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2022-4-18胃病辯證方藥配伍

2022-4-18胃病辯證方藥配伍

2022-04-18

選方重要,還有重要的是我們對自己所開方劑劑量和配伍的把握,以及服藥的多少,也就是掌握分寸。

當代醫家方藥中曾專門撰文《關於掌握分寸問題》,提到臨床掌握分寸的重要性。

李東垣的書讀得越多,妳用藥會越謹慎,妳會知道什麽叫王道,包括平淡的茯苓、苡仁,常用的神曲、山楂,在他眼裏都是需要謹慎使用的。

不讀張仲景的書不會救死扶傷,不讀李東垣的書不知道王道安天下,讀張仲景能打天下,讀李東垣能安天下。

肝氣犯胃。“氣得胃疼”,用柴胡疏肝散,它是四逆散加味來的,用四逆散也可以;

如果是偷偷生氣,緩慢起病,疼得不厲害,用逍遙散。

逍遙散證是緩慢起病的,柴胡疏肝散證是突然起病的,化熱可用丹梔逍遙散。

若平時老生氣突然出現胃疼或經常性地疼,可以有逍遙散證、丹梔逍遙散證、越鞠丸證。

越鞠丸在中焦,中焦的郁不比肝郁見得少。

如果是越鞠丸證而用柴胡疏肝散治療,可以有效,但明顯是治錯了。

朱丹溪和李東垣都非常重視中焦的郁,實際上是李東垣先重視的,朱丹溪學了李東垣後通過自己的悟把治療中焦郁推廣開了。

人體壹身氣機正常升降出入就不會有郁,郁住了更多見的是中焦不升不降,越鞠丸主要是恢復中焦正常的升降。

後世的醫家對肝郁很重視,認為肝是主壹身氣機疏泄的,慢慢地我們把氣郁定格到了肝上,反而把中焦郁給忘了。

郁滯時間長了,往往能化熱,這種情況用丹梔逍遙散。

還有壹張方劑是朱丹溪的左金丸,黃連清胃熱,吳茱萸暖肝散寒,本來不應該有解郁的作用。

但吳茱萸有壹個作用是降逆,有本草書上說“吳茱萸降濁陰最速”,可以降胃逆、降肝逆,於是這兩個藥組合起來就有治肝胃郁熱作用。

還可以從辛開苦降角度理解,吳茱萸是辛散的、辛開的,黃連是苦降的,壹開壹降能恢復中焦的升和降,也有解郁的作用,因此壹般提到肝胃郁熱的時候想到左金丸。

但丹梔逍遙散和左金丸的適應證是不壹樣的,從舌苔來說,丹梔逍遙散證的舌苔不應該多,但左金丸證的舌苔不應該少。

張景嶽有壹張方劑叫化肝煎,方中有特殊的兩對藥,丹梔和青陳皮。

陳皮是調中焦氣機的,青皮是調理肝膽氣機的,丹皮是治療肝經血分郁熱的,梔子是治療肝經氣分郁熱的。

久病入絡,胃病時間長了可以出現氣滯血瘀,在慢性胃病裏面治療血瘀的方劑,丹參飲的名氣最大,這裏面有三味藥,丹參、檀香、砂仁,治心胃諸痛,包括治療胸痛都是常用的。

失笑散是活血止痛的,臨床上胃痛考慮有瘀血的時候可以用。

單純見到瘀血引起的胃痛不多,我們經常見到在其他情況下夾有瘀,可能會有胃虛、痰滯、濕熱等,治療的時候丹參飲、失笑散經常會合到其他的方劑裏使用,單用的機會不多。

濕熱中阻或痰熱中阻可以引起胃痛。溫膽湯治療痰熱中阻,三仁湯治療濕熱中阻,兩方證都會見到舌苔偏膩。

如果是濕熱,脈象會見到濡、數、緩等這些“無定體”的脈象,痰熱會見到滑脈。

當見到壹個舌苔偏膩的慢性胃病患者,如果考慮濕熱的時候,還有另壹張方劑可供選擇,半夏瀉心湯,可以治療濕熱中阻的胃痛、胃痞,包括胃脘部的脹滿。

半夏瀉心湯在《傷寒論》裏本來是治療中焦痞證的,由於前面的醫生誤治後,表邪已經解了,出現了中焦氣機的痞結。

究竟是什麽痞結住了,後世的醫家有不同的意見。有認為痰氣痞結了,方中有化痰藥、散結藥;

有認為寒熱阻結了,方中既用了幹姜又用了黃連,老百姓說的寒火胃疼可能就是這種情況。

但是有人不同意,有人說寒和熱都是無形的邪氣,怎麽可能兩個性質相反的無形的邪氣結在壹塊呢?

這部分醫家認為這裏面應該是濕熱。戴元禮說過“瀉心諸方取治濕熱最當”,當代的傷寒大家陳亦人特別贊成這種觀點。

他說就不應該是寒火,就應該是濕熱,他說歷史上善於使用瀉心湯的除了張仲景可能就是葉天士了。

葉天士在他的《臨證指南醫案》裏以瀉心法主治的醫案就有60多例,他說不論外感內傷凡屬消化系統濕熱阻滯的病證均用瀉心湯化裁。

這種提法可以是合適的,我們見到的舌象往往是偏膩的,如果舌象不膩用瀉心湯效果很差,當然他說的是消化系統的病證。

實際上臨床體會,我的感覺,瀉心湯證的部位就是在胃脘部,張仲景說的“心下”,“心下”的病變不管脹、滿、痞、痛,只要見到舌苔偏膩,首先考慮用瀉心湯。

1、要允許這個世界上存在錯誤的思想和錯誤的人,但忌諱去叨擾他們。

妳很難改變壹個成年人,除了妳自己。

2、擁有獨立人格的人,懂得照顧自己,在事情處理妥帖後能盡情享受生活。

他們不常傾訴,因為自己的苦難自己有能力消解。

也很少表現出攻擊性,因為內心強大而有壹種體恤式的溫柔。

更不被廉價的言論和情感煽動,堅持自己的判斷不後悔。

這種人很容易讓別人喜歡,也因為他們並不在乎別人是否喜歡他們。

3、如果我們不尊重孩子,而只是以獎賞引誘他,或以懲罰威嚇他,那麽我們便是助長了他獲得利益的觀念和恐懼感。

由於我們自己所受的教養,是為了有所收獲才采取行動,所以,我們不知道有壹種不含有獲取利益之欲望的行動。

正確的教育,鼓勵孩子對他人尊重體諒,而無需任何的誘餌和威嚇。

4、人長大以後,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三觀,壹切過程和結果,都是與自己博弈。

自己想通了,全世界都會繞路。

自己畫地為牢,便會萬劫不復。

所以,壹定要心大,壹定要想得開,壹定要放過自己。

要學會坦然面對,學會自己和自己和解。

這世界壹貫都冷漠,要先給自己溫暖。

5、心態穩的壹個心法:

永遠別自證!

記住壹點:誰質疑誰舉證。

如果誰質疑妳,讓他去拿證據跟妳說話。

不要主動去當解釋的那個,不要為了向誰證明就搭上自己的時間精力,自證的後果往往就是陷入對方要求妳的邏輯,被人降位成討好方。

穩壹點,別慌亂。妳就是妳的中心,C位的人無需自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