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袁鈞《鄮北雜詩》雲,“鄮峰(指史浩)壽母易中秋”,又記“吾鄉以十六為中秋,始於史忠定(即史浩),聞誌以為彌遠,非也”。都表明“十六過中秋”與史浩有關。據稱,南宋宰相史浩為寧波(當時稱明州)人,年年必如期回鄉與母親過節,有壹年因故在路上耽擱,遲回家壹天,而其母的生日也是八月十六,於是商量著將節日和生日合在壹起過了。從此流傳開來,相襲成俗,至今皆然。
中秋節是團圓的日子,寧波壹些人家,常常定在八月十六那天,下聘定親或迎娶新娘。舊時商界對中秋節頗為重視,至時祭月祀祖,宴請夥計,並由商會牽頭集資請戲班演戲。過去中秋也是商鋪的結賬日,據《余姚六倉誌·風俗》記載:“中秋令節,商鋪鹹結賬。”
此外,寧波民間過中秋還有諸多特色節目。
請月姑古時中秋之夜,寧波民間有拜月、祭月的習俗,也叫“女兒會”。明月東升之時,年輕女子在明堂設幾案祭月,將祭品放在供桌上,祭品均為素色,家家戶戶露天設香案,上面擺放月餅及時令水果。供桌上尚需放清水壹碗,祭畢,用水洗眼,據說能凈眼明目,俗稱“求甘露”。“請月姑”當初僅為小女孩的遊戲。月亮為太陰,而男子屬陽,故有男子不拜或後拜之俗。男人們相約親朋好友,品香茶喝美酒,吟詩作賦,走月看月猜月,摸秋送秋罵秋,填詞唱曲,盡興而眠。
燒鬥香中秋燒鬥香寄寓著人們祈求豐收的美好願望。香鬥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鬥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當月兔東升時,家家戶戶都將鬥香放置在庭院、天井或自己的店門口,香氣氤氳,整個院落彌漫在壹片芬芳之中。如今燒鬥香的習俗已絕跡了,可能連花甲老人也沒見過,古稀老人也要記性好的方能回憶起來。
龍舟競渡中秋賽龍舟為寧波水鄉的民間習俗,嘉靖《寧波府誌》雲:“中秋各鄉祠廟為會祀神,作龍舟競渡,謂之報賽。”所謂“報賽”,即謝月神。賽龍舟主要在江東張斌橋東的塘河中舉行,鄞縣東錢湖的龍舟最負盛名。舟上紮彩龍,遍插旗幡,鑼鼓聲與岸上觀看的人群呼喊聲不絕於耳,場面極為熱烈,競渡直至天亮。
放船燈用對剖如缽的西瓜皮,或削竹鏟木制作船燈,上飾彩紙,綾絹、鮮花和小錦帆,內燃多支紅燭,中秋夕泛放於甬江之中,隨流緩緩漂去。每家出數十盞,往往聚至數千上萬盞,載沈載浮,火光閃爍,如點點繁星,蔚為壯觀。此風俗起自南宋乾道、淳熙年間,即孝宗時代,《乾淳歲時記》載:“中秋夕浙江(錢塘江)放羊皮小木燈,名為‘壹點紅’,數十萬盞,浮滿水面,燦如星辰。”其後不久,遠近仿效,寧波甬江遂有此俗。
寧式月餅如今,新口味月餅層出不窮,但素面朝天的寧式月餅仍擁有不少忠實的擁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鹹味、鹹甜味,甜的如玫瑰、棗泥、芝麻、白糖,鹹的如三鮮肉月餅、火腿月餅;從餡料講,有五仁、豆沙、冰糖、芝麻、火腿月餅等;按餅皮分,則有漿皮、混糖皮、酥皮三大類。就餡料葷素而言:寧式素月餅有玉米蓉、芋艿蓉、栗子蓉、馬蹄爽等外面不多見的餡料,而玫瑰、綠豆蓉這些經典素餡經過特殊配方與烘烤工藝,也具有了不壹樣的口感。而寧式葷月餅有火腿月餅、三鮮肉月餅。其中“苔條月餅”是寧波中秋美食中的經典,為“寧式月餅”的代表,名聲在外。老字號升陽泰的傳統寧式月餅,就曾帶給幾代寧波人美好的回憶。
妳可能會喜歡:立秋是幾月幾日,2016年立秋是什麽時候?愚人節的由來和習俗世界保健日是哪壹天呢?世界精神衛生日是哪天,妳造嗎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緣、八字事業、婚姻運勢、財神靈簽、情感合盤、看另壹半、八字測算、姓名速配、壹生運勢、復合機會,您可以在底部點個贊或者在線咨詢(僅供娛樂):/xz/