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3月,公司創始人之壹阿爾菲力·瑪莎拉蒂永遠告別了自己熱愛的賽車生涯。他的離開對尚未成熟的瑪莎拉蒂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然而,由於管理不善,這家公司每況愈下。1937年將部分股份出售給奧爾西家族,總部遷至摩德納。
與此同時,盡管有來自奔馳的強勁競爭,瑪莎拉蒂還是贏得了壹系列比賽的勝利,尤其是在1939年5月30日——這是瑪莎拉蒂真正引以為豪的壹天——壹位車手駕駛瑪莎拉蒂8CTF贏得了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500英裏比賽的冠軍,並在第二年再次奪冠,即1940。
二戰期間,瑪莎拉蒂開始生產機床、電氣部件、火花塞和其他電子設備。戰爭結束後,工廠恢復生產,開發了壹種新的高性能汽車——A6 1500。同時A6GCS還出現了黑粉色。面對阿爾法羅密歐和法拉利咄咄逼人的競爭,A6GCS仍然贏得了摩德納巡回賽。可惜二戰意大利汽車年產量僅達到28982輛,直接影響了瑪莎拉蒂的銷量。
為了盡快走出戰爭的陰影,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意大利汽車公司開始不斷改進產品,投產新車型。瑪莎拉蒂也不例外。後來證明,50年代初確實是瑪莎拉蒂的爬坡期。壹開始是阿爾法·羅密歐,後來隨著來自法拉利的競爭,瑪莎拉蒂不得不考慮在1953使用已經率先改進A6GCM的Gioacchino Crobu作為總工程師,重組車隊再次贏得比賽。其中,瑪莎拉蒂在1953意大利車手大獎賽中擊敗法拉利。
當時,克羅布還在忙著設計瑪莎拉蒂250F。1954年,250F獲得阿根廷GP——誕生後的第壹場勝利。1955和1956對於車隊來說是繁忙和豐收的賽季,直到1957瑪莎拉蒂250F獲得了第五個冠軍頭銜,這也是瑪莎拉蒂至高無上的榮譽。也是在這壹年,瑪莎拉蒂正式宣布退出賽車運動。這並不是壹個完全的“轉身”動作。事實上,瑪莎拉蒂繼續為壹些私人車隊制造賽車,如鳥籠和其他車型,即使它不再直接參與。而且還和F1賽事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比如在1965為庫珀車隊制造了壹臺3升V12發動機。
瑪莎拉蒂
MC12回顧30多年的歷史,瑪莎拉蒂贏得了近500場完全勝利和無數次階段性勝利,* * *獲得了23次冠軍和32次方程式錦標賽勝利,是唯壹壹個兩次贏得印第安納波利斯500英裏比賽冠軍的意大利品牌。從科羅拉多的拉力賽到威尼斯的帆船賽,瑪莎拉蒂在所有比賽中都名列前茅。這裏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令人難以置信的多功能性——在賽道上、公路上、坡道上,或者在大獎賽和耐力賽中。除了在陸地上,瑪莎拉蒂還贏得了水上賽艇比賽。隨著1958 3500GT的發布,瑪莎拉蒂開始將註意力從賽車轉向量產車,相應的,工廠規模開始擴大。直到1968,瑪莎拉蒂陸續開發了壹些經典車型,如鳥籠系列、Mistral、Sebring、Ghibli等。其中,Quattroporte是瑪莎拉蒂歷史上首款搭載4.136升發動機、氣缸角度為90 V8的四門車。
1968年,瑪莎拉蒂與法國雪鐵龍和意大利菲亞特結盟,生產雪鐵龍SM汽車,但SM引發財務災難,使瑪莎拉蒂面臨巨大的財務困難。直到1975,德托馬索汽車公司向瑪莎拉蒂註入38%資本,意大利政府註入剩余62%資本,瑪莎拉蒂才最終走出困境。
當時意大利國內汽車工業也處於蕭條狀態,雖然654.38+0963年產量超過654.38+0萬輛,成為當時世界第六大汽車生產國,654.38+0973年產量達到頂峰-654.38+0.957,994。但由於世界能源危機的影響和國際汽車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世界性經濟衰退中,汽車工業市場衰退,產量下降,年產量由1433086輛下降到1983輛。
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1983年,由於雙渦輪增壓發動機車型的生產,瑪莎拉蒂的銷量開始成倍增長,於是在1984年,公司計劃生產9000輛雙渦輪增壓發動機車型和1000輛425轎車,但由於資金成本等各種原因未能實現。
上世紀90年代,為了重新進入世界汽車強國的行列,意大利政府號召國內汽車企業努力開發新產品,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降低成本,加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還主張在汽車行業內部采用跨公司甚至跨國的聯合經營模式,旨在集中工業車輛的生產能力和資源,相互交流生產技術,取長補短。提高生產水平,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經過50年的競爭,瑪莎拉蒂於1997並入法拉利,這兩個經典品牌構成了當今車壇獨壹無二的超級跑車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