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山藥的種植方法和技術有哪些?

山藥的種植方法和技術有哪些?

第壹,選擇良種。

為生產優質山藥,應選用鎮平山藥、粗牛腿山藥、農大長山藥1號、農大扁山藥1號、農大無框山藥、日本白山藥、園好山藥、花籽山藥、日本大和山藥等新品種。

第二,選擇劇情。

選擇地勢高、排灌方便、避風防曬的地塊;要求地下水位4m以下,耕層厚度20 cm以上,土壤含有機質2%,全氮0.15%的砂壤土為高產田。山藥連作是極其忌諱的,尤其是重壟溝播,容易因土壤養分失衡而導致嚴重病害和減產。據調查,連作兩年減產30%以上,連作三年減產40% ~ 50%。

第三,挖溝施肥。

入冬前深耕30 cm,促進土壤熟化。次年2月中旬,按0.9 ~ 1m的行距挖溝,溝深1.4m,溝寬0.25m,挖完後立即將土回填溝內,填土時註意清理溝內水泥。每次填土30厘米厚,壓壹次,防止雨季邊面塌陷,也避免山藥種植後塊莖枝條彎曲畸形。溝渠填平後,將剩余的土與腐熟的優質肥料按土肥2: 1的比例混合均勻,在挖溝渠的地方修築寬0.5m、高0.4m的土埂,防止雨水進入溝渠造成塌陷。壹般每667㎡施10000KG腐熟優質環肥和雞糞,150KG餅肥,50KG過磷酸鈣,200KG草木灰。施肥方法是將肥料均勻施於兩壟之間,用鏟子翻入土中,用腳夯實,並根據地形做好田間水系安排,以利於排水減澇或旱季灌溉。

四、選種和浸種。

在山藥種子的挑選和浸泡上,要把好“四關”。首先是“選擇”,即在入冬前預留顏色鮮艷、直徑3厘米以上的塊莖上段,或上噴嘴作為種莖,種莖長35 ~ 40厘米。要求無黴變、無斑點、無腐爛。山藥的種子質量比成品山藥好,產量相差很大。二是“切”。3月中旬,將上部塊莖切段,每段15 ~ 20 cm長,然後將切段蘸生石灰粉晾曬3 ~ 5個晴天。三是“困”,即把切好的山藥放在室外,利用陽光照射5 ~ 7天,增加種子的束縛水含量,促進愈傷組織的形成。四是“泡”。種植前用40%多菌靈膠懸液300倍溶液浸泡莖幹15分鐘,取出晾幹後種植。

5.種植覆蓋物。

3月底4月初在魯南種植為宜。株距0.23 ~ 0.25米,種植密度2600 ~ 2900株/667㎡。種莖的種植方法是在土埂上開10 cm深的溝,將種莖或噴嘴放入溝內,覆土5 cm厚,夯平後覆蓋土膜。據多點調查,地膜覆蓋可提早發芽約15天,出苗整齊,莖葉生長快,全框期提早33天。

六、高架培養。

只有1株幼苗從山藥種子的莖中產生。如果有幾株幼苗,藤蔓長7 ~ 8 cm時應選擇1健壯的藤蔓,其余的應去掉。4月10 ~ 20日,山藥苗出苗5 ~ 9 cm時,及時破膜放膜,封膜保溫,防止燒苗、灼苗。當藤蔓高度為30 cm時,應及時設置人字支撐支撐藤蔓,支撐高度為1.5 ~ 1.6m,以利於通風透光。當山藥豆生成後,如果沒有使用,應盡快擦除。增加支架高度可有效提高葉面積系數和產量。從2004年到2007年,架高1.6m、架高0.5m和1m處理的葉面積系數分別增加了1.5倍和0.7倍。每667平方米山藥產量分別增加56.4%和24.7%。

七、覆蓋麥稭。

6月中下旬行間覆蓋20 cm厚的麥稭,覆草量約400KG/667㎡,能有效消除雜草,保墑抗旱。據調查,小麥稭稈覆蓋每平方米雜草2株,而對照高達46株。0-20 cm土壤覆蓋層含水量為18.17%。對照為15.44438+0%。

八、肥水管理。

山藥出苗後,應根據苗情適當施苗肥。壹般每667㎡施20KG碳酸氫銨和15KG過磷酸鈣。6月中旬,藤蔓和塊莖正在生長,地下塊莖開始迅速膨大時,每667㎡要施碳酸氫銨25公斤,過磷酸鈣20公斤,草木灰50公斤。8月中旬,根據植物的生長情況和外觀,可以進行病蟲害防治。1%尿素和0.25%磷酸二氫鉀溶液每10天葉面噴施壹次,連續噴施3 ~ 4次,防止植物早衰。在山藥的澆水管理中,要註意在塊莖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不旱不灌。

九、防病防蟲。

拋蔓前在莖基部噴300倍代森鋅,預防炭疽病。之後每隔7 ~ 10天噴1次,約2 ~ 3次。7月中旬如遇暴雨或連陰雨,應在天氣放晴後立即進行復噴。

此外,還要特別註意地下害蟲如蠐螬、地老虎、食葉蜂的防治。晚上用500倍50%辛硫磷混泡桐葉鮮毒餌堆放蠐螬、地老虎及三齡後幼蟲,每堆667㎡50 ~ 100克。葉蜂應根據其生活習性進行綜合防治;

①小心消滅冬蛹。

(2)改善田間小氣候,減少危害。

③殺死幼蟲和卵。

④在成蟲盛期和高蜂孵化期,用1000倍的90%敵百蟲晶體和4 ml的20%來福靈進行葉面噴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