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有對童年時期吃到的美食記憶猶新,在我小的時候,過年才能吃上粘豆包,以至於對過年產生極大的期盼,雖然說那個年代不富裕,壹年才能吃上那麽幾次,但即使想吃什麽就能吃上什麽的年代,粘豆包依然是很多人吃不夠的美食。傳統的粘豆包是用黃米面做成的,粘糯又勁道,內部包裹著香甜的豆沙餡兒,想想就很美味。
這個黃米面就是黃米研磨而成的粉,黃米是糜子去殼後的果實,黃米比小米稍大,顏色淡黃,煮熟後很黏。黃米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B族維生素、維生素E、鋅、銅、錳等營養元素,具有益陰、利肺、利大腸之功效。
黃米的產量不是高,當年平均壹畝地也就能產200-300斤,所以,平時是舍不得吃,只有來了貴客或者家裏辦事情時才拿出來吃,再有就是要等到過年的時候才做來吃。壹般也都是將它研磨成面粉做黃米面粘豆包吃。
小時候總感覺做粘豆包是件非常辛苦的事兒,記得每年要過年的前壹個月,爸爸媽媽齊忙活,淘洗黃米,控幹晾曬,之後拿到面粉加工廠加工成面粉,回來後還要攤開晾曬,因剛剛磨過的面粉溫度高、濕度大,堆在壹起很容易發黴。而做粘豆包的過程也比較復雜,燙面、揉面、醒發,又要煮豆包的餡料。記得每壹次都要蒸許多豆包,放到涼房裏,想吃的時候再加熱壹下就可以了。
長大成家以後,父母也跟著搬到城裏,就再也沒有吃到媽媽做的粘豆包了,有時候偶爾碰到市場上叫賣粘豆包的,走進壹看,都是經過偷梁換柱的,把黃米面換成了糯米做的。
今年老家親戚給送來了半袋黃米面,健身生活錄便按照媽媽的方法學做粘豆包,非常的成功,現推薦給大家。
具體操作:
先把黃米面放大壹點的盆裏,邊倒開水邊攪拌,攪拌至基本沒有幹面粉就可以了,放置不燙手時和成面團。如果面粉做出來黏性非常強,甚至不成形,就要根據情況加壹些小麥粉或者玉米面粉,如果其中要加入玉米面,也要用開水燙過之後才成和黃米面摻到壹起。
2、和好的面團蓋上蓋子或者保鮮膜,放溫暖的地方自然發酵就可以了。冬天室內壹般兩天就發酵好了。發好的面看起來膨脹了不少,而且上面有裂紋,這時候多揉壹揉排排氣,再蓋上蓋子放到稍涼的地方靜置十個小時左右。這壹步最關鍵了,如果直接上鍋蒸,蒸出來的面食可能會有氣孔,且不勁道。
3、將發好的面團,拿出來再多揉揉排氣,就可以整理成大小形同的劑子包入豆沙了。這個豆沙也是我自己做的,做法這裏就不做介紹了
4、全部包好後上鍋蒸,上氣之後蒸十分鐘,再悶兩三分鐘就可以出鍋了。這樣做出來的豆包粘糯又勁道,咬壹口勁道十足又含著濃濃的豆沙香,非常過癮。
小貼士:
做粘豆包的面最好用當年產的糜子加工的,做出來的豆包味道才好。記得壹定要用開水燙面,自然發酵,發酵之後揉搓排氣,再放涼處靜置半天左右,這樣做出來的豆包才勁道。買面粉的時候也要註意,如果面粉存放不當也會變質,做出來的豆包會有辣的味道,所以先聞壹聞面粉有沒有怪味兒。今天就分享到這兒,感謝大家花時間閱讀,如果有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請在評論區留言***同討論,記得雙擊加關註,願妳我成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