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壹樣的,燈籠果和姑娘果是特別的兩種水果,它的外形很相似,都有點像燈籠;
燈籠果,別名:打頭泡、燈籠草、鬼燈籠。拉丁文名:PhyssperuvianaL。屬茄科、酸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株叢高40~90cm,具匍匐的根狀莖。
莖直立,不分枝或少分枝,密生短柔毛。葉較厚,闊卵形或心臟形,長6-15厘米,寬4-10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對稱心形,全緣或有少數不明顯的尖牙齒,兩面密生柔毛;葉柄長2-5厘米,密生柔毛。花單獨腋生,梗長約1.5厘米。
燈籠果性喜溫,不耐霜凍。種子發芽以30℃左右發芽迅速;幼苗生長期20~25℃、夜間不低於17℃適宜生長;開花結果期白天以20~25℃、夜間不低於15℃為宜,否則易引起落花落果。氣溫10℃以下植株停止生長。0℃以下植株受凍。
姑娘果又叫菇蔦、菠蘿果、學名酸漿,超市裏標寫的是“美國珍珠果”,多野生分布於東北地區。外有燈籠狀外皮包裹,果實分紅黃二色,多籽。
成熟後的姑娘果果實有黃色和紅色兩種,皮軟軟的,扒下來之後見果實。黃色的甜味。紅色的有苦有甜。放到嘴裏咬食時能聞到壹股醇香,壹種很質樸的口感。
姑娘果果子是壹個套著燈籠型莢子的小圓果,比拇指大壹點,裏面有很多小籽,果實營養豐富,富含糖、有機酸、維生素C以及鐵、磷、鉀、鈣等微量元素。
未成熟時味酸,成熟後呈黃綠色,完全成熟後呈紫紅色,非常甜,不僅可以鮮食,可以用來烤果餅,做果醬、罐頭、果汁等多種食品。由於果實酸味純正,完全成熟的果實酸甜適口,別具壹格。
擴展資料
主要價值
食用
其鮮果含果膠特別多,可加工成優質的果醬、果餅、果汁等多種保健食品,制品由於風昧獨特而備受消費者喜愛。
燈籠果果實中含有豐富的糖類、蛋白質、脂肪酸、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元素等營養成分。此外,它還含有檸檬酸、蘋果酸、鞣質樹脂、皂甙、黃酮甙等多種生理活性物質。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5-90厘米,具匍匐的根狀莖。莖直立,不分枝或少分枝,密生短柔毛。葉較厚,闊卵形或心臟形,長6-15厘米,寬4-10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對稱心臟形,全緣或有少數不明顯的尖牙齒,兩面密生柔毛;葉柄長2-5厘米,密生柔毛。
花單獨腋生,梗長約1.5厘米。花萼闊鐘狀,同花梗壹樣密生柔毛,長7-9毫米,裂片披針形,與筒部近等長。
花冠闊鐘狀,長1.2-1.5厘米,直徑1.5-2厘米,黃色而喉部有紫色斑紋,5淺裂,裂片近三角形,外面生短柔毛,邊緣有睫毛;花絲及花藥藍紫色,花藥長約3毫米。
果萼卵球狀,長2.5-4厘米,薄紙質,淡綠色或淡黃色,被柔毛;漿果直徑約1-1.5厘米,成熟時黃色。種子黃色,圓盤狀,直徑約2毫米。夏季開花結果。
產地生境
原產南美洲的秘魯和智利;中國主要分布在雲南(南部)、廣西、廣東、海南、香港、臺灣、福建(南部)和東北三省。中國廣東、雲南有栽培,或成野生而生於海拔1200-2100米的路旁或河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