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繁殖:
1、種子繁殖:出苗時間較長,壹般15-20天出苗。每畝地用量30-40斤。
2、分株繁殖:壹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栽種。選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的高壯苗,剪去塊根和須根,以及葉尖和老根莖,拍松莖基部,使其分成單株,剪出殘留的老莖節,以基部斷面出現白色放射狀花心(俗稱菊花心)、葉片不開散為度。按行距20厘米、穴距15厘米開穴,穴深5-6厘米,每穴栽苗2-3株,苗基部應對齊,垂直種下,然後兩邊用土踏緊做到地平苗正,及時澆水。每畝需種苗200-250㎡左右。
二、日常養護管理:
(1)中耕松土。壹般每年進行3-4次,宜晴天進行,中耕松土還可防止土壤板結。有些綠化地麥冬草栽植較密,無法中耕,怎麽辦?可以使用禾林道免深耕土壤調理劑,每畝地2公斤,可以疏松土壤,打破板結,提高根系透氣性和促進根系生長,讓植株健壯。
(2)追肥。麥冬生長期長,需肥量大,壹般每年5月開始,追肥3-4次,肥種以有機肥為主,配施少量復合肥。可以選擇禾林道有機肥、八方藍精靈等。
(3)澆水。栽植麥冬苗後,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利於生根和生長。7-8月雨季,註意排澇。麥冬耐幹旱,但是長期幹旱,會降低抗逆性,所以壹般春秋20天左右澆壹次水比較適宜。
(4)除草。麥冬地裏雜草主要有禾本科、闊葉和莎草科雜草,靠人工拔除,費工費錢,可以使用麥冬佳、麥草除組合裝等進行化學除草,禾闊莎全殺,省時省工省錢。除草是麥冬養護中壹個重要環節。
三、病蟲害防治:
麥冬病蟲害相對較少,所以麥冬的養護成本相對較低,壹年四季常綠,在園林綠化中應用廣泛。
麥冬的病害主要有葉枯病、黑斑病、炭疽病、褐斑病、根結線蟲病,蟲害主要有螻蛄、地老虎、蠐螬等。
葉枯病:麥冬葉枯病是由半知菌亞門真菌引發的壹種常見病。這種病不僅發病猛,傳播快,而且對沿階草屬其他植物也可造成危害。麥冬葉枯病主要發生在葉尖。在葉片上,病菌由葉尖向下侵染,葉片病斑圓形或橢圓形,發病在葉緣時呈半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灰褐色至灰白色,最後會形成灰白色枯死,病健交界明顯,在枯死的葉片上還可以看到散生或近似輪生的小黑點。5-9月是高發期。
防治方法:
1、加強水肥管理。
2、發病期禁止灌溉,及時排除積水。
3、使用掃斑800倍、雙佳殺菌劑800倍液噴霧,間隔5-7天,2-3次。預防可用多菌靈、百菌清等。
炭疽病:發病初期葉片上產生枯黃色至褐色圓形小斑點,隨著病斑逐漸擴大,病斑發展成半圓形或葉片尖端的不規則狀。病斑中央為退綠白色,邊緣淡紅色,在淡紅色病斑邊緣中還有褐色黑線1條。發病後期病斑處組織可能脫落,造成葉片自然邊緣的凹形缺陷,整個葉片自患病處至病葉尖端提前褪綠成橘黃色。
防治措施:
1、冬季及早春及時清理病殘體,剪除病葉,並用1~2波美度的石硫合劑200倍液進行噴霧。
2、防止植株栽植過密。
3、從雨季來得開始,用光合素+炭科800倍液噴霧2-3次。
黑斑病:麥冬黑斑病的病原菌是真菌中壹種半知菌,發病初期葉尖變黃並向下蔓延,產生青、白不同顏色的水浸狀病斑,後期葉片全部變黃枯死。受害麥冬葉尖開始發黃變褐,逐漸向葉基蔓延,病健交界處色澤較深;有時葉片上產生水漬狀、不同顏色的病斑。發病後期,全葉發黃枯死,嚴重影響產量與質量。病原菌在種苗上越冬,豎年4月中旬即開始發病。病害發生發展與雨水關系很大,雨季發病嚴重。田間可見到明顯的中心病株,並迅速向四周蔓延,在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很快流行,成片枯死。
防治措施:發病時使用八方藍盾+掃斑800倍液噴霧,或理白+掃斑800倍液,配合貝翠或光合素,效果更佳。
根結線蟲病:以預防為主,壹旦發生,基本無藥可救。可以使用地菌凈+掃錢寶+壯貓灌根,每年1-2次。如果之前有過發生的地塊,後期種植壹定要預防。沒有發生過的可以每年壹次進行預防。?
地下害蟲:蠐螬、螻蛄、地老虎等,每年春秋危害較重,壹般以3-4月和8-9月危害最為嚴重。咬食麥冬草根部,導致局部麥冬草枯黃枯死。
防治措施:可以用八方地猛每畝地2-3千克拌土撒施,澆水。或者用勝爽、地安、園施本等每畝地500-1500毫升噴霧或稀釋灌根,可以有效殺死地下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