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冬季的第 1 個節氣,告別忽冷忽熱的秋天,氣溫開始驟降。腎為先天之本,從立冬起至立春之前的這段時間,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身體的新陳代謝相對比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動力──「腎」來發揮作用,所以,冬天補腎最合時宜。
「補冬補嘴空」是臺灣人的諺語,冬令進補的文化傳承千年,至今仍為人們防病治病、健康延年所需求。除了可以對慢性病患者予以調治之外,對於年少者可助長發育,對中青壯年可以增強體質,對於老年人則可延緩衰老、保持健康。
中醫師沈蘊之表示,根據中醫的「五行學說」,冬季在五臟配屬中,內合於腎,在五色配屬中,則歸於黑,黑色獨入腎經,能益腎強腎。許多黑色食材不僅營養豐富,且性味平和,補而不膩,食而不燥,例如黑豆、黑芝麻、黑木耳、海參、烏雞等,當然也有些看起來不是黑色的食材,但其也有健腎、補腎的功效,像是胡桃肉、枸杞和山藥等。
黑豆補腎鎮心
〈推薦吃法〉
可以喝黑豆豆漿,但是,脹氣的人不宜吃太多豆制品,要特別註意。
核桃固精補腎
〈推薦吃法〉
早晚各嚼食核桃 2 個,適合體質虛寒的人,但不可以過度食用,以免生痰或是上火。止咳平喘宜連皮用,潤腸通便去皮生用,補腎固精可以連皮熟用。
黑芝麻補肝腎,潤五臟
〈推薦吃法〉
芝麻糊:黑芝麻磨粉沖服,或搭配山藥粉、核桃粉、紫米粉。黑芝麻炒制後燥熱,熱性體質者吃了容易牙痛、口瘡等癥,宜慎用。
山藥補腎健脾
〈推薦吃法〉
紫米山藥粥:山藥與紫米約 1 : 3 的比例,份量可自行拿捏,早晚都可以吃。
作法:
前壹晚先將紫米泡放冰箱,山藥切小塊備用;紫米和山藥加 適量水放入電鍋中,外鍋加 4 杯水開始煮,待電鍋跳起後不要開蓋子燜煮 30 分鐘;甜度依個人喜好,加入些許冰糖調味。
枸杞子補肝腎陰
〈推薦吃法〉
燒酒蝦:白蝦 6 只、老姜 3 片、紅棗 3 枚、枸杞子 2 錢、桂枝 1 錢、當歸 1 片、胡麻油 1 匙,米酒半罐。
作法:
1. 白蝦洗凈,挑去腸沙備用。
2. 燒熱鍋,倒入胡麻油,爆香老姜,倒入米酒和水,加入紅棗、桂枝、當歸,蓋上鍋蓋,大火煮滾後改小火續煮 10 分鐘,加入蝦、枸杞子調味即可。
黑木耳清腸胃、補腎氣
〈推薦吃法〉
雙耳羹:白木耳 6 克用溫水發泡,新鮮黑木耳 6 克、 3 顆黑棗,壹起入鍋,加水蓋過材料,燉煮到軟爛後食用,可加入適量糖調味。
豬腰子補腎、強腰、益氣
〈推薦吃法〉
杞耆腰花:黃耆 2 錢半、枸杞 3 錢、豬腰子 150 公克,醬油、白糖、麻油、鹽、醋、蔥、姜適量。
作法:
1. 黃耆、枸杞以 500c.c. 的水熬成 200c.c. 湯汁去渣,再入醬油、醋、鹽、糖做成鹵汁備用。
2. 把豬腰子去膜剖半、剔去筋、水洗、泡杏仁粉去騷,沖洗切成腰花,快速汆燙再洗凈去腥備用。
3. 炒鍋內放油適量,燒至 6 成熟時,把腰花下油滑透,原鍋留少量油,放入姜、蔥末和滑好的腰花,再將做好的鹵汁下鍋,翻炒均勻,淋入香油,即可食用。
羊肉益氣補虛
〈推薦吃法〉
桂香羊肉湯:羊肉片 150 克、當歸 2 錢、肉桂 1 錢、陳皮 3 錢、大茴香 1 錢、枸杞子 3 錢、生姜 3 片。
作法:
1. 用麻油爆香姜片,再放入羊肉炒香。
2. 加入水及藥膳材料(留 2 片當歸備用)。
3. 大火煮滾,小火燉煮約 1 小時。
4. 起鍋前,將剩下的當歸放入,加少許米酒、鹽調味即可。
烏參壯陽療痿
〈推薦吃法〉
海參湯:發泡海參 4 個、鮮香菇 4 朵、高湯 1 碗、羅漢參 4 個。
作法:羅漢參去皮切片,入鍋加高湯煮開之後,小火慢燉至羅漢參熟透,再將鮮香菇片及去沙發泡好的海參入鍋,續用小火煨燉 5 分鐘,添加少量鹽調味即可。
烏骨雞益肝補腎
〈推薦吃法〉
首烏杜仲雞湯:烏骨雞塊 3 塊、杜仲 5 錢、何首烏 5 錢、黑棗 5 顆、生姜、米酒、鹽。
作法:先將烏骨雞汆燙備用,雞肉、黑棗、姜片、何首烏用米酒加水煮開,小火慢燉 40 分鐘後,加調味料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