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多情舊時燕,隨君將子過生涯。仙遊師範學校,也就是莆田學院的仙遊校區,搬遷了。仙遊師範學校,成為壹個真正意義上的歷史名詞,我感慨萬千。
許多年前,1988年8月至1992年10月,我在仙遊師範學校教書。仙師在我的生活史中,占了壹個重要位置,提起來真使我又快樂又有興味。
煙紅露緣曉風香,燕舞鶯啼春日長。仙遊有許多風景,燕池埔的風景好,那裏有非常好吃的美食,仙遊蚮餅。
人論海蠣皆知味,問著莆仙自得名。仙遊古屬莆田,仙遊人其實也是莆田人的。海蠣肉質細嫩,味道獨特,可重鎮安神,潛陽補陰,是莆仙人氣最高的壹個海鮮美食。海蠣味至美,百搭。過去,可以吃海蠣的日子,是許多小孩子歡樂的節日。
仙遊人喜歡海蠣,與莆田人壹模壹樣。海蠣滋味甚不薄,吾曹嚌嚅當及時,仙遊蚮餅是莆田海蠣美食壹代表作。我研究媽祖祭多年。簡單的媽祖祭,我以為可用二美食,莆田紅團,仙遊蚮餅,紅黃搭配,美麗的、和諧的色彩。
我吃仙遊蚮餅,主要在燕池埔。日頭落盡雲影無光時,燕池埔漸漸落在溫柔暮色裏。燈光亮起,草地被光色籠罩。然而四周依然人聲嘈雜,各色小吃叫賣聲,鯉聲劇團鑼鼓聲,音樂樓裏練琴聲,且聞有小孩子嘻鬧聲,有婦女們親切的叫喊聲,總之十分熱鬧。
此君已覺垂垂老,稚子今看稍稍長。燕池埔的記憶,又和諧,又美妙,綜合給人壹種悠然輕松的享受感覺。燕池埔夜色,非常迷人的。
啊,天上好壹輪圓月。月光下,師範學校與燕池埔融成壹體,壹切如鍍了銀,已完全變換了壹種調子。草地上,正有些人與壹些小販討價還價,買壹些個風味小吃來宵夜。風味小吃,以仙遊蚮餅為最。
清風明月無人管,並作蚮餅壹味香。仙遊美食許多,多與海蠣有關。海蠣肉質細嫩,鮮味突出,味道獨特,可重鎮安神,可調節心情。
喜見溪童出門望,海蠣先我到年家。海蠣,家家戶戶過年都必須的。
蚮餅,知名度高。有時候壹個人想嘗遍世界美食,到後來,發現只吃仙遊海蠣餅,就夠了。海蠣餅,在莆仙方言中叫蛾餅,也叫蚮餅,可搭配酸甜適宜的醬油醋。
蛾餅制作,仙遊縣有壹故事。
古仙遊縣城有壹後生,設攤賣早點,生意清淡,只能糊口,不能成親。壹天晚上,他夢見壹神仙對他說:“妳有好運!”他急問:“好運向何處求?”神仙不答,飄然而去。這時,天上月白雲清。後,太陽從東邊升起,霞光萬道。後生悟出奧妙,用米豆為原料磨成漿,把似明月般的蛾餅放在油中炸。餅在油中翻滾,似在彩雲之間,熊熊火焰猶似霞光萬丈;蛾餅熟時呈金黃,好比太陽。於是,生意好,錢多,成家立業。
蛾餅成品為圓形,色呈金黃,殼酥香,餡鮮美,味葷,可單獨食用。也可把蛾餅與扁食同吃,壹幹壹稀,風味佳美,絕配!
蛾餅自是應難制,做出精品滋味長。夏夜,散步壹個小時,蛾餅壹盤,扁食壹碗,再可樂壹杯,就是我簡單的“中國夢”了。
新時代,仙遊海蠣餅豐富多彩。地瓜粉或芋粉作主料,原汁原味。餡鮮美,有包菜紫菜,有大蒜,顏色漂亮,香味濃。蛾餅中,蔥是加壹點的,蔥爆油後脆而香。壹個海蠣餅,兩三只海蠣可,小蝦米也需要壹點。
仙遊臘月二十八的那天,許多人要吃油炸海蠣餅。為此,這壹天海蠣價格貴壹些。油炸好的海蠣餅,白裏透著壹點金黃,又香又脆,冬天裏壹個溫暖的美食。
蛾餅好吃,做法辛苦。往往早上天微亮,壹家人就得起床,將頭天晚上浸的大米、黃豆從水中撈起,然後套起石磨,用水將石磨清洗幹凈。
石磨古樸而簡單,又是忙碌的。在磨蕩鉤的推動下,石磨不知疲倦地轉著圓圈,並發出隆隆如悶雷的聲音。本來粗糙的生活,可推出壹點精致來。磨米須得兩人,因石磨眼小,需要壹人推磨,壹人不停往磨眼添水添米,數九寒天,也不例外,添水之人,往往凍得跳腳搓手。
米漿磨成,盛在壹大鐵盆或瓦缸中。將海蠣肉、豬瘦肉、小蔥、韭菜(也有用白菜或紫菜)調成餡。漿和餡,分列油鍋兩側,油鍋上架壹密眼鐵架。
炸制蠣餅的人,左右各握壹特制長柄瓢勺,左勺勺漿將右勺勺底鋪滿,鋪上餡,再蓋上米漿,伸右勺入沸油鍋,炸至金黃,撈起放在鐵架,食者自取。
吃仙遊蚮餅,真是幸福的事情。提起仙遊蚮餅,使我重新感到人類文字語言的貧儉。那壹種情調,真不是用文字語言可以形容的事情。
今天的仙遊,風景更美了。新時代的仙遊,依山傍水,物產豐富,山川錦秀,古跡眾多,許許多多美麗的風景。
從橋看木蘭溪的流水,明藍而靜寂,溫厚而蘊借。再試擡頭,看看天空雲影,並溫習另外壹時同樣天空的雲影,我便儼若有會於心。
從仙遊蚮餅,想到新時代生活中許多人許多事業,在夢想的情形的新特色,心中為壹種異樣情緒所激動。美麗仙遊,真是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