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美樓的壹魚四吃(紅燒魚頭、糖醋瓦塊、醬汁中段、糟溜魚片)和燴兩雞絲(生雞和熏雞,紅白相映)為享譽京城的兩道名菜。辭書專家劉葉秋先生當年曾作詩贊道:“四作魚兼燴兩絲,齋名致美味堪思。”
《都門瑣記》中對此也有記載,稱致美齋以壹條魚做出四種吃法而聞名,頭尾紅燒改清煮做湯;中段魚身,從中間魚骨處劈成兩半,壹片糖醋,壹片糟溜;鯉魚的魚子,營養豐富,可單獨紅燒。
其中尤以價格便宜的紅燒魚頭最受歡迎。紅燒魚頭是用青魚頭切塊,不用醬油,而用紅曲、香糟、紹酒等收汁,顏色絳紅,骨融肉嫩,滿口余香。
原料:草魚1尾(俗稱厚魚,約重1 250克)。洗凈後,將魚頭及魚的2/3處切下。頭尾清蒸;中段的肉較厚,可作熏魚及番茄魚條的原料。魚的下腳料(即片下魚肉後的魚排),可作醋椒魚湯。
清蒸魚、上海熏魚、番茄魚條、醋椒魚湯的制作方法如下。
壹、廣式清蒸魚
原料:魚頭及帶尾的半條魚,蔥、姜,香菜,純生油。
調料:蒸魚豉湯(香港李錦記為好,超市有售)100克。
制作方法:
1.先去鱗及鰓、內臟,再從魚的背部橫片壹刀,魚的兩面打花刀。魚的內外抹黃酒、鹽及少許澱粉,腌漬半小時入味。
2.姜去皮,切細絲,放在魚身上的刀口處。上屜蒸10分鐘,千萬不可過火,否則,味道全到湯汁裏去了。廣東人的要求是魚肉不能發白,略帶青頭即可,靠魚骨處還帶有血色。這樣的清蒸魚,味道是最鮮美的。
3.魚蒸熟後,把蒸出的湯汁全部倒掉,以保證清蒸魚絕對沒有魚腥味。
4.將香蔥切細絲,撒在魚身上,並撒壹些香菜段。從魚頭到魚尾,澆滿蒸魚豉油備用。
5.炒勺上火,放適量的純生油(切勿用烹調油或別的油。否則,就不是粵菜的味道了)。油燒熱後,從頭至尾,全部澆在魚上,油要熱,倒油時要出響聲並嗅出蔥香味。
成菜特點:蔥香魚嫩,造型及色澤美觀,醇香可口。
二、上海熏魚
原料:魚中段的壹面,(必須用草魚。如肉太厚可片成兩片),烹調油500克。
調料:蔥姜絲、醬油、黃酒、白糖、胡椒粉、香油各適量。
制作方法:
1.將魚片成均勻的瓦塊狀放入容器中,加入蔥姜絲、醬油(少許)、醋、鹽(少許)、黃酒、五香粉腌漬2~4小時入味。腌漬好後,將蔥、姜絲擇出,並用水把醬油、五香粉迅速洗掉。否則,做出的魚色澤過深。
2.炒勺上火放油,以寬油燒成六成熱,放入腌漬入味的魚塊炸熟。要求漂起後外皮硬、魚質裏嫩、色澤金黃時撈出控油備用。
3.炒勺內打底油,蔥姜絲熗勺,加醬油、白糖、黃酒(1∶1∶1)、五香粉、白胡椒,燒開後放入炸好的魚塊兒,使調味汁吸收和蘸掛在魚塊兒上,淋香油出勺。凍後改刀切成均勻的條或小片裝盤。
成菜特點:色澤金紅明亮,鹹甜甘香,越嚼越香。
註:如不制調味汁而用蠔油加白糖、胡椒粉炒汁,加香油後滾在魚上,則可制成粵式熏魚。
三、番茄魚條
原料:草魚中段的另壹面,松紅少許。
調料:鹽、白糖、番茄醬、白醋、蔥姜條、水澱粉、面粉適量。
制作方法:
1.將魚先片成大薄片(如魚肉太厚,可片成兩片),再切成魚條放入容器中,加入鹽、黃酒,腌漬1小時入味。
2.將魚條掛上糊,澱粉與面粉比例為1∶1。把面粉先放入水澱粉中,糊要稠壹些。然後,放入腌漬好的魚條,用手抓勻。
3.炒勺上火,放寬油燒出六成熱時,分散地下入魚條。炸熟時撈出晾涼後,再復炸壹次,即成酥脆的魚條。
4.用小碗1個,加鹽、水澱粉、白糖、白醋(糖與醋的比例為1∶0.8,糖稍多於醋,即成可口的糖醋汁)制成調味汁。切記必須用白醋而不能用米醋,才能制成粉紅色透明的芡汁。
5.勺內打底油,下入蔥姜條熗勺後放入番茄醬以小火煸炒壹下,以去其異味並煸出紅的色素,才能增加魚條的色澤。
6.下入小碗中的調味汁,燒開後即成稍薄的芡汁。最後,將炸成的魚條放入,迅速翻炒出勺裝盤並將炸熟的松紅撒在魚條上。
成菜特點:色澤粉紅透亮,魚條脆松紅香,為下酒佐餐的佳肴。
四、醋椒魚湯
原料:以上壹魚三吃的下腳料(魚排)。
調料:鹽、味精、胡椒粉、蔥姜絲、醋、香菜末各適量。
制作方法:
1.炒勺上火放底油,蔥姜絲熗鍋,煸胡椒粉,放水燒開,下入魚排,加鹽、味精。用微火將魚湯熬成奶白色。
2.出鍋前放醋、香菜末即成。
成菜特點:味道鮮美,清淡可口,營養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