數:四星級。
六
我以為故事已經結束了。
然而,沒有。
因為我拒絕吃快餐,我兒子堅持吃漢堡。考慮到是兒童節,他爸爸就帶他去吃了。
吃了半個小時,回到書店。
拿著兩個氣球,我好開心:“媽媽,妳看!我想把快餐送的氣球送給兩位大哥,壹人壹個就好!”
通常他喜歡帶氣球回家。我問:“所以妳沒有?”
兒子開心地笑了:“沒關系,每個大哥都有壹個。”
我抱住他,給了他壹個大大的吻!
可惜大哥沒回來。
也許他們去很遠的地方吃飯,也許他們排很長的隊,也許他們要吃很長時間的這壹頓大餐,吃得太晚還要回家彈琴,洗澡,睡覺。
兒子雖然很失望,但聽了我的解釋也就釋然了。
他把兩個氣球帶回家。
這真是壹個美好的兒童節。
兒子今天被罵“打滾”,沒想到卻收獲了友誼,交到了朋友。
書面教育文章:
希望我的孩子也有壹顆溫柔的心。
孩子,妳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