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哨米廠開始競爭漲價。
“今年的米價肯定會漲。早在八月底九月初,米廠就開始打了。”“其實今年米價肯定會漲,因為早在8月底9月初,米廠就開始打了。”哈爾濱市方正縣伊漢通鄉居民余,負責全縣上百臺碾米機的設備安裝和維護。“要熟悉當地的米市”,從8月底開始,我就很少回家,忙著給各個碾米廠換設備,包括十幾臺新的大型設備。“所謂‘大型設備’,是指能晝夜連續生產,日生產能力在50噸以上的大米加工機械。
除了“大家夥”,很多米廠都提前租用或購買了拉米的車輛。只有方正縣寶興鎮的新龍米廠今年9月租了4輛大貨車,而這個鎮的另壹大戶魏軍壹下子買了兩輛新車。
這壹切都意味著壹場大戰即將開始。接下來的日子裏,各個米廠挨家挨戶發名片,聯系家裏。壹家米廠的老板說:“那段時間,我都是晚上11才回家。”
南方天災商人湧向北方。
8月份,每天咨詢米價的電話有200多個,其中70%是南方來的客商。是什麽讓這些以前不溫不火的碾米廠如此興奮?方正縣蓮花米廠老板石弘說:“米廠火不火,要看有沒有市場。”
於說,方正縣每年生產35萬噸原糧,出口20萬噸。大部分流向北京周邊地區,只有松南鄉最大的加工商顧長奎能進入南方市場。
今年進入8月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寶興鎮新龍米廠經理王祖業說:“每天都有200多個電話咨詢米價,其中70%是南方來的客商。”因為電話太多,壹個電話不夠用,王祖業在兒子的臥室裏又裝了壹個。九月,人們從南方來到這裏。
黑龍江幾乎每壹個產糧區,從20元的壹床旅館到幾百元壹晚的星級酒店,住的都是各種口音的南方人。他們在隨身攜帶的地圖上圈出每個碾米廠的位置,然後壹個壹個地跑。有些人甚至直接住在當地農民的家裏,與仍在地裏生長的大米討價還價。五常市杜家鎮農民孟明說:“最多的時候,我們村裏住著30多個南方商人。”
這麽多南方人壹下子湧入黑龍江,顯然不是沒有原因的。"這是我第壹次在東北進貨."程是鄭州糧油批發市場的壹名大米批發商。他常年只在江淮、湖北和兩廣從事大米的購銷。“沒門!今年江淮地區受災嚴重。豫南當地米價居然漲到了0.96元/斤,拉到鄭州的成本達到了1元/斤。利潤空間小,當地根本收不到原糧,只能往東北跑。”
南方天災,無數南方人北上,這無疑給黑龍江的米廠老板透露了這樣的信息:大米要漲價了!大米15之前稱重收獲的大豆價格飆升,讓很多人堅信了這壹點。五常市水稻協會會長任占東說,“因為大糧(包括大豆、玉米、小麥、水稻)。記者註)價格之間是相互拉動的,大豆漲價起到了信號作用。”
然而耐人尋味的是,就在9月份,黑龍江省糧油信息中心還發出預警,預計新糧價格將走低,黑龍江大米市場低迷,整體價格將低於去年。黑龍江省糧油信息中心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判斷,是因為到今年6月,黑龍江糧食庫存總量為7981億斤,其中大米200多億斤,占全國壹半以上。
對此,方正縣壹位曾擔任某縣分管財稅領導的大米經銷商感慨道:“很多時候,市場主體比政府敏銳得多,判斷也正確得多。正是因為有市場,市場主體才會如此貼近實際情況。”
米價上漲,農民惜售,打壓價格。
面對米廠每天的“突擊價”,農民們都有自己的算盤,“都憋著看價格能漲到什麽程度”
9月下旬,收購戰愈演愈烈。
9月25日,哈爾濱市五常鎮樺樹村村民李明正在地裏割稻。就在他割的時候,壹個南方人雇了壹個打谷機和壹個三輪車來到壟頭,買他正在割的稻谷,大大超過了李明的經歷。“真新鮮。大米不晾曬也能賣!”
價格談妥後,南方客商將大米就地脫粒,用三輪車運到附近的小米廠,在那裏碾米裝袋。晚上,大米被卡車運走了。兩天後,地裏的大米本該成為北京市民餐桌上的美味米飯。
為了在新米收購中贏得先機,在確定最終價格時獲得優勢,在接下來的十天裏,米廠壹直在奮力提價,壹般是每兩天提價5%到壹個點。到10月30日10,大米收購價已經漲到0.58元/斤。此後漲價速度突然加快,基本上壹天漲壹個點。到11.4,新龍米廠經理王祖業開出的收購價已經到了0.63元/斤,比20多天漲了壹毛錢多。
然而,面對米廠每天的“突擊價”,農民們有自己的算盤。165438+10月4日起,方正縣義漢通鄉紅旗村村民王衛軍將收購的大米堆在自家院子裏,停止銷售。
越來越多的農民明白了增產不壹定增收的道理,學會賣東西才能賺錢。既然米價天天漲,為什麽不等到高峰期再扔出去?
說起這個,伊漢通鎮吉林村的村婦就煩:今年她家收了3萬斤大米,糧價漲到0.54元/斤的時候,她就把大米賣了,而鄰居王只比她多放了壹個晚上,每斤多賣了0.02元。如果等到現在,這三萬多斤的大米能多賣近千元。
因為不缺名牌大米,魏亮、丹北、昌吉等當地龍頭加工企業紛紛在春季投資秋後收獲的當地大米,並承諾以高於保護價壹兩毛錢的價格收購。但是,“現在價格漲了,農民才不管妳訂不訂,誰出高價誰賣。”據魏亮米業負責人康寧介紹,往年這個時候,生產基地運送大米的車都排到了院子外面。今年公司用車在基地收,直到6月65438+10月31才拉回壹輛車。
市場粘在產區開倉收糧
據黑龍江省糧食局辦公室負責人介紹,今年沒有計劃出售本省儲存的陳化糧。但到了6月5日,165438,市場形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出於銷售風險的考慮,批發商減少了采購量,米廠受其影響,價格不再調整,而農民仍持觀望狀態,雙方呈現僵持局面。
這種情況至今沒有改變。這個時候,政府的態度耐人尋味。
據黑龍江省糧食局辦公室壹位姓蔔的副局長說,今年沒有出售陳化糧的計劃。這位副局長也證實了當地媒體報道的消息:近日,黑龍江墾區17萬噸稻谷倉庫全部完工,今年的新米已經驗收完畢。
壹位業內人士指出,當地的做法不排除是為了減少市場投入,避免糧價再次下跌的情況。
另壹位糧食局副局長付某說:“黑龍江省糧食庫存充足,既能保證省內糧食正常需求,也有能力保證糧源供應,為國內主銷區補充庫存,但前提是必須市場化運作。”
無論農民是否從糧食價格上漲和碾米廠中獲得豐厚的利潤,農民獲得的利益都遠遠不夠。
蔔副局長多次強調,當前糧油價格的波動是正常的恢復性上漲,其結果起到了保護農民利益、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的作用。
農業部官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糧油價格波動是正常的市場調節,對保護農民利益有積極意義。
采訪中,零售商、批發商、米廠都將價格上漲歸結為“原糧漲了,我們只是漲”。真的是這樣嗎?
以黑龍江五常大米為例,在其大米從0.53元/斤漲到0.58元/斤期間,北京市民買的五常大米從1.10元/斤漲到1.40元/斤(以大米產量計算,為70%,即1斤大米產0.70斤大米。
如果只是原糧漲價,多出來的0.16元/斤從哪裏來?
據批發商程說,正常情況下,他們的利潤是每斤大米5%到1分錢,但在價格暴漲期間,可以增加10倍以上。
65438+10月65438+5月,程以0.66元/斤從方正縣購進30噸無香大米,運費300元/噸。65438年10月20日,這批無香大米運到鄭州,批發價0.92元/斤出售。當天賣完,凈利潤6000元,利潤0.10元/斤。
“事實上,我們的利潤空間比這大得多,”程對說。“米價漲的次數越多,米價翻倍的次數就越多。這樣才能保證最大的利潤永遠在批發商手裏。”
米廠的利潤也會隨著米價的上漲而大幅增加。程舉例稱,漲價前大米價格為0.58元/斤,大米出廠價為0.85元/斤。可以算出此時的利潤為0.015元/斤。如果米廠日產量為120噸大米,米廠日利潤為3000。當大米價格漲到0.61元/公斤時,大米出廠價漲到0.93元/公斤,可以算出此時的利潤為0.041元/公斤,因此工廠日利潤增加到8200元,是漲價前的2.73倍。
據程介紹,二級經銷商的利潤在漲價前大概是每斤壹兩毛錢,漲價後可以增加到四五毛錢。
五常市水稻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五常市稻農可增收4000-5000萬元,平均每戶800元,每人200元,但每畝收入不到20元。同時,糧油價格的上漲也帶動了種子、化肥、電費等農資價格的上漲,農民的收入大大減少,得到的實惠遠遠不夠。
黑龍江省糧食局辦公室蔔副主任說:“從目前來看,僅僅依靠市場化手段,還難以實現政府讓農民奔向小康的預期目標。解決農民增收問題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