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哪種雞肉營養價值最高?

哪種雞肉營養價值最高?

烏骨雞又名巫山雞、竹絲雞、烏雞,是壹種雜食鳥類。它起源於中國江西省太和縣巫山。在那裏,它已經飼養了2000多年。不僅它們的喙、眼睛和腳是黑色的,它們的皮膚、肌肉、骨骼和大部分內臟也是黑色的。從營養價值來看,烏骨雞的營養比普通雞高很多,而且吃起來很嫩。至於藥用和食療功能,是普通雞無法比擬的,被稱為“食療珍禽”。美國稱之為光滑短腿雞。烏骨雞個子矮,頭小,脖子短。經過進化和生殖分布,現在很多國家都有。不僅它們的喙、眼睛和腳是黑色的,它們的皮膚、肌肉、骨骼和大部分內臟也是黑色的。由於飼養環境的不同,烏骨雞的特點也不同,如白羽黑骨、黑羽黑骨、黑象牙黑肉、白肉黑骨等等。烏雞羽毛的顏色也隨著飼養方式的不同而變得更加多樣。除了最初的白色,現在還有黑色、藍色、暗黃色、灰色和棕色。從營養價值來看,烏骨雞的營養遠遠高於普通雞。太和是中國烏雞之鄉,正宗產地在太和縣巫山縣王北土村。美麗的山水養育了家禽珍品泰和烏骨雞。泰和烏雞嬌小玲瓏,外貌有十大特征,即簇冠、纓頭、青耳、胡須、絹毛、黑皮、黑骨、黑肉、毛足、五指。它集藥用、滋補和觀賞功能於壹體。向歷代宮殿進貢。含有19種氨基酸和27種微量元素,具有保健、美容、防癌三大功效。全縣烏骨雞年飼養量穩定在2000萬羽。烏骨雞做法大全> & gt

普利茅斯海岸巨石

魯花雞是壹種優質雞,原產於山東省汶上縣。它是橢圓形的,很大,只有壹個皇冠。在中國,條紋洛克雞被稱為魯花雞,有黑色和白色的羽毛。公雞的白色條紋比黑色寬,母雞條紋的寬窄壹致。公雞重約4.5公斤,母雞重3.5公斤。生長快,肉質好,容易育肥。產蛋多,壹年180 ~ 200枚,重50 ~ 60克,殼紅色。

特點壹:生長期4-6個月,公雞體重2.5kg左右,母雞2kg左右。

特點2:生長階段的飼養劃分,分為幾個階段:

(1)在育雛和飼養階段,從孵化到前20天,飼料全部是膨化飼料,最好在沒有膨化飼料的地方進行蒸煮,在空氣中餵養,減少腸道疾病。

(2)在繁殖初期和飼養階段,從完成育雛和飼養階段到最後20天,可以在最後20天的飼養階段添加20%的青飼料(即大白菜、南瓜、胡蘿蔔、芹菜、西葫蘆等食用蔬菜作為雞的青飼料,與玉米粉等雜糧混合),各種蔬菜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各種營養物質,使魯花雞美味可口,可以食用。

(3)在飼養階段,在最初飼養階段後的三個月內,該生長期各種青飼料的添加量可達45%左右。註意混合物的濕度,拿在手裏不要掉水。產蛋期青飼料減少到35%左右比較科學。

特點三:魯花雞的食物鏈很廣,山上的雜草、花、葉、根、種子、果實、蛾、蛆、蚯蚓、昆蟲等都可以成為雞的食物鏈。

特點四:魯花雞從小活動量大,攀爬能力強,飛行距離遠。所以雞的抗病能力強,身體強壯,肌肉發達,這個品種的雞緊湊,細膩,肌肉發達。

特點五:魯花雞非常有巢意識。白天不管遊多遠,日落時都會回窩休息。因此非常適合在不同的局部地區(平原、丘陵、草原、山地等)分散飼養。).

自由放養的雞(通常體型較小)

柴雞身體堅韌,腿細長,喜幹柴,常棲息在柴火上,故名柴雞,具有耐粗飼、適應性強、能覓食、遺傳性能穩定、築巢能力強、抗病能力強等特點。6月齡公雞平均體重2 kg,母雞平均體重1.5 kg。性成熟6.5個月,8個月開始分娩;600日齡產蛋180 ~ 210枚(7 ~ 9公斤),平均蛋重40-42克,蛋殼多為白色和淺棕色。它的蛋黃比例大且顏色黃,蛋清濃而亮。雞的做法大全> & gt

當紅炸子雞

貴妃雞,又名貴夫人雞,起源於英國王室。它被英國王室命名為“貴妃雞”,頭戴鳳冠,身穿黑白花羽,民間禁止飼養。它是壹種觀賞、美味和營養的食品。它富含野味和營養。它的肉很嫩,油而不膩。味道鮮美,富含人體所需的17種氨基酸、10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尤其是被譽為抗癌之王的硒和鋅的含量,是普通禽類的3-5倍。是目前食療最理想的珍禽,被譽為。世界各地的口服液廠都用它的提取物制成高品質的保健品,見效快,持續時間長,極受歡迎,現在深受國內外市場的歡迎。

雖然雞肉看似肉少,價值不大,但在軟骨或骨骼中,能吸收動物膠的結合組織中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對血管、皮膚、內臟都相當有效。雞翅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遠遠超過青椒。做翅肉的時候要用文火煮,才能散發出清香的味道,膠原蛋白等有效成分必須長時間煮才能溶解。很多人都不敢吃它表面產生的疙瘩狀顆粒。小孩子也喜歡剝皮後吃。雞翅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可以強化血管和皮膚,對血管、皮膚和內臟都相當有效。雞翅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遠遠超過青椒。對視力、生長、上皮組織和骨骼發育、精子生成和胎兒生長發育都是必需的。雞翅有溫中益精髓、強腰健胃的功效。特別適合老人小孩、感冒發燒、內火過盛、痰濕壅盛者食用;患有熱毒疔瘡、高血壓、高血脂、膽囊炎、膽結石的患者不宜食用。壹只雞小姐的做法> & gt

三黃雞

體羽黃色,公雞頸羽金黃色,主翼羽紅中帶黑,尾羽黑色,母雞主翼羽半黃半黑,尾羽黑色,頸羽雜色帶黑灰色。喙黃色,單冠,公雞冠較高,冠齒5 ~ 7顆。冠肉鮮紅,眼瞼薄,虹彩橙,耳色淡黃。脛骨和爪子是黃色的,沒有羽毛。結構緊湊,比例勻稱,小巧玲瓏,背部挺直,翅膀緊密,尾羽高,看起來像個“元寶”。頭部大小適中。

成年體重(22周齡):公雞:1600 ~ 1800g,母雞:1250 ~ 1400g;分娩年齡:130 ~ 150天。出生體重:1150 ~ 1200g。雞蛋重量:42 ~ 46g。500日齡產蛋數:180 ~ 200。男女比例:1: 12 ~ 15。受精率為88% ~ 91%;受精卵孵化率為90% ~ 93%。屠宰率為88.5%;總凈膛率65%,腿肌率25.0%,胸肌率18.8%。現在所謂的三黃雞不是指某個品種,而是指黃羽優質肉雞的總稱。這種雞包括很多品種,分布很廣。廣東主要有三黃雞、馬青原雞、興化雞、中山沙蘭雞、陽山雞、文昌雞、胡愛香雞。上海浦東雞、浙江蕭山雞、北京油雞、福建莆田雞、山東壽光雞等。這些三黃雞在國內市場和港澳臺及東南亞地區深受消費者歡迎。但羽毛顏色不壹致,有淺黃、金黃、紅黃、棕黃、棕黃、麻黃、麻棕等。腳色、喙色、膚色也不同;外形、外觀、生產性能都有區別。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市場的增加,對肉雞的需求增加。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養雞科技人員根據現代遺傳育種原理和技術,積極培育和繁殖三黃雞。自廣東省從香港引進石齊雜交雞以來,肉雞產業發展迅速,三黃雞數量增加。目前廣東省的三黃雞按生產性能和大小大致可分為以下四類:

(1)廣東本地良種養殖場,俗稱本地種雞。

(2)以石岐雜、黃越雞為代表的優質“仿土”黃雞。

(3)基於石齊雜交雞的改良,其生長速度更快,俗稱“中快”三黃雞。

(4)壹種“速生”三黃雞,以黃越“882”為代表,體型大,生長快,含有壹定血緣關系的肉雞品種。這些三黃雞既保持了傳統三黃雞的優質風味,又提高了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產肉量和產蛋量。<三黃雞的做法>;

馬青原雞

發源於廣東清遠縣(今清遠市)。因母雞背部羽毛有細小黑點,故稱馬雞。以體型小、皮下和肌間脂肪發達、皮薄骨軟而著稱,是我國著名的活雞出口小型肉雞之壹。身體特征可以概括為“壹楔”、“二瘦”、“三麻體”。“壹楔”是指母雞呈楔形,前軀緊湊,後軀大,手指“兩細”,腳細;“三麻體”是指母雞的背羽表面主要有麻黃、麻棕、麻棕三種顏色。公雞頸長適中,頭、頸、背均為金色羽毛,胸羽、腹羽、尾羽和主翼羽為黑色,肩羽和萎雕羽為紫紅色。母雞的脖子長度適中,頭上和脖子前三分之壹處的羽毛呈暗黃色。背部羽毛黃、棕、棕帶黑點,形成麻黃、麻棕、麻棕三種。單冠直立。脛趾又短又細,呈黃色。公雞成年體重2180g,母雞成年體重1750g。屠宰測定:6月齡母雞半凈膛85%,全凈膛75.5%,閹割公雞半凈膛83.7%,全凈膛76.7%。每年產蛋70 ~ 80枚,平均蛋重46.6克,蛋形指數1.31,殼色淺棕色。

杏花雞

又名“米仔雞”產地(或分布):產於廣東省封開縣。主要特征:是壹個小型肉用雞品種。其體質特征可概括為“二瘦”(頭細腳細)、“三黃”、“三短”(頸短、身短、腳短)。雞以“三黃”為主,羽毛呈淡黃色。公雞頭大,冠大直立,冠、耳、肉鮮紅。彩虹是橙色和黃色的。羽毛為黃色帶紅金色,主羽和尾羽為黑色。黃色的腳。母雞有小腦袋和黃色的短喙。單冠,冠,耳葉,肉掛紅。彩虹是橙色和黃色的。體羽為黃色或淡黃色,頸根部有許多黑點(稱為“芝麻點”),看起來像壹條項鏈。主羽和副翼內側羽毛多為黑色,多數尾羽有數個黑羽。公雞的成年體重為1950g,母雞的成年體重為1590g。112日齡屠宰試驗:公雞半凈膛79%,母雞半凈膛74.7%,母雞半凈膛76.0%,母雞全膛70.0%。150日齡的30%產卵,平均每年95枚,重約45克,蛋殼呈褐色。三個特點:兩瘦三黃兩短,即:頭瘦骨瘦;黃嘴黃毛黃腳;身短頸短。杏雞肌肉豐滿,脂肪分布均勻。不管是煮的還是蒸的,都壹樣嫩滑鮮甜,尤其是煮的。杏雞因宰殺洗凈,用90攝氏度的開水浸泡,故皮金黃,油光發亮,味清鮮甜,爽口骨香。市場價20元左右壹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