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寫:鎖陽
英文名:SongariaCynomoriumHerb
來源:鎖陽屬植物鎖陽的全草。
功效:補腎潤腸。
主治:陽痿、血尿、血燥、便秘、腰膝酸軟。
性味歸經:甘、溫。①本草補:“甘。”②綱要:“甘、溫、無毒。”(3)本草求真:“味甘鹹,性溫。”④寧夏中草藥手冊:“甘澀,溫。”入肝腎經。①雷公炮制藥物性質解釋:“入腎經。”②《玉蜀黍藥解》:“入足厥陰肝經。”(3)本草求真:“入腎大腸經。”
用法用量:口服:煎服,1.5 ~ 3元;藥丸、粉末或湯藥。
用藥禁忌:^41F禁忌:①《本草從新》:“瀉陽易舉而精不固。”(2)《德培本草綱目》:“大便濕滑,精氣不固,上火便秘,易陽,心虛脹氣,皆禁。”
別名:走陽(丹溪心法)、長生不老藥(中藥藥理)、銹鐵棒(新疆藥材)、毛鏑球(中醫年鑒)、黃骨狼(寧夏中草藥手冊)、鎖眼子(陜甘寧中草藥精選)、索陽布拉(內蒙古中草藥)
方劑名稱:鎖陽長生不老藥
產品名稱:鎖陽。截面以粗壯、堅硬、厚重、油膩為佳。
動植物資源分布:新疆、甘肅、青海、內蒙古、寧夏等地。藥材主產於甘肅、新疆、內蒙古。此外,寧夏、青海等地也產。
藥材的采集與貯藏:春秋兩季采收,尤以春季為甚。
拉丁學名:本草鎖陽原植物鎖陽..
加工方法:挖出後去掉花序,放在沙灘上曬幹。在壹些區域,新鮮時切片並幹燥,去除汙垢雜質,徹底清洗並濕潤,切片並幹燥。①《本草綱目》:“酥烤。”(2)《鉤元本草筆記》:“取壯美脂者,必七浸燒酒,七烤之。”
考證:從補遺到本草;《輟耕錄》:“鄒陽如筍,上富下儉,有鱗有筋。”土人挖,洗,剝,切薄,曬幹,比肉蓯蓉熟練百倍。"
藥材鑒別:幹燥全草,扁圓柱形或壹端略細,長8 ~ 21 cm,直徑2 ~ 5 cm。表面紅褐色至黑褐色,皺縮不均勻,形成粗大的縱溝或不規則的凹陷,有時呈三角形鱗片,部分花序存在。堅硬,不易折斷,切面略呈顆粒狀,褐色,柔軟。氣微香,味微苦澀。鎖陽為橫切面或斜切面,厚約1 cm,常以繩子串成。最好是個胖胖的,紅彤彤的,實實在在的,沒有筋的破面粉人。顯微鑒定:莖橫切面:表皮脫落,偶有殘留。木栓層是多排不規則細胞。皮層和中柱的界限不明顯。中柱中維管束較多,分布不規則,數量恒定的相遇或散開,最外面的維管束較小。本品的薄壁細胞含有澱粉顆粒。粉末:淺紅棕色。①澱粉粒呈球形或橢圓形,直徑5-27微米,臍點呈星形、三叉形、十字形,隱約可見大粒紋;復合顆粒由2-(-3)個部分組成。②幾個薄壁細胞相連或斷裂,細胞腔充滿褐色物質,含澱粉粒。用水合氯醛溶液滲透後,澱粉顆粒溶解,在褐色物質中留下圓形痕跡。③網狀和螺紋導管直徑為15-42微米,壁厚不均,達22μm,導管分子較短,有的僅50μm長,端壁多為平面,有小的圓形穿孔。此外,還有栓塞內細胞、栓塞細胞和褐色塊。
中藥化學成分:花青素、三萜皂苷、鞣質。全草含鞣質約21%,還有三萜皂苷、花青素、脯氨酸等氨基酸和糖類。發現揮發性成分,GC-MS鑒定出22種化合物,占總量的63%,其中棕櫚酸和油酸是主要成分。
中藥化學鑒別:(1)取本品水浸出液1ml,加入0.2%茚三酮乙醇溶液2-3滴,水浴加熱3分鐘,溶液變為藍紫色(氨基酸反應)。(2)薄層色譜法:取本品粉末65438±0g,加65438±00ml水,溫浸2小時。點樣於矽膠H-CMC板上後,以苯酚-水(75: 25)為展開劑,於40℃烘箱中展開,幹燥後噴灑0.2%茚三酮乙醇溶液,於65438±005℃加熱5分鐘顯色。供試品溶液的色譜中,在與對照品溶液色譜相應的位置上,有相同顏色的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